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这部漏网之鱼,别忘了一刷

 

一部正常该有的商业片,也该正常地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国庆最后几天,总算去看了这部被称之为“清流”的《地球四季》。《四季》排片少,但观众反应还不错,我看的场次基本满座,都是一家大小其乐融融的。相比国庆档那些富有争议的影片,这部很正常市场里该有的片,反倒显得难得了。
黑暗森林
歌德曾经有句很著名的话:“在中国人已经写了千百种小说的时候,我们(西方人)的祖先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呢。”

13世纪全欧洲森林占地面积达三分之一,广阔的欧洲土地被森林覆盖,森林无处不在,那时森林和人的关系是自然而紧密的。

《地球四季》是一个关于森林真实的寓言。


《地球四季》法国版海报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人口锐减,城市变得荒凉,领主盘踞城堡,而异教徒和外来者则被赶到无主的森林里去,被称为“森林人”。

在漫长黑暗的中世纪里,领主、森林人是一种直接、对立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人无比依赖于自然,在行为模式上,人和动物也相差无几。

欧洲的童话、神话里,故事场景大多发生在森林,《小红帽》《睡美人》《白雪公主》,莫不如是。故事里的角色,不是树精就是花神,以及各色以动物为蓝本生发的异兽。


欧洲传统的神话、童话故事里,有大量的黑暗森林传说
欧洲人对森林既依赖又敬畏。

《地球四季》就是一部森林情结很浓的电影,讲的就是,从人类进入森林之前的漫长岁月,以及人类涉足森林之后,对森林的改变。是一部森林史。
犹如世界的尽头
不知不觉的
随着地轴倾斜,打的更多地得到阳光的抚慰
倾角差之毫厘
一切便天崩地解
在大约200万年前,欧洲经历过几次冰川时期。在第四次的时候,地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冰崖大块大块地坍塌瓦解,慢慢露出了欧洲大陆的海岸线。


影片中模拟,冰川融化,大量的动物向极圈迁移
由于气候变化,冰川时期的动物,大批大批地向极圈迁移。到了大约一万两千年前,地球变暖,更多地大陆适合生物生长,于是,地球有了广袤的绿色陆地,于是,各种动物从方舟上走了下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植物世界。

犹如大片的序曲,《地球四季》由此拉开序幕。

原本,森林里的植被和百兽,自有其生态,食物链之间互相制约,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有一天,人类来了。

《地球四季》不是一个准确的译名,Les saisons直译是“四季”,或“季节”。影片聚焦的是一座森林的季节变化。

雅克·贝汉是著名的“细节控”,在他的镜头下,森林美如童话仙境。






四季
雅克·贝汉是一个影像猎人,他的镜头深藏在各种伪装里,极有耐心静候那些他所需要的画面出现,这其中,时间和技术是最昂贵的成本,“很多人认为拍摄动物不需要这么多钱,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独自为花费很多的影片寻找资金,因为我对拍摄动物这个主题有着强烈的热爱。”他这么说。

他尤其喜欢并善于捕捉那些戏剧性的镜头,世界在他的镜头下,万物是灵动的,四季如轮转换,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深具意味。
伪纪录片
提起雅克·贝汉,大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鸟的迁徙》《海洋》,他的标签是“纪录片大师”。当过演员做过制片的他,从1988年开始转向了纪录片领域。


雅克·贝汉
《地球四季》并不能算是普通意义上的“纪录片”,它更像是一部“伪纪录片”(mockumentary),情节上有很多明显设计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人类虎视眈眈的眼,无处不在。

但即便如此,《四季》仍是雅克·贝汉招牌的拍摄手法。

看过《鸟的迁徙》的都印象深刻,雅克·贝汉的工作方法是近乎严苛(变态)的拍摄方法。


《迁徙的鸟》玩命的拍摄方式
在《鸟的迁徙》里,他和他的团队为了拍摄鸟类在空中翱翔的镜头,专门订造了特殊的飞翔机,贴近在鸟儿旁边,随之飞翔,是真正的“鸟瞰”,观众仿佛便能化成飞鸟,随着鸟群在半空中遨游。

《四季》拍摄历时五年,300人团队踏遍8个国家,雅克·贝汉的招牌飞鸟摄影在这个片子里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


《迁徙的鸟》里的空中近距离拍摄飞鸟的镜头,在《地球四季》中纯属小菜一碟了
跟《鸟的迁徙》《海洋》比起来,这次的舞台是森林,森林里百兽互相角力、争夺,把森林当作战场,要在密林中拍摄这种场景,雅克·贝汉使用了独创的“山地轮”,可以跟随着动物奔跑,甚至也能拍摄到紧贴动物穿梭的镜头。


《地球四季》在复杂的森林里用这种“山地轮”拍摄
当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群狼夺马大战,一群饿狼扑向野马,双方在森林中展开追逐,低位的高速运动镜头极为灵活,观众就像置身其中一般。


片中两场森林厮杀,惊心动魄


雅克·贝汉1957年从影,本是演员一名:


其实他是个演员,《警官的承诺》剧照
1990年,雅克·贝汉拍了《生活之外》一片,根据一起记者人质真实事件改编,获得了戛纳评委会大奖。

从1994年开始,他拍摄《微观世界》,用特殊的微观高清摄影技术,再现了昆虫微小的世界。

自此奠定了他的“技术流”标签,在日后的《迁徙的鸟》《海洋》等,都体现了他对技术、时间、细节的执着。


雅克·贝汉式的纪录片系列:微观世界、迁徙的鸟、海洋
他说:“做电影从来不是去寻找快乐的,我希望在我的电影里建构一个真实的世界,通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了解,用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用更强大的力量去影响观众和改变世界。因此,拍电影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战胜困难的过程。
寂静的春天
1962年,身为海洋生物学家又一度在美国联邦鱼类与野生生物局工作的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环保主义先驱蕾切尔·卡森与《寂静的春天》
在书中,她首次提出了“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个概念。在此之前,近代的历史上是没有环境保护这一词汇的。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作用的历史…”卡森女士在书中写道。一直以来,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是比较微小的,一直到了人类出现。


在《地球四季》中,人类的形象是持枪的破坏者
在60年代的时候,滥用生化特别是杀虫剂,改变了土质,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关系,环境恶化,很多人家里的庭院,不知何时开始就听不到鸟鸣了,春天变得寂静。

由于把环境恶化指向了具体的事物——杀虫剂,侵害到相关企业的利益,因此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到了巨大的非议。


影片最后,因为过度使用农药,动物尸体躺了一地,触目惊心
过度的开发和滥用化学品,导致环境的恶化,影片最后,雅克·贝汉直接抛出了结论,直接得有点说教味浓,容易产生老生常谈之感。相比早期的直系作品,这一次,雅克·贝汉的旁白确实有点多了,降低了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其实,用影像说话就够了。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数城镇的春天之声沉寂下来了呢?”卡森在半个世纪前发问。

但直到今天,人和环境的关系并未变得更为和谐而妥善,《四季》里延续《寂静的春天》里的主题,放到今天的中国来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工业与环境的矛盾产生的冲突时有发生。

我们那个田园牧歌的年代,到哪儿去了?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


    关注 奇遇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