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视媒体精英“离职潮”:离开体制,你真能行吗?

 

导语:电视媒体人离职转型的多米诺早已被推倒,脱离体制的安稳,投身市场需要勇气,但眼看时代大势滚滚向前,有能者...



导语:山东电视媒体人离职转型的多米诺早已被推倒,脱离体制的安稳,投身市场需要勇气,但眼看时代大势滚滚向前,有能者都会忍不住跳进去搅动一番。

从山东省级电视媒体几位资深广告部主任接连离开体制,到省广电改革,再到卫视原经营班子核心层成员相继离职……近两年来,山东电视媒体精英的“集体逃离”逐渐成为时下一种风潮和广告界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也引发了更多“体制内人士“的蠢蠢欲动——究竟跳,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

毋庸置疑,媒体行业的市场化趋势与国有文化机构机制落后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名嘴李咏从央视出走时,就曾表示“在体制内工作就像戴着镣铐跳舞”。这让许多人瞬间产生共鸣——想突破体制真的太难。本来从事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性质,思维方式引领着行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制的束缚有时候会让人寸步难行。于是那些“自恃才华”者、有梦想与抱负者在合适时机选择跳出体制,将自己置身于更广阔也更残忍的市场。留下的,有的是因为懂得享受和运用体制的福利,有的虽同样梦想与抱负但仍对体制抱有希望与寄托,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总之,“带着镣铐跳舞”的矛盾体制、商业价值对电视媒体人理想的捉弄、行政命令对个性的泯灭,共同导致了体制内个体存在价值的迷惘。

体制,这个时代风口中被广为提及甚至讳莫如深的词,果真是迫使电视媒体人最终选择逃离的根本原因吗?闯荡山东广告圈多年,依个人浅薄之见,虽难承体制之重,但根源不在体制,而应是——机制。体制对于每个媒体单位都是一样的(行政管理事业编制),属于基本无弹性部分。但机制则是激励手段,属于可争取部分。体制无法大动,机制则可以灵活变通。纵然,体制内人事掣肘复杂,但如果个人能够顺应前行,体制内还是有一定优越感的。

如果有一天离开体制,你真的能行吗?

围城内外,不尽其然。体制决定了电视媒体人的薪资仍停留在工薪阶层,但与普通上班族不同的是,体制内电视媒体人在工作中所接触的人大部分都是企业管理层或者独立创业者,收入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这时电视媒体人在业务积累上的优越感就会喷薄而出:想我混迹电视媒体江湖多年,企业老板所谈的商业模式我也能谈能干!其实,当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许多资深电视媒体人侵染行业多年,对其理解之深之广有可能超过普通从业者。但对资浅者来说,这种智商上的错误优越感就成了躁动的一个因素,也成了盲目改变职业轨迹而再次成为商海“小白”的心理源动力。

其实,无论体制内外,重要的还是和谁一起“搭班子”干,以及干什么,怎么干,因人而异。体制外天高海阔,机会多、发展快、选择多,但这大都针对在体制内苦于没有机会的人而言。再者,体制内也非一无是处,它有着体制外无法比拟的强大的平台存在。年轻一代可能流动性强一些,但在体制内“混”了十几年的人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你看得见他跳脱体制的潇洒却看不见他背后的迫不得已,你是你,他是他,每个人的积累不同,离开后的结果自然也因人而异,切莫跟风感时髦。“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如此心态,即使走出体制,一样也是装不下。

当然,不能以单纯地离开或留下来论证选择者的动机,或去证明体制的弊端。体制作为一个平台,是镣铐也是舞台,留下来,可以借力打力,事半功倍;走出去,可以放开手脚另辟蹊径——它们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博弈。对真正有实力的人,它们只不过是策略选择的问题。所以,留在体制你不一定会输,走出体制你也不一定能赢,用句广告词儿来说:事关重大,想好了再跳。



结语:时下,电视媒体人频现“离职潮”,正值广告公司“挖角季”。相信经过这一轮的人才资源整合后,山东广告江湖也将步入新的竞争格局。


    关注 马海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