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S丨旧城,新欢,望故人

 

2016年的今天,带着年味儿的京韵城儿可能已不是上个世纪的味道,但我们依然可以顺着胡同儿去找寻,记忆深处的老北京。...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是北京的故事,一个从元大都时期就设为首府的城市,一个被称为“帝都”的城市,一个极具分裂的城市。


2016年的今天,带着年味儿的京韵城儿可能已不是上个世纪的味道,但我们依然可以顺着胡同儿去找寻,记忆深处的老北京
   喝一碗豆汁儿,吃一袋焦圈,迎接第一缕阳光


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店),别名锦馨豆汁儿,老北京都知道这里,店里爷爷辈的食客随处可见。豆汁够“地道”,“灰绿色”,“稠稠儿的”,“微酸”的味道爱之者爱死,恨之者恨死;焦圈炸得“脆脆”的,蘸着豆汁吃别有一番风味。
现如今,爱喝豆汁儿的人越来越少,亦或者说,早餐能接受豆汁儿的越来越少,几块面包,一杯咖啡,是新北京人的新式早餐。在网上打下了豆汁儿几个字,后边竟蹦出来了“是人喝的吗”之类的评价,但尽管如此,在老北京眼里,这发了酵的绿豆子汁儿可是带着一股别致的酸香味,只有这个味儿最对口,没有豆汁儿的早上那还是早上吗?
一份报,鸟笼儿,酒瓶儿,茶叶缸子,这叫生活


老北京的生活平淡细致,逗逗鸟儿,品品茶,看看报,再配一杯二锅头,妙哉的一天。老北京人都喜欢玩鸟儿,逗八哥,大早上朝阳公园走一遭,提着鸟笼儿的老人比比皆是。
可老北京的茶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淡化的,能静静做下来品茶聊天的地方越来越少,茶馆逐渐被咖啡厅取代,似乎喝茶成为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老北京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报箱,订一份《北京晚报》是北京人的习惯,有事没事关心下身边大事小事,打照面儿时,才有的聊不是。
这样的平静无疑和现如今胡同外的灯红酒绿背道而驰,但回头望去,那胡同巷子深处似乎可以直通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来一场大戏,演绎北京城的酸甜苦辣


现在看戏、看演出得去剧场、剧院,而过去的老北京管这类地界儿叫“戏园子”。昔日的老戏园子与今日之剧场大不相同。老戏园子一般在临街,门前竖有一个木制单门牌坊,坊额题写园名,顶部有脊形小屋搪,以防日晒雨淋。
戏园子内的戏台为正方形,砖木结构,台子四角有木柱,台前两根柱子分别挂有对联,戏台正面有雕刻精致的护栏,护栏顶端装有木刻莲花或小狮子作为点缀,在戏台顶部装有垂花倒栏杆,与下面的栏杆相对称,观众座位是长桌长板凳,刻着瓜子儿,喝着茶,戏开场了。
入夜的北京有几分迷醉,新北京人习惯于嘈杂的酒吧夜店,但这偌大的北京城,似乎还是和戏更配一些。灯光依旧亮着,新老演员交替,但不变的是艺术和风韵的胶着,是浓浓地接地气儿的味道。
   一辆二八单车,带你钻南逛北,杀出胡同儿


华灯璀璨的大都市,各式名牌汽车将北京堵得不能动弹,你是否记得起那承载着众多人记忆的二八单车。三角车架、弧形车把、笨重的车闸等,如今已是古董的它,确实老北京胡同最有效的交通工具。
老北京的儿歌有句这么唱到: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地道的北京人,从来都只爱钻进那深不见底的胡同,坐在门墩儿上用京腔儿和邻居唠一唠家长里短。而这短而窄的胡同无疑承载着老北京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
放眼望去,如今的胡同已逐渐演变成了旅游景点的一部门,商贩、游客络绎不绝,拍照到此一游似乎成了游玩北京胡同标配,但可喜的是,如今的新北京,四合院,这记忆深处的最美民宿,依旧被定义为北京特有。


冬去春来,心中自有芳华

人来人往,不知何处是家

异乡如家, K E Y S 一下

我们在KEYS等你哟~

微信号


    关注 KEYS北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