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的秘笈

 

一《三字经》里有句“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苏秦勤学的故事,在《史记》和《战国策》中都有记载,而后者尤为曲折生...



《三字经》里有句“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苏秦勤学的故事,在《史记》和《战国策》中都有记载,而后者尤为曲折生动,以至于元人还据此敷衍出一套《冻苏秦衣锦还乡》的杂剧来。

话说苏秦从鬼谷出师后,游说诸侯,饱受冷遇,黑貂裘衣也穿破了,百斤黄金也用完了,身无分文,只好落魄而归。当他满面风尘,一脸愧色地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全家的白眼。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给做饭,父母也不跟他言语。苏秦喟叹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遂连夜打开数十箱藏书,找出一册秘笈来,朝夕揣摩,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入大腿,虽血流至脚,仍苦读不辍。第二年,他参透秘笈,重振雄心,遍访六国,合纵抗秦,终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如此华丽的逆袭,堪称一部励志传奇。我们不禁想问:苏秦读的到底是何秘笈,又有何来历呢?《史记》说,苏秦得“周书阴符”而读之;《战国策》说,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而读之。两条线索都指向了“阴符”二字,故后世推测,苏秦读的便是被誉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的《阴符经》。这种推测当然无法验证,因为谁也无法穿越回战国,但《阴符经》在人们心目中的超凡地位却由此可见一斑。


苏秦引锥刺股


超凡之书必然出自超凡之手,《阴符经》托名为黄帝所作,旧题曰《黄帝阴符经》。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金母元君”篇里,便有关于九天玄女授阴符给黄帝的神话:

昔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寐。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得之者胜,战则克矣。”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翦神农之后,诛榆罔于阪泉,而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


九天玄女授经黄帝
按神话所述,《阴符经》原系天书,自黄帝受习始现人间。此后数千年辗转流传,注家迭起,代不乏人,最著者当属伊尹、姜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七家,每一位都非寻常之辈。其中前六家注本早佚,真伪难辨,惟李筌注本尚存,而《阴符经》得能重现于世,确与李筌有莫大关系。

李筌是唐代道士,号达观子,常游名山,博采方术。某日偶入嵩山虎口岩石室,见室中有一石匣,匣内藏《阴符经》一卷,素绢为书,朱漆为轴,缄以绛缯,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经卷久已腐烂,触手成灰。李筌不敢再碰,赶紧抄记了下来。后访秦地,于骊山下逢一老母,正倚杖路旁,看野火烧树,只听她自语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闻言大惊,忙上前施礼问道:“这是《阴符经》上的句子,老妈妈您如何得知?”老母讶然道:“我受此符已历三元六甲周甲子,算来也有一千多年了,小伙子你如何得知?”李筌便将嵩山获经种种俱告无遗。老母打量了他一番,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就坐在树下为他讲解经文大义,讲完即飘然隐去,消失不见。李筌依老母讲解撰成《黄帝阴符经疏》,并在序中详叙了始末情由。
骊山老母授经李筌
前有九天玄女,后有骊山老母,《阴符经》的每次现身,都带着一股仙气,似有意若无意,向人间透露着“阴符”二字的玄机。李筌释云:“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

《阴符经》不过寥寥三百余字,辞近旨远,言约意深,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国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所以解之者虽多,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筌转引骊山老母的话说:“《黄帝阴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参演其三,混而为一。圣贤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学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人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圣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智人学之得其术,小人学之受其殃,识分不同也。”

这段话概括精当,可称全书之总纲。唐后传世的《阴符经》版本皆分三章,一曰“神仙抱一演道章”,二曰“富国安民演法章”,三曰“强兵战胜演术章”,正是由这段话铺衍而来的。

《阴符经》的真髓在于一个“机”字。所谓机者,时运也,潜谋密契,顺乎天而应乎人。故篇首即开宗明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何为观?观者,审视也。《穀梁传》云:“常事曰视,非常曰观。”随便看一眼,那叫“视”,不叫“观”;只有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仔仔细细地去看,才叫“观”。正如清代注家悟元子刘一明所说:“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

何为执?执者,固守也。《尚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执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一种不离不弃。还是刘一明说得好:“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

“观天之道”便是要了解自然的规律,“执天之行”则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惟有如此,方能把握天机,生之不已,化之无穷,达臻自如超脱的境界。换言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是要天道人为。朱熹曾撰《阴符经考异》,虽认为九天玄女、骊山老母等神话过于荒诞,不足凭信,但仍称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诚哉斯言!


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文 | 悠然 图 | 度君


    关注 国学时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