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新知】 古人都背过什么东西

 

那些关于“负”的典故...

负荆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居功自傲,不甘居于蔺相如之下,宣称“我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对此只是一笑处之,几度礼让克制,始终没有起什么冲突。他对舍人说:“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两虎俱斗,势不俱生。考虑到国家处境,不能不礼让于他。”廉颇听说后羞愧不已,背着荆条至蔺相如门前请罪。后人用“负荆”一词指主动向人赔罪认错。
负鼎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伊尹故有莘氏童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后人用“负鼎之愿”指代希望担任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负米


刘向《说苑》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事亲至孝,常常亲自背着米走百里路带给父母。父母去世后,他游行四处,列鼎而食,虽然活得自在舒服,但粗茶淡饭,为亲负米的时光再也不可复得了。后人把“负米”作为及时尽心养亲的典故。
负弩


史记记载,汉代司马相如被封为中郎将,健节出使西南夷。到四川后,太守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县令身背弓箭,在前开路。后人用“负弩前驱”指为表尊敬而甘愿为人做鸣锣开道之事。
负书


战国时,苏秦游说秦昭王,意见未被采纳,资用乏绝,只得负书担橐,离开秦国,回到家乡洛阳。后人用“负书”来作士人失意落魄的典故。
负图


《后汉书•郑弘传》:“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负图之托,即指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
负薪


汉代时,朱买臣家中贫穷,他喜欢读书,平时砍柴卖柴,一边扛着柴做买卖一边读书。后来“负薪”与“挂鱼”并称,成为刻苦读书,勉励后学立志自强的典故。此外,《礼记》记载:“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负薪之忧,指背柴劳累,体力尚未恢复,后人以“负薪之忧”用作自己有病的谦词。
文 | 朵君 图 | 度娘
时光打磨经典,经典润养时光。


    关注 国学时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