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你事没商量!(申请入住网易号)

 

一个不愿意服从团队安排的人,不但是自己人的绊脚石,更是对手的帮手和发力点!...



申请入住网易号自媒体平台!因不便写真实姓名,现将网易号后台截图贴上,还请编辑审核通过!







晋景三年,楚王亲自伐郑,晋国便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率领各副将去救援,到达郑国后,探得郑城被楚国围困了很久,等待救军不到,已经投降了。现在楚军也准备回国。

荀林父召集诸将商议去留问题。士会说:“救郑国来不及了,与楚兵交战又无理由,不如班师回国,等待机会行动。”林父认为对,便命准备启程。

副将先谷说:“不可!晋国能当盟主,是扶危救难的缘故。郑国等待援兵不到,不得已而投降楚国,我们若打败楚国,郑国必定归顺晋国。现在抛弃郑国而逃避楚国,小国又依靠谁?晋国不能当盟主了!元帅一定要班师回国,小将情愿自己率本部前进。”

林父说:“楚王亲自率兵,兵强将广,你偏师救援郑国,如同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益处?”

先谷咆哮道:“我如果不前去,让人说堂堂晋国,没有一个敢战的人,岂不可耻?去了死在阵前,也算有志气。”

荀林父是主将,先谷是副将,荀林父的命令他敢忤逆,完全一副责备的语气在说荀林父,说明先谷这个人刚愎自用、目无尊长、且好大喜功。但凡这种敢于和上级领导毫无情面持相悖意见的,常常不是真心为公,多为发泄自己的私欲,先谷从来不服荀林父,认为他不如自己,所以总想建功立业证明自己才干高于荀林父。

先谷说完,不等荀林父再说,竟自出营门,同赵同、赵括一起去攻打楚国了。

看到这里,我在想荀林父到底有多无知和软弱,才会让手下不听话到这等程度。

三人没有将令,便引军渡河。韩厥和荀林父说:“元帅没有听说先谷已渡河了吗?如果遇到楚师必败。”

一个团队里人心齐很重要,团队讲究步调一致,凡事以服从为首任,如果大家各搞个的,结局可想而知。对团队里那些好大喜功或优柔寡断不与团队齐心的人,不足与其共事,这种人一般很难引导,要以清除为上策,这是内患。

林父心中不安,韩厥说:“事已至此,不如三军共进,如果胜了,您有功。万一不胜,六个人均有责任,不比一人有罪强吗?”

这段话值得品味;一件事的不良结局已经预计到了,如果无法挽回,那就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吧,中国古话有法不责众一说,或者大家都分担一点责任,总比让你一个人承担要好。

林父下拜说:“你的话对。”便令三军一同过河。

先谷知道后大喜,说:“我就知道元帅不能不听我的话。”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你顾全大局或被他逼到不得不做和他一样的决定,他也丝毫不会感谢你,反而认为你是认同或屈服了他。

且说郑襄公探知晋国兵多将勇,恐怕一旦胜了,将讨伐郑国顺从楚国的罪过,最后决定挑起楚晋两方战争,晋国胜了则从晋国,楚国胜了则从楚国。

于是派人到晋军说:“我们君侯等待贵国的援救,就像盼及时雨一般,因社稷即将危亡,才顺从楚国以求平安,救燃眉之急,实在不敢背离晋国。楚国胜了郑国,因而骄横,经过长期的战斗,军士疲乏,晋兵如果发起攻击,我们愿意从后面继续跟上。”

这段话很有意思:

1.我郑国投降,是因为晋国总不来救援,郑国hold不住了要亡国了,才不得投降楚国,所以你不应该追责我们。

2.其实我们对晋国更有忠心和信心;

3.不留给晋国想清楚郑国投降到底是不是这回事,郑国马上又制造了一个新焦点:楚国不咋的,你去打败他们,我给你当帮手。

郑国表了忠心,又向晋国献计,把晋军的主要精力,从“郑国为什么投降”,转移到“如何攻打楚国”了。大家要学会这种为自己开脱的说辞,总结起来就三点:我这样是不得已、你也有责任、说点其他对方敏感或有兴趣的事,表明自己立场,同时也是转移注意力。千万不要让他把思绪总停留在你有过错这件事上,他想的太多,你就麻烦越多。

于是一大群晋国将领开始研究如何联合郑国打败楚国。

郑襄公又另外派人去楚军,也劝楚王与晋军交战,是两边挑火,坐观成败。

大夫孙叔敖考虑晋兵强盛,认为先请和,不得不打再开打。楚王应允。于是派蔡鸠居去晋营请和。荀林父大喜。

先谷对蔡鸠居骂道:“你夺我的属国,又用缓兵之计,就是我元帅肯和,我先谷决不肯,一定要杀得你片甲不留,才知道我先谷的手段!”然后魏锜等人也来了,大家就跟大妈骂街一样,把楚王一顿乱骂。蔡鸠被骂的荒落而逃。

荀林父作为主将,他不想战,竟然没有当场呵斥副将先谷,任由其辱骂使臣,可见是个非常没有震撼力的主将,从这可看到,荀林父各方面一般,怪不得副将们都不服。根本控制不住场面。

楚王听说后大怒,开始派兵围攻晋国。

魏锜大怒说:“楚将来挑战,晋国没有一人敢到阵前,恐怕被楚人耻笑。小将也愿以单车,探楚军强弱。”赵旃说:“小将愿同魏将军一同去。”

林父说:“楚来求和,然后挑战。你要到楚军去,也以议和为由,才是回答的礼节。”然后允准。

知道魏锜好战、不服楚国,先前还有辱骂楚国使臣的先例,林父竟然还敢让魏锜这种人去楚国议和,这也太没有识人的才干了。楚国不打你都对不起你的愚蠢。

所谓知人善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了解他们的长处短处,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否则就会鸡飞蛋打。当你想将一件工作委派给一人时,心里一定要结合他平日的言行举止多想想,从内在到外在,是否有迹象表面他适合去做这件工作。

果然,魏郤锜一心忌妒荀林父为主将,想毁坏他的名誉,又想立战功,他到了楚军大营向楚君请战。

于是两国开始交战。

晋军失利,晋将逢伯,和两个儿子逢宁、逢盖,同坐一辆小车,正在逃奔。恰好赵旃(地位高于逢伯)脱身逃到这里,两只脚都扎裂了,看到前面有坐车的,大喊:“车中是什么人?请把我也带上。”

逢伯听出是赵旃声音,吩咐两个儿子:“速速前进,不要回头看。”二人不理解父亲的意思,回头望去,赵旃立即呼喊: “逢君让我上车!”逢宁等对父亲说:“赵叟在后面呼唤。”

逢伯大怒说: “你们既然见到了赵叟,就应该让给他坐!”吆喝两人下车,把缰绳交给赵旃,让他上车而去,逢宁、逢盖没车坐,便死于乱军之中。

逢伯听出了是赵旃声音,为了保护儿子(心里也讨厌他好战),根本不想帮他,借故听不到看不见弃他而去,还交代儿子们不要往后看,就是为了他日万一赵旃还活着,他也好为自己开脱是因为没有看到赵旃才未施救,而非故意不救。可惜他的儿子们不懂,父亲不让他们看他们偏看,等赵旃认出他们来了,还有什么理由不下车帮他的道理?可惜赵旃上来了车位又不够了,只好自己去受死了。

危难之中亲人对你的劝诫或汉化,就算来不及问清原因,还是先听话照做吧,他们总不至于陷害我们,大家看电影,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人背后有危机,对面的亲人或好友总会说:不要往后看,快跑。可是很多人还是会忍不住往后看后面到底有啥,如果看见一个巨型怪物,马上吓的腿软摔跤,于是呜呼哀哉了。

此次交战,晋军大败,死伤无数,荀林父同韩厥领着残兵败将回国了。

晋军本可以好好的,可是团队多了一个不听指挥的人,不商不良的破坏了全局。

一个不愿意服从团队安排的人,不但是自己人的绊脚石,更是对手的帮手和发力点,他们坏你事没商量,往往他们也是对手引诱的首要目标,后期我会为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的所有的文章,都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总结,提炼古人的经验智慧,开阔大家的见识。



关注微信号:点开二维码图片—长按—选择识别,一键关注,也可直接查看公众号关注。

查看历史消息,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1. 一代良相管仲——那些不道德的智慧

2. 楚成王不得好死,留给后人哪些教训

3. 不要让自己躺着也中枪

4.那些两难问题的解决之道

5.中立,等于重新站队


    关注 读书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