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告别,如此特别

 

这告别是如此特别,因为离开的人啊,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离开。我们可以做的只有用力爱、再用力爱。...

文/及静                  图/来自网络
1
周末的晚饭,大家已经吃了五分钟,七岁的小弦才从客厅移驾至餐桌旁。刚刚把屁股放在椅子上一秒钟,就又飞奔到厨房拿东西,同时嘴巴一刻不停地发出各种表达兴奋情绪的声音。看得出,爷爷奶奶马上就要忍不住了。我笑着说:“嗯,这个女人正在迎来她一辈子最讨人嫌的阶段。”全家都笑起来,气氛瞬间宽容了许多,没人再说指责的话。

“七岁八岁讨人嫌”,老祖宗的话真是灵验,小弦自打踏进七岁的门槛,就像进入了时令的庄稼苗一样,摇身一变,很应景地“讨人嫌”起来。原本就爱说爱笑的小嘴更加滔滔不绝,除了每天无数个以“妈妈我给你讲个好玩的”开篇的故事,更有无数“维权”的争辩随时把家里变成辩论会现场——毫无疑问,最佳辩手永远都是这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小女人。

“小弦,吃完饭你再讲这个故事行吗?”

“噢,你不让人说话啦?”

“刚吃完晚饭就加餐,你的胃总干活儿,就累坏啦!”

“难道你让我饿死吗?”

“穿这条夸张的裙子上学,不合适。”

“那你说是不合适好呢还是冻死好呢?”

“饭前吃了零食,您还吃饭吗?”

“我都快饿死了难道什么都不能吃吗?天哪,我怎么生在这么一个家庭里,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哎呀妈呀,每次的偷笑真是忍得难受啊!看着小同学振振有辞的小花脸儿(不爱洗脸),我真想使劲儿亲亲它。这是真的。来不及因她的顶撞而生气,我已经在为她使用的新词而惊讶了;在顺着她的辩论思路思索回答时,我屡屡惊觉那正是我曾经灌输的逻辑。虽然被她运用得幼稚了些,但人家七岁啊。

要说从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只是生自己的气——怎么就说不过她呢?这样也好,我这个天生的辩论狂热者终于有了对手。摆开阵势接招,来吧!于是,从一个小问题开始,辩论上十几分钟的情景时常发生。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能过上十几分钟的招,我已经很服气了。至于结果,我自然要掌控大局,不论谁胜谁负,都不能有硝烟味儿。假如气氛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僵局,两个人都板着脸、撅着嘴,我还是咬牙先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含情脉脉地凝视她几秒钟,然后送上一个吻。她马上就笑起来,乌云消散。
2


如果说经历一个“讨人嫌”的阶段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么做一个经历“讨人嫌”阶段的孩子的妈妈,是否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呢?这似乎是一场博弈。在沉浸于初期的“陪辩”阶段之后,我感到她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争辩的斗志更强了,并把辩论的胜负结果当做事情背后的真理,谁赢谁正确。这样自然是不行的,因为很多胜局是来自她的“歪理邪说”,我因难以辩驳而语塞的窘态会让她认为她是对的,我是错的。我想我需要改变策略。

往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反而是最简单的方法。我费尽口舌辩不过,那么好,我干脆不接招。在正常的辩论中,只要她一冒出歪理,我就立刻停止对话。这个停止,不是赌气,不是不屑,而是完全不带情绪的态度,只一心忙我自己的事,比如做饭。哈,这下可坏了,小妮子像遇到了内功深厚的武林高手,一掌下去,如击在一堆棉花里,无着无落,不知底细。我不带倾向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坚持——你说出花来,我也要按我认为的那样做,您请便。她的小脑袋顶上先冒出一排问号,继而一排乱码,最后一溜点点……时间久了,新的模式形成,她也知道了,英雄不问胜负,问态度!

今早去一家日化用品店买东西,店门口一个刚刚走稳的小贝比忽闪着大眼睛看我。我瞬间投降,冲着她谄媚地摆手:“你好~”小天使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举起手里的笤帚向我的腿打来!我有点尴尬地笑了笑,恰好店里没有我要买的东西,就走向门边并再次对她摆手说“再见”——又是一笤帚……然后传来她妈妈制止的声音。不要紧,我一点也没有生气,因为她的眼神分明说的是:“我想和你玩。”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很有意思:“年轻人一开始尝试辩论,由于觉得好玩,便喜欢到处跟人辩论,并且模仿别人的互驳,自己也来反驳别人。他们就像小狗喜欢拖咬所有走近的人一样,喜欢用言辞咬人。”那个挥着笤帚的女孩(跟挥着翅膀的一样可爱),她的动作看似是攻击,实则是内心交际欲望的流露。当一个孩子发育到内心的冲动难以遏制的时候,他选择的方式是应当被理解的,同时更应当得到正确的引导。一个七岁的孩子,他的自我认知突然上升了一个层面,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内心的那一股涌流自然是要源源不断地喷发出来的。我是我!我有自己的主意!我不放弃自己的感觉!哦,这真是一件好事,你不再是一个混沌的小婴儿了。你的冲动是好的,至于方式,嗯,也不错!只是,可能需要一点帮助。

因此,我怀着欣喜之情去认真地做一个陪练。帮她痛快地发泄出辩论的激情,她的大脑会因为这场角斗而收获快感。而寻找恰当的时机停止,并尽量柔和地引入正途,是我的功课。而事实上,这只倔强的小狗并不是每次都乖乖跟我走的,当她歪着小脖子完全不理我这一套时,我对自己说,好吧。认真做好眼前这道菜,静心读进手头这本书。Yes,牛仔很忙。
3


“做好自己”,恐怕永远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最佳答案。自己做一个“着调”的人,胜过给孩子“动手术”。与其抱怨他们讨人嫌,不如自己先做到不讨人嫌。我也时常听到身边一些孩子进入了“讨人嫌”时期的妈妈抱怨孩子如何令人头大,自己如何无奈甚至抓狂。我不禁想,“讨人嫌”的本质是什么?恐怕是忤逆家长的“圣意”。五六年来,家长已习惯了孩子的服从,面对揭竿而起的小叛党,家长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一阵阵的敌意吧!那么我们“做好自己”的课题是什么呢?我想,就是直面“敌意”。

辩论的逻辑如何高明,言辞如何华丽,甚至态度如何坚定,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们要在他们面前示范的,是如何面对敌意。哦,敌意,我不喜欢。每个人都有处理敌意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化之于无形。

我爱你。

我爱你。

我爱你。

是的,这就是化解敌意的最上乘功夫。不,不仅仅是化解,它完全可以在敌意产生之前就预防得很好。

衣服洗到一半,我需要跑到客厅拥抱她一下。

眼神无意中碰到一起,我们彼此要飞一个吻过去。

捧着她的小脸蛋用捡了大便宜的口吻说:“我太幸运了!生了你这么一个好女儿!瞧这头发多黑,眼睛多亮……”

欣赏她的考试卷子时发自肺腑地感叹:“这么多对勾!字也写得越来越方块了,真不愧是中国人……”

她亲手削了苹果喂到我嘴里,我忍不住要说:“你真好。”

疲惫了,我靠在她肩头:“能借用一下你的肩膀吗?谢谢。”喔,她真的会偷偷用力托住我的大脑袋。

是的,我用眼神、语言、表情、动作所说的每一句“我爱你”,她一定都有回应。而这样的时候,一切我想达到的目的都变得多么容易——

拥抱之后,她会想帮我的忙。

飞吻之后,我说:“来咪西吧。”她会比较快地走到餐桌旁。

由衷地赞美之后,她会痛快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睡觉。

欣赏了卷子之后,那并不多的几道错题会很快改完。

……

除了日常的预防,这道功夫也完全可以在敌意发作时起到速效救心丸的作用。当两个人僵持不下,我只要卸下盔甲抱住她,哪怕什么也不说,她也会随之休战。孩子们是多么纯真,他们不会沉浸在沮丧的漩涡难以自拔,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说爱,他们总在随时等着绽放笑容。久而久之,他们也将学到这道功夫,能够毫不痛苦地去拥抱怒气中的爱人。
 
4
下班的路上,我在飞驰的公交车里读了一篇于丹的短文《说是爱,其实不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啊,我们生下他们,便是为了送走他们。当他们进入一个又一个令人头疼的发育期,那正是在向我们一步步告别。

这告别是如此特别,因为离开的人啊,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离开。

没有时间厌烦,没有时间抱怨,我们可以做的只有用力爱、再用力爱。而这爱绝不该是束缚他们的茧,而是终将带他们飞向高空的翅膀。

每天,最令我心跳加速的是清晨的告别。每当她背上书包、整装待发,即将跳进电梯里的那一刻,我总要说一句不同寻常的告别语——

“再见,值日班长!”

“再见,小白兔!”

“再见,小快乐!”

每次,她都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来回应这些特别的称呼,并带着这份快乐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今早,电梯门打开的一刻,我看着她鲜艳的校服脱口而出:“再见,小蝴蝶!”她真的挥着胳膊“飞”进了电梯。电梯门关上,我的世界瞬间安静。每天的此刻,我都要在门边靠上一会儿。绚丽之后的寂静,总让人容易恍惚。我想象着她的小身影在越走越远,那就是告别。
往期主题优选


谢谢你来我家

我把情书写在云端

嗨,你几岁?

幸福就是……

因为爱,我听你的话

你真好

与赫本的一千次重逢

这是我对爱的回赠
***扫描下图愉快地关注本号***


    关注 静扣心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