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考成绩好,老婆容易找

 

考不上公务员,别想当女婿?这个看似荒唐的要求,在现下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唐代以后,科举考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放榜后,除了状元郎们的仕途走向,民间舆论关注的另一大焦点,就是这些天之骄子的婚配问题。



据史书记载,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往往会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其疯抢之势,甚至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自是宋代丈母娘们的首选。



宋人的笔记中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并未拒绝,而是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为了尽快促成好事,通常“金榜题名”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十年寒窗学子可谓双喜临门,人生四喜占足了两喜。这一现象到了宋朝更为凸显,以至于出现了“榜下捉婿”的习俗。传说大文豪欧阳修当年就是这样被“抢订”为婿的,虽然没中状元,但他也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刚一中进士,欧阳修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欧阳修
宋代形成“榜下捉婿”习俗的原因是因为于宋代官员的待遇“奇高”。在唐代,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之人无法比拟。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性比例。



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可以说,宋代士人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榜下捉婿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现象,其实蕴涵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宋代也不例外。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亲从维系、发展家族的角度来考虑的。
虽然“榜下捉婿”的宋代婚嫁风俗不免带有一点拜金主义的意味,但同时也反映了宋朝时期,知识分子和士人逐渐崛起,并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这一带有传奇色彩的抢婿旧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流传至今,不失为一桩美谈。


    关注 观复嘟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