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合适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那到底何为"合适"?

 

面临升学,择校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论是选择海外学校,还是国内的国际学校、传统学校,家长往往无从下手。专...



面临升学,择校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论是选择海外学校,还是国内的国际学校、传统学校,家长往往无从下手。

专家建议:不要过分在意排名,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学校。那么到底怎样才算“合适”呢?

在知道“应该做什么”之后,“该怎么去做”更重要!

择校如择偶:既客观,又主观


择校如择偶,肯定不能只看排名。理由很简单:因为择偶仅是开端,双方是要一起过日子的。择校也是如此,录取之后,你要在学校生活多年的,毕业之后你将成为校友。

在择偶的时候,我们往往先考虑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经济水平等等;再花时间,观察和感受彼此的性格和人品。前者为客观因素,后者为主观判断。

择偶既客观又主观,那么择校乃异曲同工,也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客观的学校资源和“我”对学校整体的主观感受。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把握“合适”。
择校客观要素:学校资源 VS 个人需求


资源丰富固然好,但是能够由你支配,让你直接受益的资源才有意义,才算“合适”。一所拥有多名诺贝尔奖得主教授的大学,虽然名气十足,但是诺贝尔奖教授和本科生几乎不交集,压根对本科生没有实际意义。

在中国,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了某个“好学校”,放弃很多自己之前的积累或者爱好,因为要学习,要考试。但是这种教育实际上是反教育,反成长的,因为这种模式逼迫太多的个人牺牲,导致结果严重同化。
择校主观感受


学校资源的匹配度是一种客观的判断,直观、易懂,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是否合适,“感觉” 必须到位,这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感觉”是一个既虚又实的标准。我们能够凭借自己感觉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也能凭借感觉判断一个人的心情好坏。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感觉在初期是迟钝的,其敏感度和准确性需要时间培养。

对于学校的主观判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访尽量多的学校。亲临现场,细心观察,仔细咨询,横向对比。择校时,我们最好走访至少15所以上,才会产生感觉。
在访问的时候,避免两大错误。

1、走马观花式

访问学校,进进出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等等,看到的仅仅是高大上的建筑物,完全没有实质的区分。

去学校,一定是观察人,而非物。不论是在哪个空间,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状态。

2、只看最顶尖的学校

我们犯的又一大错误就是把访问学校当成了一种励志之旅。

公认的名校自有过人之处,但是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一所学校的质量。大部分人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依据,更不会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特点。

如何培养主观敏感度和准确性?


当然也鼓励参观名校,但是我们同时鼓励参观所谓的“二三流”学校。培养“感觉”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必须通过对比。只有反差,才有认知。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择校时,一定要访问几所你原本并不考虑的学校。相信你将会有惊喜!

每完成一次学校访问,就如同结束一次相亲。回到家,你心里应该有所感觉。不论你访问的是什么学校,或者你相亲的对象是谁,你必须非常坦诚并负责地回答问题:我是否能够想象将来在这里生活3年或者更久?我是否能够想象将来跟这位对象厮守一生?

如果在回答的时候,你能做到内心平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合适”你的学校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邦成商务微信↓↓


    关注 邦成商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