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源于劳务输出

 

阿克陶新闻...







【导语】:这几天克孜勒陶乡的10户柯尔克孜牧民,正忙着为孩子们的婚礼准备嫁妆,过去孩子结婚对这里的牧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如今这里的青年不仅有能力操办自己的婚礼,还能补贴家用,使全家脱贫致富,婚礼操办的是红红火火。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劳务输出政策,这些高寒牧区农牧民走出深山,走向大城市,从游牧到产业工人,改变命运,走向小康之路。

   【现场声】柯语克孜勒陶乡牧民 依巴代提·库尔班(女柯语):“这是礼服,这是一个套装,这是丝巾,还有这些被褥也都做好了,但是现在拿不过去,等他们回来了再送到婆家。”

【正文】在广东惠州务工的女儿婚期将至,依巴代提正在给乡干部和邻居看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一起商量婚礼事宜,一屋子的被褥和挂毯都是给女儿的嫁妆,还有买好的地毯、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只等新房布置好随时就可以送过去。柯尔克孜族嫁妆多,光被褥就要三十多床,要没点积蓄婚礼可不好办。

 【同期】克孜勒陶乡牧民 依巴代提·库尔班(女柯语):记者:这些花了多少钱?花了两万多元,是我女儿在内地挣钱给我们寄回来的。要是以前的话根本不可能准备这么多。光墙上一个挂毯就一千多。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们的孩子到内地务工挣钱。”

【正文】依巴代提一家过去是贫困户,主要靠微薄的牧业收入维持生活,她愁的是如何将女儿体面的嫁出去,在县委政府统一组织下,女儿到惠州务工,两年来,不仅能自给自足,每年还给家里补贴2万元多元,一家人增加了牲畜,发展养殖业,供孩子们上学,日子过的富足快乐,今天让她意外的是,从操心就业到终生大事,政府家长式的关怀,女儿又多了一份嫁妆。

【现场同期】克孜勒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玛依努尔·艾白都拉:“政府为婚礼拨了转款,这是个丝巾、这是个裙子、这是个风衣,这还有戒指。

依巴代提:你们比关心自己的孩子还要关心我们的孩子,谢谢你们。你们买的东西比我们还多。”

【正文】为这次结婚的克孜勒陶10对新人,县人民政府每家都准备了嫁妆,丝巾、服装、床单被套、金戒指一样不少,新郎也从头到尾有一套,连家长的也没少,乡长正挨家挨户过去发,了解准备情况。

【同期】克孜勒陶乡牧民 依巴代提·库尔班(女 柯语):“把嫁妆买好了送到我们家里,这个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关怀了。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很多关怀。”

【同期】克孜勒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玛依努尔·艾白都拉(女 汉语):“我们为了10对新人的婚礼,从一月份开始积极筹备,给他们打电话一个一个问他们的身高,体型,乡干部自己精心挑选,从丝巾到戒指,共给他们购买了四万元的嫁妆,这些嫁妆的钱县政府专门拨款。按照柯尔克孜族的风俗礼仪,给他们的家人也买了(民族)礼服。”

【正文】即将要结婚的新人,在广东务工最长的有三年,最短的两年。全乡在广东、福建和疆内各地各类企业务工的青壮年,仅去年就有1200多人,实现创收1366万元,劳务输出的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7.2%。买买提居玛的儿子也是十对新人之一,过去一家人靠低保生活,2013年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定居兴牧房,儿子也到惠州务工,今年已三年,改变了一家人的困境,眼下不仅结婚彩礼准备的足,还打算在县城买套楼房,让两个孩子接受优质的双语教育。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同期】克孜勒陶乡牧民 买买提居玛·木沙(男 柯语): “我的孩子在广东务工,每个月工资在2500到3000元,每个月给我们寄过来2000元,三年来给我寄了六万元,现在没有任何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如果没去务工的话,我们一年比一年困难,啥也没有,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致富。”

【正文】克孜勒陶乡是典型的山区牧区乡,2527户,一半都是贫困户,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耕地面积少,经济结构单一,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之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实施兴牧定居、富民安居政策,草原补贴、农村养老金、从小到高中的免费教育等各类惠民政策叠加,使农牧民生活质量大提高。

 【同期】克孜勒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玛依努尔·艾白都拉(女 汉语):“今年我们将结合扶贫攻坚不断强化培训,完善服务健全保障,引导创业,全力推动劳务输出逐步向高质量就业迈进,力争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致富的一户的目标,2016年我们计划劳务输出2500人次,其中疆外600人次,预计创收2250万元。今年我们把富余劳动力输送到广东、福建等地务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正文】阿克陶县大部分为高寒牧区、山区,耕地少切贫瘠,农牧民增收难,阿克陶县围绕主导产业抓劳务的发展思路,将劳务输出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来抓,基本实现了一年一户一人的劳务输出目标,成为全疆劳务输出先进县。目前,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超过2700人,年均增收1300元,占到人均收入的20%,看到身边的人因劳务输出改变命运,一些死守着深山和牲畜不愿外出牧民,也开始卖掉牲畜,报名去内地务工。

【同期】克孜勒陶乡牧民 拜盖力·干吉(男 柯语):"把牲畜卖出去不太值钱,卖出去反而倒贴钱,一只羊养六七个月,卖不过500元。我们这里只有零时工,一天有一天没有,在那里可以持续稳定的工作,而且各方面政府会为我们负责。“




    关注 xjahtu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