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IPO情结

 

IPO,英文全称为InitialPublicOfferings,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对于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能够实现IPO是他们一生的巨大梦想,也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导读
这两天,王石的命运令人关注,这位曾经的企业家偶像,是否将彻底离开万科,淡出历史舞台,还是会像褚时健一样70岁再创业,重现辉煌?可以说,王石的命运,与万科作为公众股份公司的性质是相关的。一旦公司成为公众股份公司,很多不可控因素就会出现。所以,有不少实力巨大的公司并没有选择成为公众公司,而是作为隐形冠军企业存在,这样避免了企业控制权的旁落与企业发展轨迹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在中国人们仍旧有着严重的IPO情结,下文即分析了这种情结的根源。


IPO,英文全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对于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能够实现IPO是他们一生的巨大梦想,也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所以,哪些企业能够成功进行IPO成为广大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一件事。在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当中,除了一些结构投资者,大量的投资者是那些个人投资者即散户,这些散户投资者人数已经达到1亿多,这个人数规模在世界各国股市当中都堪称第一,所以企业努力走向IPO有其广阔的市场基础。

但在我国,企业上市条件严格,以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为例,IPO中对企业财务规定的条件为:

(一)最近3 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 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二)最近3 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 万元;或者最近3 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 亿元;

(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 万元;

(四)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难看出,要想最终将企业带到IPO阶段,门槛是比较高的,整个过程艰难而漫长。企业必须经历初创阶段、发展壮大阶段,有着较好的过往业绩与预期。而IPO的目的也是通过吸收公众资金,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对于一家已经经历了IPO的企业来说,不管是IPO前和IPO后,企业至始至终都面对着寻找发展资金的问题。

那么,IPO前,企业如何筹集初始投资,或者引入风险投资;IPO后,又有哪些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

下面的这幅图能够帮你简要地理解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筹资问题。企业的结构形式对筹资方式有影响,反过来,筹资方式又影响到企业的结构形式。



一般个人投资者或者说股民所了解的企业都是能够成功IPO的企业,而企业IPO之前的融资渠道,除了商业借贷,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引入风险投资(我国官方称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包括:

(1)天使投资(又叫做孵化期投资或者叫种子期投资),这类投资多为个人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目前也有机构进行投资的;

(2)VC投资,一般个人投资者参与少,了解的也较少,多是机头投资者参与,以基金的方式机构化运作,企业此时进入到成长期,需要从外界引入更多投资;

(3)PE投资,此时企业进入成熟期,为能够进一步走向IPO,以PE方式引入资源成为一种重要战略。当然,上述这种分类只是相对而言,实践中三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各类投资的专业程度将不断增强。

在上面介绍的企业IPO之前与之后的主要融资方式外,在实践中,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兼并与收购、租赁、保理、特许经营、合资、品牌合作、技术许可等多种方式。

从企业创立到企业走向IPO上市,这期间应该如何创设企业结构,如何一步步筹资,筹资过程如何谈判操作,如何避免陷阱等,对此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从创业筹资到IPO:企业融资全流程实战解析(第三版)》一书有着全方位的指导,更可贵的是书中提供了每种筹资方式涉及的文件样本,所以该书可谓是企业拿来就用的参照典范,是企业融资的宝典。关注企业融资问题的人士不妨一读。


    关注 普华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