征文 社工之我见

 

社工成就了最好的我们。...





社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听听同学们怎么说~
社工是什么
2015级徐诗彧

社工是什么?同样的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遍。

在去年夏天,爸爸告诉我被首师大社会工作专业录取了,我记得我当时的反应是愣怔了好几秒,社工是什么?我在心里默问自己。在我十八年的生活中对社工这样一批工作人群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影响,他们是什么?具体做什么?我学这个专业将来出来能干什么?我一无所知。我问爸爸社工是啥啊,爸爸说大概你就子承父业,出来当公务员吧。百度上的解释各式各样,有人说这是中国现在最有希望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还有人说这是女生十大最热门的专业,也有人说这个专业毕业等于失业。大多数的答案都是这样模棱两可,好似说清楚了但其实什么也没说。从来都不想考公务员的我让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退缩逃避的情绪。就这样,我带着疑惑,不安,紧张,兴奋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一开学,在正式上课前,班主任带着我们和系里的老师还有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开展了一次交流。很奇怪,仿佛逃不开“社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魔咒一样,老师也想知道我们这群新生对社工的理解是什么?每个同学都对社工有独特的见解,但无一例外大家都是一知半解。我记得我当时说自己一直都不想当公务员也不想当老师却选择了一个这么适合当公务员的职业。一个老师告诉大家,大学就是用来学习摸索的时间,为何要这么早定义自己未来的职业,一个专业不代表你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一个专业告诉了你未来无限的可能性。这些话让我醍醐灌顶,我嘲笑自己这么久以来的担心,从这次交流中我至少肯定了一点,这是一个有助于社会的工作。

大一上有一门课是社会工作概论,老师带着我们从社工的历史,工作方法,工作理念方方面面去了解社工,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利他主义,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会工作者。课本上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课本知识很抽象,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很多基本概念,我明白社工其实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呢?在我的固有思维里对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定义就是一群中年妇女或者是没事干的老年人,社工的作用仿佛在我身边的作用可有可无。我从没想过那些日常琐碎的事情还可以用科学系统高效的方法去解决,我也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个时候,我知道我对于社工的心态还是很悲观的,直到一次和社工机构的创始人交流,一个自己大学毕业就选择社工创业的姐姐,很勇敢,面对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发起挑战,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社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曾经我一直觉得社工的概念是浮于表面无用的,但是在她的工作中无一不呈现着社工利他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如果这次交流是了解社工的契机,老师带着我们去天津社工机构了解学习,就是对社工的实践。我看见了那些被社工帮助的老人生活的有多开心快乐,我没法想象如果社工不在他们身边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明白很多人会想问老人的儿女呢?在现在这个步入老龄化的中国,很多人非常想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但是往往力不从心,还有很多孤寡残障老人等待着被照顾。还有人问志愿者也可以照顾老人啊,很多事也不是社工才能做啊。曾经我也一度这样认为,后来明白了社工的工作方法是志愿者所没有的,志愿者太随意,对于他们而言,“帮助”无非就是自己爱心驱动,他们不承担着社会责任,对于社工而言,这些老人方方面面都是他们的事业,是他们的责任。

期末考试的时候,社工导论课的试卷上有一道大题让我们回答社工是什么,除了答基本的概论以外,我觉得社工就是运用自己学的知识用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工作对象。寒假回到家,我用老师教得社工的角度来看我生活的城市,我原来一直觉得我的生活和社工没太大关系,寒假发现在学校,医院,养老院,青少年管理,社区管理等等到处都是社工的身影,让我生活的城市得以维持良好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华丽的辞藻并不适合用来介绍社工这个专业,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也不需要繁杂的语言才能吸引别人,社工,就是一个在生活中帮助着他人诠释着自己价值的事业,默默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力量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我很想要成为一个社工,因为我很喜欢这世界,我想让它变好一点。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Just join us!

社工是什么
2015级赵晓娇

社工相比于其他的职业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有关人的艺术。它不独独是一种熟能生巧便可以掌握的技术,而是用生命来影响生命。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是我们解决了案主的问题,更多时候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自己,改变了自己。

很多时候谈到社工是什么,而我自己也语无伦次,解释不清:社工是有专业技能的…社工不是志愿者更不是居委会大妈…社工是帮助个人、家庭、社区等团体的…社工有很多服务领域,像是家庭服务、青少年矫正…可是这些教科书式的概念与理论,把人绕晕完全抓不到重点,而与社会学、心理学、行政管理等等的交叉也经常混淆视线。但是举个例子,一名受到家暴的妇女,警察处理她的案件,医生处理她的伤口,而社工是来处理她的心情和处境。处理心情,换言之类似于心理医生,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她治愈心里的创伤,走出情绪的低谷。而处理处境,是我们社工最重要的,有别于志愿者等等,令我们成为一门专业工作的原因。我们需要为她提供一个庇护所,整合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来从各方面帮助她建立新的生活。这就是社工所要做的事情。

《纽约时报》上评论社会工作:一个新专业在我们的鼻子底下日渐成熟。它就是社会工作。一度被是被是“挎着篮子”帮助穷人的社会工作,现在已是一个学科,有着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手法,对社会上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它救助经济上或者情感上出现问题的家庭。它帮助社区很好地权衡福利及其相关的服务。它在医疗领域、群体和学校中开展工作。它寻求根除造成越轨行为和成人犯罪的土壤。

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强调一个圆满的人格,而技术为次,以人格为先。帮助他人不是完成一道数学方程式,不是观察物理实验,我们不能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要出于我们的感情,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需要涵养和感觉,以及具有深度洞察力的眼光。

在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着,在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下,社工体系更加被需要快速建立起来。社会上大部分资源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调配与整合而被浪费,而一个想要更加强大的国家,必定要通过社会工作者来传递社会福利服务和资源。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显然我们国家在社工方面的发展还较为落后,从内需上说,其实是供小于求,但实际上,所谓“求”的岗位还没有被政府,被街道,被政策给“腾出地来”,加上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又将社工和公益人才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说话,社工需要职业化,也更需专业化,社工和医生,老师,律师一样,它是一份职业。社会对这个行业的需求终将使它发展起来。而社会工作者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社工在对待案主的时候,对自身的要求是相当多的,我们必须要认可每个人的独特性,并加以维护。并对案主的问题,要尽量采取“接纳”和“非批评”的态度。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做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决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做到这一点是我认为最不容易的一点,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核心理念。接纳不等于认同,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

关于社工,我忍最令我感兴趣的一个观念是:人在情景中。扎斯特罗对“人在情景中”的理解是:关注人、系统、及人与系统的互动关系。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经常会用到的家系图和生态图就是该理念的重要体现。可以快速呈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朋辈群体、邻居、亲戚、社区等等的关系。这个理念体现在社工服务的整个环节中。例如,在我们预估案主问题时,需要考虑他自己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帮助案主解决其问题,目标也正是为了案主可以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社工不像是心理咨询师一样只从案主的心理情况来分析他的状况,而是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让我看到其他人忽略的风景,让我看到了人、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社工是什么——浅谈我理解的社工
2015级 马艾佳

对于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我已经接触了近一个学期。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专业课循序渐进的了解,收获颇丰。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种灵活实用的工具。就像初次见面时老师曾经说过:“社工并不会阻碍你在其他方向的发展,相反,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你更快的掌握技能,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解读问题。”也许我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没有那么深入,也没有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我不能停下对于社会工作追根究底的脚步,不能浅尝辄止地接触自己的专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在接下来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社工知识,一定会对社会工作有更加鞭辟入里的理解。
浮光掠影的概念
刚刚进入社工专业,在我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前,通过阅读书籍,我初步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社会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遵循专业的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后来我也查阅了网上的一些文献,浏览了百度百科,始终感觉这个定义既宏观又模糊,不知道除了社区工作以外,它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应用。我想这也是大部分新生们的疑惑。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正式一开始对于专业的一知半解,带着好奇求知的心理,我迈出了走向社工世界的步伐。
初出茅庐地学习
上学期的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社工导论初步学习了专业的知识,让我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内涵、价值观、发展历史以及专业方法。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丰富多彩,是个兼容并包的学科,其中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都为社工提供了思想养料,让我大开眼界。社工的价值是社会性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是信念更是行动。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贡献自己温暖的力量。其中,我心服首肯的还是社工助人自助的宗旨,利他主义、服务于人,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持久承诺。社工所做的工作让我喜不自胜,因为我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乐于帮助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有困难的家庭,有问题的青少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充满人道主义的学科让我心驰神往。
实践出真知
当然理论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运用专业方法。我们通过课上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小组工作的方法,感受到了小组工作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排练社工短剧,知道社工如何为案主服务,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参观天津敬老院和失智老人康复中心,看到了社工将要努力的方向。这些大多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却对我深入了解社工有很大的帮助。最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参加学长学姐的实习汇报,我意识到原来在社工有这么广阔的实践领域,它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他们受益匪浅,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信念,感觉到了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原来很接地气,不是书上说的那样虚无缥缈,在社会中很多方面有用武之地,例如:开展问卷据调查,参加扶贫组织,参与社区读书活动……事在人为,在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后,的的确确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不但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巧,也应该具有处理复杂的社会工作任务的能力。
机遇与挑战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不容小觑。社会工作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扩散,目前已被我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如今国内许多人对于社会工作还是一无所知、甚至以偏概全。原因是现在中国的社会大部分福利性、服务性的工作是由政府负责。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行政体系和行政力量,向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几乎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提供:不管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就业机会,基本上由政府进行分派。我们缺少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从事社工的人员。就像王思斌老师所说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任务是艰巨的。或者说,不论在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还是实务模式以及工作方法的建设方面,我们都有广阔的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对社会工作者既提供了广阔的角色扮演空间,也预示着沉重的压力。因此,我们作为社工的“开拓者”,承担着继承和发展这个新兴学科的任务。值得庆幸的是,思雨姐姐的西城睦邻社工事务所让我看到未来社工的发展方向。因为懂得,所以坚持。也许现在的我对于社会工作的解读还很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但是我坚信,通过今后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学习,会让我对社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社工是什么
2015级毛楚为

社会工作,简称社工,是由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社会工作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从刚开始觉得社工是居委会大妈、是志愿者,到现在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发生改变,我是带着这样三个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社会工作,慢慢领悟社会工作的内涵。

王思斌老师对社工的定义是这样的: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主导,特别是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去帮助他人的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其目的在协助个人、团体、或社区强化或重组其社会性功能运作的能力,并创造较好的社会条件以实践人们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科学,是一门助人的艺术,也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社会工作者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有效性。在社会工作者对案主进行帮助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同时,社会工作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在学习《社会工作概论》一书中,所学习的社会工作是专业性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一、拥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二、被社会所认可;三、有其专业权威;四、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五、有专业文化。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它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是为什么出现的呢?这要追溯到社会工作的起源。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伊丽莎白济贫法、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儿童福利运动等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推动器。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知识的发展大力促进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完善。当时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并解决社会病态。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1917年,社会工作著作《社会诊断》的出版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在书中提到了诊断、预后、治疗的方法。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晚于西方,中国在民国时期引入西方社会工作。1922年燕京大学在社会学系开授社会工作课程,社会工作教育进入中国。同时社会工作教育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发展。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专业,所以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体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问题,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公正。如青少年社会工作问题,老年人社会工作问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等诸多问题都亟待社会工作者去帮助解决。

随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已成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造福于民的不可或缺的职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深入社会实践,是我们要做并且做好的事情。






本期编辑: 刘娟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投稿邮箱liujuchn@163.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关注 首师大社工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