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可以牺牲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杜威最反对的观点,就是童年是为了将来做准备。因为这句话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童年为了一个...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杜威最反对的观点,就是童年是为了将来做准备。因为这句话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童年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是可以牺牲的。杜威的观点是,教育为生活。就是孩子接受教育本身,固然有为将来做准备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也为了当下生活的快乐。

当虎妈的教育模式一度甚嚣尘上的时候,哈佛前校长萨默斯用一句话就让许多虎妈的支持者闭嘴,他讲:人一辈子平均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孩童期。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尽可能快乐的度过这18年,这很重要。

过去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按这个观点,童年受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童年受苦了,将来才可以幸福。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教育观是落后的。我用了十多年时间,反复论证与实践这样一句话:快乐的童年与好成绩并不矛盾。同样,与未来的幸福也并不矛盾。相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快乐的童年,往往也意味着不幸福的成年。

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入生活,那些机械执行的工作越来越被机器取代的时候,靠严酷管理塑造出的机器人孩子,未来的职场竞争力越来越难以保证。

对此,萨默尔也有自己的论述。他问那些虎妈的支持者,在一个需要规矩和稳定来完成的工作可以越来越多地由电脑完成的世界中,强调规矩、准确、成功的表现和整齐的传统教育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他说,创造性可能是一种更宝贵的财富,是教育者和父母应该强调的。他戏谑道,在哈佛,全部科目都拿A的学生往往会成为教授,而拿C的学生则会成为富有的慈善家。

昨天我在讲注意力不佳这个事情。注意力不佳,固然会有一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难以专注,作业比较拖拉,对于背诵,抄写这类枯燥的事情排斥。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创造性方面,又有独到之处。因为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里执着而坚韧,这种人格特质,特别容易积累出创造力。

最怕的是这种情况,明明孩子不擅长A,非要让孩子硬来。不仅A方面痛苦不堪,发展不佳。B方面又得不到发展。最后这孩子就真的不行了。

这方面我自己体会特别深。我中学的时候之所以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始终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在学习。我永远忘不了自己上初中的时候,背课文的那一幕。在背之前,我会先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一阵。然后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在那里背一会儿。背一会儿不行了,然后接着骑自行车,再转悠到另外一个地方。为了背下一篇课文,就跟游击队员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幸运的是,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没有背诵这一项。需要默写的东西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内容,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而我在这方面是强项。我把所有学习的内容,用各种联系的方法、理解的方法牢牢记住。那些枯燥的东西,我都编成题目自己考自己,或者跟同学互相考。此外,我到处找那种比较好的题目,用做题代替枯燥的记忆。

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学习,厚积薄发。开始的时候似乎效果不明显,但时间长了,效果就出来了。因为我虽然短期背诵不佳,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从长期的角度比较好。而更重要的,是我在理解的过程中,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容易发展出创造力。

今天我在享受着创造力给我带来的回报。我创办了网校,我提出了教育方面的创见,我发明了各种学习方法,我撰写了几千篇文章。

回顾我自己走过的路。我最灰暗的一段时间,就是背弃自己特点的时候。我被迫在北大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我被迫去留学,我被迫从事乏味的工作。之所以被迫,因为自己要谋生,要弄个饭碗。但实际上,这种被迫从事的事情,只能给你一个最基本的饭碗,但没有办法给你幸福。

所以对于一个注意力不佳的孩子,你可以走的路其实很窄。就是要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学习,去择业,去积累。学习这方面,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因为老师的高压怀疑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去研究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你不仅不是学习方面的弱者,你反而有独到的优势。我自己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路子,所以我在考试方面一点儿都不吃亏。

过了学习这关,就是选择专业这关。不要背弃自己的特点。不要看人家学了金融就跟着去凑热闹。你就牢牢抓住那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投入的,感兴趣的专业。不管多么冷门,只要你在这个专业能够找到快乐,能够坚持积累就可以。

过了专业这关,然后就是择业。同样不要背弃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个你能专注积累的工作,能够发挥创造力的工作。

总而言之,不要背弃自己,要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要顺势而为。

但顺势而为不是放任自流。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还是需要通过意志力去完成。比如健康方面,锻炼方面,自律方面等等。

要发挥你的特长,同时要避免你的短处。不要发挥特长,放任短处。这样同样是走了极端。这个道理是要跟孩子讲清楚的。比如一些必须承受的枯燥,没有办法通过有趣的方法去解决的,还是要适当的去执行。最典型的,就是尽量不要因为拖拖拉拉而迟到。

遇到问题,乐观的态度特别重要。多看看那些好的一面。不要完美主义,不能逃避问题。许多事情是这样,在一个环境下是问题的事情,换了环境之后就不是问题了。事情是不断发展的。

牢牢把握一个原则,童年是不可以牺牲的。把那些鼓吹虎妈、狼爸之类的垃圾言论丢到一边。你要做的是理解、发现、帮助孩子,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他一定能够用快乐幸福的成年来回报你。

萧愚 2016-10-23


    关注 萧愚教育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