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骨与花香 岩茶茶课回顾

 

内有崔姐拍的不少美图...



也许世界上最复杂、水最深的两类茶就是岩茶和生普。昨日午后低气压1006,茶友和徒弟的新宋茶空间的空调插座有问题,大家就在水深火热中听我讲茶品茶。





大家都热坏了
武夷山因其悠久且波折的制茶历史以及所在地域土壤和微气候的多样性,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商业发酵,使得想靠近岩茶的茶客们,即使品饮许久,淘了很多真金白银,仍旧会被笼罩在神秘主义的想当然中无法辨清其真面目,抑或产生一种高昂的优越感,言必这个“幽兰”、那个“一号”,以及马肉牛肉鬼肉各种肉,当然,真正的高手也是存在的,只是高手对外轻易不讲真的…



我讲真的...

PPT计划今后优化一番,放入更多的提问。譬如昨天的“我这里有一泡牛栏坑肉桂,想请你品鉴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牛肉?”







清朝时茶商们销售岩茶确实是以“山头+品种名称”的方式来命名的,如牛栏坑肉桂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生长在牛栏坑的肉桂茶青,是品质较好的,用这里的茶青制作肉桂,自然会有牛栏坑的地域特征。但更多地属于感官特征,每个人对滋味、香气的敏感度不同,即便敏感度差不多,也会因为自身对滋味、香气记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描述。例如,同样一泡茶,为何有人觉得是兰花香,有人觉得是桂花香呢?除了判断能力之外,和品者自身对香气的记忆也有很大关系。对兰花香比较熟悉的人就认为是兰花香,对桂花香比较熟悉的人就认为是桂花香。





因此,想要辨认“牛肉”非常难,毕竟绝大多数人很难接触真正产自武夷山诸山头的茶;而正岩产区的茶叶产量很有限。再加上出于商业利益,以拼配茶冒充纯料茶,增加了认知难度。





晚清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品茶论茶,将岩茶特点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香气是茶叶品质的灵魂,清甘是茶汤滋味的风骨,“活”是品饮岩茶后的心理体验。梁章钜举人出身,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所以,他的这段评价沿用至今。







也许是感到梁章钜的香清甘活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四个字:岩骨花香。岩茶香气浓郁,相对而言容易理解,但“骨”就很难体会了。乾隆的诗词水平,在唐宋的视角,不咋地,但他的一首诗中对岩茶的评价非常形象到位“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可见,“骨”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品饮岩茶时才有,茶汤咽下去很久,茶的滋味还在齿间嘴里喉咙中回荡。





想学岩茶,上网买,十家卖家九家骗。想学岩茶,翻茶书,十本茶书八本抄。昨日岩茶茶课,作为武夷山访茶之旅前的茶课之一,我提前剧透给大家,到了三姑那条街上,批发店里,100元一斤的正山小种、200元一斤的大红袍、300元一斤的金骏眉比比皆是,如果没在上海修炼出基本认知,到了武夷山后闻着诱人的茶香容易产生幻觉,感叹好茶在原产地真便宜,上海的茶叶贩子如我这种人够暴利,然后回家开始品农药茶。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淡定从容地进入岩骨花香的美妙世界。







茶师奕哥联系方式(微信号): 18918963570




    关注 一甸惠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