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孔子讲的话,怎么理解君子不器?器是容器,我们熟悉的瓶瓶罐罐这些都是容器。这些容器有什么特点?那是很...



君子不器是孔子讲的话,怎么理解这句话?

器是容器,我们熟悉的瓶瓶罐罐这些都是容器。这些容器有什么特点?我一想起这些瓶瓶罐罐,脑子里就有一种局促的感觉。那是很小很小的一方天地。一个人如果进入到器的里面,就一定会很没有格局。

所以,孔子讲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要有格局,要能站高一线,不能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天地里面。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局限在小天地里面呢?

前几天有个家长给我发了一个孩子这一年的成果清单。基本上都是背了多少诗,读了几本书,掌握了几个单词这类。这个清单就是一个容器。而在容器之外的,是孩子思维的成长,良好心理结构的建立。这些因为摸不着,看不到,反而是特别容易被忽视的。

那天看一个经济节目,有个投资人讲,我们一般不投素质教育的东西。因为这东西没法量化。没法量化,就没办法大规模的复制。

所以不难理解,家长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些可以量化的东西,铺天盖地。而那些不可以量化的,却很难去找到。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整天沉浸在这些量化的东西里面,那么孩子的格局很难打开,孩子未来发展的上限,也许就是瓶口那个高度。

昨天的文章我提到了一个大学习的概念。大学习就是把应试这套东西装进瓶子里,然后你站在瓶子外面去观察。

外面的天地大得很,我们不要让孩子一直在瓶子里成长。

我读小学的时候,由于对知识如饥似渴,很早就形成了大学习的观念。学校那点东西,只占我全部知识的很小一部分。所以我自然就形成一种观念,学校能教我的很有限,我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我必须得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一些比老师高明的方法。我经常发现一些比老师讲课更有用的参考资料。所以我整个的学习生涯,我都是站在瓶子外面的。

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的课程表永远有一个老师不教的科目,那就是学习方法。

我的课余时间永远有一项活动,那就是到书店淘书。

我对于所有谈学习方法的文章和经验都特别感兴趣。

我始终站在学校学习这个容器之外,我是一个观察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不要把孩子禁锢在瓶子里。

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背诵儒家经典,但他们的方法,恰恰违背了孔子的思想本身。很多人教经典的方法,就是让孩子钻进了经典的器里面。不加理解的背啊背,这恰恰是孔子最反对的。

的确,很多东西我们开始不理解,很久以后我们确实能够豁然开朗。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傻背。

梁漱溟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我们做学问的第一层境界就是形成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就“君子不器”这句话而言,你开始可以理解的不深,你可以只按照粗浅的意思去理解。比如,就是君子不能做一些低级的、琐碎的事情。但这种看似粗浅的认识也很重要。因为你在思考了。

有了这个粗浅的思考做基础,最重要的是,有这个疑问在心头。你才能有一天,突然间对这个话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君子不器这句话,在我头脑里萦绕了很多年,我开始只有浅见甚至偏见,但我一直在思考。终于在最近这些日子,随着大学习这个概念的提出,我对这句话的认识接近通透了。

而那种傻傻的背,根本不思考的背。我可以断定,他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灵感冒出来,更不会达到通透的层次。

所以要跳出容器,首先就得思考。

容器里的学习也是需要的。像孔子教学生的“六艺”,也都是一些具体的手艺和技能。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局限于这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要时时去磨砺自己的思考能力。由浅见、偏见,逐渐达到通透的层次。人生的格局也就此打开。

萧愚 2016-11-19


    关注 萧愚教育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