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先问自己“想不想”,别急着问“能不能”

 

不懂,就学。没钱,去赚。...

当遇到一件事情或者想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先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到,也就是先衡量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能力,再与事情的难度相比较,看看是否能够解决好,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这样的固化思维往往会成事不足,当一件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摆在面前时,如果急着问自己“能不能”做成,很容易就消磨掉自己的欲望,让人觉得这个目标我们是没有希望达成的,很可能就让人放弃了。

而先问自己“想不想”,更有可能促成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

暑假开始后第一天,一位朋友找我聊天“这么长的暑假你想要怎么利用好它?”

我大致告诉了他我的计划,接着他问:“那你觉得我应该要干什么才会更有意义,更好地提升自己?”(一个大而空、个人色彩浓厚的问题)

我也就随意地给出了几个建议:

来一场旅行,开阔视野

多读书,提高修养

多练习英语,培养优势

紧接着,他就回了我:

旅行现阶段没钱啊

读书我看不进去

英语我觉得以后用处不大,浪费时间

他找的这些借口,都是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没办法干这些事。

随后,我耐着性子问;“那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干你最想要的就是最有意义。”

他回答:“旅行啊,但是……”

“别但是了,只要自己有强烈的欲望去做这件事,事情就好办了,你不是担心钱的问题吗,没钱就去赚啊,打一个月暑期工,应该够你来一次短途旅行了吧,你只要问自己到底想不想就够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像我这位朋友一样,都是古典老师说的yesbuter,凡事后面都要加但是,听上去好像就是没钱没时间没资源没平台这种种原因造成事情无法办到,太急着问自己“能不能”,忽略了自己“想不想”,只要自己有强烈的动因和热情想去干,那么事情往往没有想象中难。

一百次“不能”都抵不住一个“想要”,只要你想,总会想法设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哪怕翻山越岭,精疲力尽也在所不惜,不是有一句名言叫: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嘛。


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了一个写作群,每三天就要打卡一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相比最开始,写作的激情退却了很多,懈怠了,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花了一晚上的时间集体进行了反思。

反思中有伙伴就问我们,你们先思考一下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想想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它。

接着他就说了他的目标,想要在年底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因此现在专门会写在简书上比较受欢迎的干货文,让自己更快涨粉。

然后另一位小伙伴写说出了她的目标,在年底公众号用户数突破一千,要达成目标就必须要有稳定的更新,并且要注意文章配图,排版。

反思后,大家的计划就更明确,因为自己有极度的渴望,接着就可以考虑目标导向,细分自己的任务,一个个的达成,一步一步慢慢地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多问自己“想不想”,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怎么达成上,接着去想办法完成,“能不能”就放在“想不想”之后吧。

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欲望的土壤上,先拾起“欲望导向型”的观念,再按照“目标导向型”去排除万难。

就像萧秋水老师说的:想要将生活过成诗,心里先要有诗。

不懂,就学。

没钱,去赚。

凡事别急着问“能不能”,先问自己“想不想”。


    关注 凡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