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示现为法藏菩萨:启发众生信心

 

阿弥陀佛本来已经成佛,为什么又要示现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之前,发下四十八大愿,又要经过兆载永劫来积植无量德行呢?为什么要这样?第一就是为了启发十方众生的信心,为了消除十方众生的疑虑。...


点击标题下灵瑞之声加关注

投稿邮箱2064563864@qq.com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本来已经成佛,为什么又要示现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之前,发下四十八大愿,又要经过兆载永劫来积植无量德行呢?为什么要这样?第一就是为了启发十方众生的信心,为了消除十方众生的疑虑。

法藏出家



《无量寿经》 如是言:

超发无上殊胜之愿。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在还没有出家、成为法藏菩萨之前,是一个国王,他的出家、发愿修行的经过,在《无量寿经》卷上都有介绍。概略地说,这位国王很有智慧,很有爱心,又很果敢,精进勇猛。他遇到一位佛,叫做世自在王佛,听了世自在王佛说法之后,由于他很有智慧,又很果敢,就晓得,即使当国王为百姓服务,总不如出家修行、传播佛法、救度十方众生来得尊贵有价值,因此他舍弃了他的王位,舍弃了他的皇后、妃子,舍弃了他的财、名,因为既然是出家人,就不蓄钱财,不用华贵的衣饰,而且是所谓的“一钵三衣”,当然这是形容出家人舍离五欲,心中纯净安宁,生活简单朴实。从国王到一位如同乞丐的比丘,那真的是天差地别,他能够放得下,难舍能舍,难行能行,正显示他的智慧与果敢。

《庄严经》赞叹法藏比丘而言:

有一苾刍,名曰作法。

信解第一,明记第一,

修行第一,精进第一,

智慧第一,大乘第一。

《无量寿经》另外一种译本《庄严经》,里面就形容法藏菩萨“信解第一”,法藏菩萨对于世自在王佛所说的法能够相信,能够了解,在当时是属于第一的;而且“明记第一”,也就是记性也是第一的,既是“一闻千悟”,而且一闻就永远不会忘记,同时“修行第一、精进第一、智慧第一、大乘第一……”什么都是第一的。

法藏菩萨在为我们众生发这四十八愿的时候,是在什么果位所发的呢?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是“圣种性”,圣种性是八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阶位。可知那时候的法藏菩萨已是大菩萨。

五劫思维[/b]



法藏菩萨听闻了

世自在王佛的说法,

发心出家,

而且起了大悲悯心,

为了救度十方众生,

发下四十八大愿。

那么,这四十八大愿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是他的师父世自在王佛,将这个大宇宙之中,二百一十亿的佛国土,显现给法藏菩萨参考选择,法藏菩萨一方面依据这二百一十亿的佛国土作为参考,选择其中善的、微细的、殊胜高妙的;舍去垢的、粗劣的、低质的,又加上他个人的愿在里面,这样足足经过五劫的时间。

清净之行





清净之行:

无三途六道、

四苦八苦、

五阴炽盛、

分段生死、

变异生死等苦。

经过五倍的劫,去思惟极乐世界的蓝图。

法藏菩萨建设极乐世界,是为他自己所建设的吗?不是,是为我们十方众生所建设的。就好像爸妈盖华宅,是为了他们夫妻的享受吗?不是!是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儿子而经过五劫的时间思惟出极乐世界的蓝图,无非是要让我们到那里不必承受三界六道种种的苦,到了那里就能够享受法性无为的乐,而快速成佛,这个就是“清净之行”。

我们娑婆世界,没有所谓的清净,因为我们有三恶道,有六道轮回,有生老病死,有四苦、八苦,如果有这些的话,就谈不上清净。

极乐世界没有六道轮回,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生老病死。不会死,生命是永恒存在而又自在无碍的。如果只是生命长久,但是会老,或是会病的话,这生命也没有意思,即使活到一百二十岁,生命很长,被颁奖为长寿老人,但是如果天天包尿布,会有意义吗?或是生病躺在床上,要请人来照顾、喂食,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儿子一方面要为一日三餐上班去,回来又忙照顾孩子、整理家庭,久而久之,对躺在病床的亲人,就觉得如果能够早一天解脱的话,那么彼此都能解脱。然而到了极乐世界不但不会死,生命长存,而且是没有老、没有病的。

但若没有老病、生命长存,可是跟恩爱的人两地相思,不能相见,好像织女、牛郎每年七夕之夜才能见一次面,如果乌云遮住,还要再等一年,那也是苦。可是到了极乐世界,是没有爱别离苦的,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诸上善人!如果不想见面的人却要天天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一见面就眼红,也就是“怨憎会”。那也是苦,在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怨憎会苦”。

可是即使生命长存,一切都好,但没得吃、没得穿,也不可贵,那也不快乐。可是,极乐世界是如意的境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只要起心动念,什么东西都会当下出现的。

无量久远





要完成这样的世界,

才必须经过

那么漫长——

具足五劫的时间

去思惟、去选择。

“摄取”也是

选择的意思。

所谓“有愿无行是空愿”,接着,法藏菩萨又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去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来源:《第十八愿讲话》 作者:释慧净
朗诵:佛如居士
更多精彩文章
【法讯】弥陀圣诞,灵瑞寺佛七法会欢迎您
灵瑞寺,等你到来
念佛的时候,众生怎么还能附体呢
阿弥陀佛为什么示现为法藏菩萨
念佛最胜最易
阿弥陀佛久已成佛
四种儿女四种业,念佛就能家和顺
念佛“三去”
世上真有菩萨吗
不要拒绝弥陀的救度
法灭时代为何特留这部《无量寿经》
极乐净土的人为什么有的胎生、有的化生
灵瑞之声微信公众号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灵瑞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


    关注 灵瑞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