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真正值得家长借鉴的价值是什么?

 

对我来说,"一万小时定律"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其关于"学习阶段与平台"的论述,对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很有启发...





近年来"一万小时定律"引发热议,人们的讨论绝大部分从"天赋vs.勤奋"这个角度出发,或是偏向"勤奋",或是偏向"天赋"。

对我来说,"一万小时定律"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其关于"学习阶段与平台"的论述,对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很有启发。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学习阶段与平台理论

学习的提高有阶段性,从一个阶段提升至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前,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平台期",在平台期,学习者需要进行大量练习,将所学内容"内化"到自己的经验和直觉系统里,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下面一段摘自"知乎"网友"田吉顺"的说明:

那么顶尖级的专家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超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比如顶尖级足球运动员可以很快而且精准的阅读比赛,使自己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做出最适合的动作实现自己的想法,为球队获胜做出贡献。顶尖级的医生可以很快从各种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给出恰当的处理。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有两个判断系统,一个是经验系统,一个是分析系统。经验系统可以自主运作,轻松舒适,占用精力少,当然,可能也经常会出现问题;而分析系统需要你对复杂的信息作出处理,并且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经验系统不断的为分析系统提供建议:印象、直觉、意愿以及态度。如果这些建议被分析系统采纳,那么印象和直觉就会转化为信仰,灵感也会相应的转变为自主行为。

而我们大家都是“认知吝啬者”,就是说我们都倾向于省事儿,倾向于靠经验和个人直觉做出判断,我们喜欢利用经验系统,从而可以避开费神费脑的分析系统,减轻认知负担。

所以刻意训练就是训练你的经验系统。通过训练,你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行动,并且在相应领域内不用集中精神就能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就好像顶级足球运动员在场上时,机会稍纵即逝,他们的很多判断是直觉判断,但是也非常准,就是通过刻意训练使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直觉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再比如一个年轻医生面对复杂患者或者复杂手术时,会觉得千头万绪,从而出现紧张和压力;而专家级别的医生,就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内化到经验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很快的对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

这些专家,在经历过刻意训练之后,可以轻松的感知自己所面临的形势,然后找到解决方法。

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为更高一级的思维腾出了"脑力资源",这在脑科学和日常经验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比如现在有不少儿童羽毛球培训班,刚上几堂课就开始练习步伐。按我们的经验,只有在孩子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接发球练习,能比较熟练地接球的情况下(接球这个"低阶技能"已经内化到孩子自己的经验直觉系统里),这个时候开始教步伐(相对于接球的"高阶技能")才比较有效果,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在跃向下一个阶段的"平台期",进步是"隐性的",虽然看不见,但是仍然需要持续的练习。小乐玩羽毛球,接发球练了很长时间,每次只能接到一两个球,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差不多四五个月(我们打的比较少,一周一两次),最近突然能打起来了,俩人一来一往十几个球不落地(我回球基本会送到孩子头顶这个容易的位置),这说明,小乐的羽毛球熬过了接发球这个平台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学习具有阶段性,需要刻苦努力,将某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掌握后,才能"晋级"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在"平台期",孩子和家长都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能把"没有提高"、"看不到进步",与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方法等做负面的联系。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基本都符合这一学习规律,值得父母借鉴应用。

[ 活 书 教 育 ]
面 向 未 来,家 庭 与 社 会 化 学 习


    关注 活书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