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何止是哀怨动人的爱情剧?

 

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的今年,也是我们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纪念。说到汤显祖,我们不禁想...



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也是我们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说到汤显祖,我们不禁想到的是他那著名剧作《牡丹亭》。虽然创作于百年之前,但当今,也仍然时常被搬上舞台,得以全新演绎。

这巧合实在巧妙,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不仅生卒年几乎相同,这两位戏剧上的大师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至今也令人津津乐道的剧作,而且其剧作都哀怨动人,令人回味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从《牡丹亭》入手,看看汤显祖创作出这等剧作的背后故事。

众所周知,《牡丹亭》所讲述的是,一位贫寒书生与一位官僚小姐之间的故事。乍一看,这人物设定还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似,但若不停留于人物设定之上,了解下故事梗概,就会明白《牡丹亭》之哀怨动人之处究竟何在。
简单来说,《牡丹亭》所描写的是一名年轻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为了诠释这众多爱情故事的共同主题,汤显祖的故事超越了生死,女主人公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不惜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而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因而被人称为真正的“有情之人”。
有人说,《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但笔者认为《牡丹亭》远远超乎此。汤显祖一度从政,但在仕途中常常不如意,他的大部分剧作都是在离任之后写作的。那时的汤显祖,对政治已经不抱希望,但自己内心充盈的才华和志向总得要有宣泄的地方,最终戏剧便成为了他想法输出的一个出口。

汤显祖在当时虽说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但他却具有那个时代难得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汤显祖尊重文学而不去屈服于权势,注重创新而反对拘泥于古代。当时他的这种思想受到许多人的反对与攻击,被人称为“狂奴”,但汤显祖始终不随波逐流,有主见地坚守着。可想而知,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当然不受人待见。
辞退官场之后,汤显祖开始的戏剧创作无疑也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在《牡丹亭》中,交叉于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线之中的,还有汤显祖对于封建礼教、宿命、生死等世事的各种看法。而这也就是《牡丹亭》之所以如此宏大的原因。

比如,汤显祖在谈及人生时,便曾经如此说道:“人知其乐,不知其悲。”这短短八字,悄无声息地将汤显祖的慨叹传达给了我们。汤显祖所谓的人生之悲究竟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在汤显祖的人生历程中找到,也可以在《牡丹亭》中找到。
汤显祖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内心深处对于世事茫茫的忧患感仍然存在,其中更多的或许是对于“人生如梦”的悲剧感。人生几十年,人似乎总是轻易陷入无奈与无望之中,宛如提线木偶一般,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由于对人生有着如此悲叹,因而在其作品中,也时常会幻想一种超然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的命运,结束这种人生之悲。
汤显祖的伟大,其作品的动人,绝非文字可以简单传达,要真正领悟其中的种种唏嘘悲叹,还得拜读大师作品,品味那四百多年前的韵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人生处处都在演戏


    关注 中大博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