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气?(一)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气”,练习武术和太极拳,以至于健身养生,都讲究“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气”,练习武术和太极拳,以至于健身养生,都讲究“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还说:“气以直养而无害。”由此可见养气的重要。在这一期“名家讲堂”中,我们请名家老师着重讲述一下如何养气。所谓“十年练功,十年养气”,正确的练功方法,遵循正确的养气原则,在我们练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养气就是培养“浩然正气”

首先,孟子讲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以直养而无害”等话语,其中的气,不是指中医中的内气,也不是我们武术练功中所指的内气,而是指气节、情操、品德,孟子的意思是要培养与天地相媲美的气节。

人的气节如何表现出来呢?这个气节有哪些内容呢?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即“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以后的中国文人也都讲究气节,南宋的文天祥写了《正气歌》,基本就是孟子提出的气节、情操的写照。所以,孟子所说的气,不是我们练功时的呼吸之气,也不是中医、养生学中的内气。到了清朝,武禹襄作为一个儒生,他把孟子所说的气,引申到了太极拳的练功当中,提出了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武禹襄认为,学习太极拳不是单纯地为了练拳而练拳,应该是为了教拳育人,他的“养浩然之气”其中也包含着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我们学习太极拳,首先要涵养孟子所说的“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提高自己的品格,其次才是涵养内气。

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涵养我们的正气呢?我认为,要加强修养。我所见到的老一辈武术家,他们不仅武学修养很高,道德修养也很高尚。他们都非常谦虚,从来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他们轻易不和人动手,就是切磋武艺,也是点到为止,从不恃技凌人,从不恃强凌弱。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涵养,加强武德修养,不能恃强凌弱,不能以技欺人。郝月如老师也说,练习太极拳,品德修养是最重要的。这是“气以直养而无害”在太极拳修炼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到太极拳练习中的养气问题,也就是涵养内气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要自然呼吸,不能有丝毫的强为之处。在初学太极拳时,一定要自然呼吸,不要强调拳式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在动作熟练,掌握了太极拳动作的技击含义之后,自然就能做到动作与呼吸的自然配合。现在,有些人教太极拳,过早地要求学员动作与呼吸相配合,这样往往会造成憋气、横气填胸等紧张现象。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其实就是呼吸深长的意思。练习太极拳时,能够做到呼吸深细绵长,就可以了。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提高,自然会形成腹式呼吸、拳式呼吸等等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调整好呼吸,用呼吸之气促动内气、意念的运行,自然也就能够达到练拳养气的效果,使自己的内气逐渐充实深厚,这对健身养生,提高武术功底,也是有好处的。所以,练习太极拳如何养气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然呼吸,自然而然地达到拳式动作和呼吸的配合,最后做到呼吸、意念、动作的高度协调,从而促进内气的积蓄与涵养,达到良好的健身养生效果。

另外,在平时的练功当中,我们要涵养内气,就要做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这是按照中医理论来进行的,我平时也这么做。这种练功方法非常简单,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都可以练习。首先心要静,坐姿要中正自然,两脚踩地,然后自然缓慢地呼吸,意念守住丹田,也就是中医的气海穴。这样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就能达到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中医认为,心属火,肾属水,意守丹田就能够使水火交济,产生内气。《十三势行功歌诀》中有“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句子,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就能产生内气腾然、滋养周身的效果,内气就能在经络中运行,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平时在不练太极拳时所做的养气功夫。当然,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也要保持这种状态,就能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内气腾然”的养气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气之说,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指道德的修养,要有包容之心,要与人为善,这些都是儒家的“养浩然之气”的修养范畴。我们平时练习太极拳,除了通过练拳涵养自己的内气外,更应该加强道德修养,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联系电话:13996006228

 


    关注 老边太极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