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妈妈们 ‖ 停止在心中的小剧场继续上演悲剧英雄的戏码

 

压迫与受害常常是世代相传的。...



全能妈妈委屈度日

在校园中常见到高控制的家长。曾遇过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一切紧迫盯人。孩子出状况时,母亲急急忙忙地冲到学校善后。几次下来,都未见父亲踪影。我心里有点生气,又是个在孩子教养上缺席的父亲。

于是,我要求父亲一同前来会谈。父亲坐在一旁不发一语,母亲则是滔滔不绝地重复说着自己有多么用心地带孩子,花了多少心思;不时地转头过去数落父亲几句:

「孩子从小就跟我比较亲近,有事都只跟我说。孩子的大小事情都由我安排,你连半点参与都没有!你这个爸爸是怎么当的?」父亲把脸转过去,仍然不发一语。

后来,在与孩子谈到家庭议题时,从孩子口中得知,母亲确实是个尽心尽力的全能妈妈,大小事情一手包办。父亲不是没帮忙,而是每当想做点什么,母亲便说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抢过父亲手上的工作。

母亲看似负担了所有亲子教养的责任,实际上却无意识地独占了任何亲子互动的机会,再回过头来指责另一半功能不佳、未尽责任。她从不让别人帮忙,却又责怪别人不帮忙,心里总是抱着委屈过生活,这是一种「受害者」的心态。

最有力量的弱者—让别人都没辄

有个孩子从初中起就足不出户,很少到学校去上学。上了高中,情况依旧。开学两个月,班上同学还未见过这孩子一面,只有导师曾去家访时有一面之缘。

这孩子的母亲是个单亲妈妈,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国小时就和她离婚了。母亲独自扶养这独生子,还要工作维持生计。

母亲时常打电话到学校来,先是花上大半时间诉说自己的痛苦际遇,接着开始对学校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要求学校提供其他学生家长的电话;要求学校老师每天早上到家里去带孩子来上学……等。

这确实让学校很为难,也知道母亲的要求事实上对改善孩子的状况毫无帮助。每次婉拒其要求,这母亲便歇斯底里地指责学校:「学校怎么可以这么没爱心,你叫一个单亲妈妈该怎么办?」

帮他连结些社会资源供她使用,只会被她打回票:「提供我这些社会资源又如何,我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带小孩去求助?而且他们也帮不上忙!」

不论学校做什么,她都不满意,最后的结论是:「我看你们就是不愿意帮忙啦!大家都欺负我这个单亲妈妈,陷我于孤立无援中……」。

在心理咨询的实务上,这样的家长还不少,总是弄得学校天翻地覆、人仰马翻,光接电话就精疲力尽。当学校的辅导教师或心理师给予家长一些专业建议,请家长做些什么努力时,一概被家长拒绝,总说自己「很可怜」、「很忙」,所以做不到,或不可能有效。

然而,人们再热心,总有个限度,一旦发现自己提供的援助总是被拒绝;没被接受就算了,还受到指责批评,当然想与这种人保持距离。此时,他便再度地在内心告诉自己:「对!没有人愿意帮助我,我就是个受害者!」

悲剧英雄的形成—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

从事心理助人的经验告诉我,这不去上学的孩子与母亲有着共病关系。在潜意识层面,母亲需要孩子不去上学,以让自己能够持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孩子也不自觉地「配合演出」,成为一个不去上学的「问题学生」,让母亲有继续将这戏码演下去的舞台。

然而,为什么人们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呢?

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藉由展示他的痛苦来获取关注,进一步操纵别人得为他做些什么,以补偿他内心长久以来未被公平对待的委屈感受。

 

那位不去上学的孩子的母亲,就是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是家中的长女,父母生下她之后,又连生了四个妹妹,才总算拼出了一个儿子。这最小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自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在当时经济极度匮乏的年代,家中仅有的资源都放在这小儿子身上了。

身为大姐的她,从小就得一肩扛起家中照顾弟妹的责任。小学毕业后放弃继续升学,到工厂去当女工分担家计,回家还要伺候年纪最小的弟弟。每当她看到弟弟吃好的、用好的时候,总在内心想着:「凭什么?」。年幼的孩子常会把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解释成「父母不够爱我」,于是带着「爱的缺失」的感觉长大。

在内心充满不平衡的感觉下,便容易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展现强势操控的一面,时常透过抱怨、指责,或让自己过得更苦以搏得别人的同情与重视。

你以为他需要的是协助,当你热心地为他伸出援手,却会碰一鼻子灰。因为他需要的不是协助,而是关注。

停止吧!就算不待在受害者的位置也能拥有力量



是时候停止在心中的小剧场里继续上演悲剧英雄的角色了。

首先,你得明白,你的委屈或许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爱的缺失,透过委屈等感受不断地提醒着你:「我并没有被善待」。

你可以细细地去检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被善待的经验;重新去理解当时的情境脉络,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或许是不得已,或许也有着自身的问题。

我们不需要去憎恨那些使我们带着委屈成长的人,也不需要逼自己去原谅他们。我们只需要去理解他们,如此就好。除非经过深刻的理解,否则所有形式的原谅,都无法使我们解脱。

最后,你得体认,你不是活在过去,为自己重新采取新的行动吧!例如,当你正处在一个受迫害的环境中,你可以积极地做点事,开拓资源、寻求协助、打破现状,甚至,离开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总之,别让自己继续待在委屈之中。

请记住,压迫与受害常常是世代相传的,有一天你可能媳妇熬成婆,别让这不公平的处境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生。

陈志恒,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小时候立志当上教育部长,长大后只想开个快乐电力公司。喜欢与人相处,却患有权威恐惧症,常以正经严肃的形象见人,却被视为谐星。内心住着不安分的灵魂,不学无术,爱凑热闹,写作、演讲、工作坊......什么都来。
★ ★ ★ ★
逸家心理
提供个案心理咨询与分析
咨询师系统临床课程训练
法系精神分析临床训练

0755--88377833
小编微信:yijia-xiaoping


    关注 深圳市逸家心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