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蓝城“杜先生”的巧思构想

 

每位十里风荷的工程师心里都住着一位文人。...





以前常常在绿城集团的会议上听到宋卫平董事长这样称呼一群人——“杜先生”,他们就是奋战在项目一线,每一个产品细节都力求精致完美的工程团队。因为严谨不苟的秉性被宋董戏称为“又土又木”的杜先生。但是当他们用主人翁意识去思考如何从生活场景出发去造房子、造生活的时候,杜先生们“改名换姓”了,他们充满着生活艺术的气息,展现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采访了很多人,也设想了很多院子里的生活,比如说聚会场景、观景平台、种植空间,甚至是洗衣台的位置,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都住过院子,我们希望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小时候的生活,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与十里风荷项目总经理助理张旭峰聊起院子的营造时,他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工程师们坐在院子里,企图来一场“身心一致的谋划与建造活动”,把自己的硬汉柔情留在十里风荷的院子里。
在最初的营造过程中,工程师们遇到过很多困难,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把碎片化的场景形成联结。

今天这个院子大一点,明天那个院子取消掉,经过数不清多少轮的访谈与讨论,今天,当你打开十里风荷的户型图,大大小小的格子拼在一起,标出院子的位置,你甚至会联想到一个人的画,蒙德里安。

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解读这幅画,一个词就是“构成”;特别是在北向入的户型里,有机的构成,让每一个空间都“恰到好处”。
模仿古代宅院形制,归家时需要经过宅门—天井—玄关才能到达客厅,中国居家的礼序,就在这三进的空间中展示出来。入户天井处可设观景小品,为归家平添了几分趣味,也为西侧的房间增加了一处不错的采光观景面。

这一处看似简单的设计,前前后后设计图纸就画了近百张。
走进院子,很真切的感受到庭院的敞阔感,方正的形制让院子的利用率极高,你可以自己选择在院子里如何惬意的生活,种花还是养鱼,喝茶还是喝酒,聚会还是独处。
张旭峰总还向我们透露,他们曾大开脑洞,向家人们征询,是否愿意与隔壁家的院子打通,做成几家人的公共空间,三四百方的大庭院里造园林,造水景。

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建议,竟然得到了很多家人肯定的回应。恰到好处的距离,私密而又方便联络,满载着老街坊邻里间的人情味。
很多人会问,大院子的空间已经在了,那庭院南侧突出的长方形又是什么?

那是二楼的大露台,你可以称他为“空中庭院”,10多米的面宽,均做成落地门窗,即使坐在房间里,风景也一览无余,站在露台直面远山,让自然直接成为真实生活的一处源泉。
罗兰·巴特曾说“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但它居然把我的全部语言都吸附进去。”在十里风荷营造的生活当中,所有的琐碎被安置,生活被更加炙热的善待。

从北向走进院子,是走过天井三进入户的仪式;是屋子里生活的温暖和贴心;是私家庭院里藏纳着人间烟火;是走进空中庭院,悠然而见的南山。
你会发现,那些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无处安放的生活,在十里风荷找到了归处。
“十里风荷”为本案推广名。本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最新资料。对项目周边环境、交通、教育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介绍,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了承诺,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合同约定为准。 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本资料所发布的内容为 2016年12月19日前的信息,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来源:十里风荷)


    关注 蓝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