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推广入编上海“十三五”规划

 

BIM技术推广,迈上新台阶!​...



BIM技术推广,迈上新台阶!

上海市政府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大力推广BIM技术,打造BIM+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发展新模式,创建国内领先的BIM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城市。同时,上海提出“立体城市”概念,将致力于从地面、地下立体空间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改善交通、居住条件,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打造“立体城市”,离不开BIM的助力,可以预计,BIM将在上海大展身手。

提升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题

推广BIM等技术应用

《规划》把推动建设行业转型发展、提升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特别指出要顺应信息化飞速发展趋势,推动信息化在上海城乡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规划》提出,将大力推进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城乡建设和管理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推进建设管理智能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的融合,探索多样化互动技术应用,创新公众参与载体;将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智慧照明为核心功能,融合绿色能源、智慧安防、应急指挥、无线城市、智能感知和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智慧照明网络。

《规划》特别强调,要推广BIM等技术应用。推进互联网+、BIM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建设行业的广泛应用。打造互联网+、BIM+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BIM技术应用相配套的政策标准体系和推进考核机制,创建国内领先的BIM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城市,加快推进BIM技术广泛应用。

2020年将形成18条轨交线路

完善轨道交通体系

《规划》内容显示,上海将推进地下空间和综合管廊建设。其中包括开展地下空间竖向分层规划,结合道路新建改建、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更新等,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十三五”时期,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并探索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机制。

隧道股份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关专家透露,综合管廊功能多,有的非常庞大,像将要实施的“地下苏州河”工程,全长将达到15公里,地下通道管径就有10米,有收集雨水,随后净化、沉淀、排放等作用,将成为上海防汛排水最强“武器”。同时,综合管廊还将预留地下物流、能源输送等功能通道。

《规划》还提出,上海将构建一网多模式的轨道交通体系,推进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网络融合,提高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到2020年,至2020年,上海市将形成18条线路,500余座车站的轨交网络,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5%。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更多统筹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同时建设竖向协调一体、横向互联互通的地下空间系统,重点建设地下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空间,预留地下物流、水资源调蓄、能源输送等功能通道。

全过程体现“海绵城市”理念

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工作

在此次规划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至2020年,上海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

上海建设将结合旧区改造、道路和排水系统改造等,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而郊区新城、重点功能区域、成片开发区域和郊野公园建设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目前,原世博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实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建立了全场地雨水管理监测系统,成为国内首个海绵城市计量监控后评估项目。

桃浦地区海绵城市试点也即将开始。相关项目人士透露,或引入木屑沥青、彩色混凝土等新透水工艺,让人行道、公园、绿地等率先实现中雨时快速排水完全不积水,一改地势低洼地区排水不畅的问题。

根据规划,中心城及郊区新城城镇排水建设标准至2020年将不低于五年一遇,其他地区城镇排水建设标准不低于三年一遇,用五年时间消除中心城排水系统空白。




    关注 BIM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