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尚院子搬迁,设计师陈耀光要离开这收藏了12年故事的院子了【设易网1192期】

 

典尚院子搬迁了...

关注设易学院(ID:sheyixueyuan),
回复数字“2”,获779套新中式家装案例更新
院子航拍视频



每到春天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典尚的院子里去坐坐:看看萌芽的新绿、嗅嗅青苔的气息、听听主人耀光兄诗意肺腑的人生感悟、充满智慧的奇思妙想……可是这个春天,这个充满记忆的院子、这个12年来聚集了中国室内设计界众多人和事的院子将从我们的视野里迁移,而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2016年6月,上海

《室内设计师》主编 徐纺

 典尚院子搬迁时
201512~ 20165
 
搬家不过是每个人都曾面临的平常事。12年里,我曾与这里的石头树木相守,与气候季节相守,与朋友际会相守,已经很知足感恩了。或许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该是换种活法的时候了。

——陈耀光

——摘自《安邸AD》2016年5月,总70期

《杭州,宋词新唱》








典尚院子生长12
(2004 -2016)




2004年9月签定租赁合同,同年11月,进场施工,2005年8月,终于搬迁入户。花9个月做一个东西,对于我们,难得把握一次自己做甲方主动权的机会,很在意也很投入,在当前甲、乙、丙关系不平等的情况下,以自身的条件搭建了一回主动的实践平台,让设计的想法顺理成章成为可能。

——摘自《ID+C》2005年1期,总125期

《做一回甲方》



这个四季变化,这个院子也随之不同。到了秋天,隔壁老伯每天都烧碎柴,那烟味漂得很有野趣。树下的落叶我会谨慎保留,地上不要扫得太干净,脚踩在上面那种摩擦的声音是城市中心享受不到的。这个院子里最贵的是自然随意,你可以很自由。

——摘自《GQ》2011年4月

《南宋古村的老宅子里享受自然》

我们可以通过落叶、秋风真实地感知四季,而不是天气预报,和橱窗里的季节性衣服。

——摘自《行周末》2014年11月7日

《陈耀光的魔幻世界》
典尚一期   工作空间
(2004-2006)


我们公司的院子里有草地,后院有30多米高的树,还有蓝天和宁静。

——摘自《田原设计在中国》2013年12月

《故梦雅园自然阙歌》



大厅中的树根,比任何尊贵的艺术品都更协调自然,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更抽象,更写意,它似液体一样仿佛会流动,可以想象成泼墨、浪花和蝙蝠……树根很廉价,但是气质不俗而且永恒。

——摘自《禅意东方》序言2008年11月

《禅擦肩而过,一阵轻盈》



一期大厅里保留了部分原有的木梁,以及粗糙的水泥柱,仅以眼抚摸,便能感触到质感,在一片光洁石材构成的空间里,它们也需要呼吸。

——摘自《缤纷SPACE》2006年12月

《陈耀光:那些无关的事》

杭州一直是小桥流水、江南风情,长期以来创意空间,装饰设计过于抒情和多姿,我门需要一个职业和理性的工作场所,气质上往男性上靠,与职业年龄相符。

——摘自《ID+C》2005年1期,总125期

《做一回甲方》



二楼的会议室,除却功能,倒更像是一件可以搬移的大型装置,全透明,白色边框四角圆弧。远看,如一个浮在空中的太空舱,自由而充满想象。

——摘自《周末画报》2006年6月17日,总391期

《这一次不谈设计》
典尚二期   生活空间
(2008-2016)




斑驳树影落了满地,虫鸣、花香、草地的芬芳,风的摇曳,自然的声音,自然的颜色,自然的心境,一杯清茶在手,人与物在自己舒展的空间里以松弛的节奏相处。

——摘自《摄影旅游》2013年5月,总282期

《生长中的院落与奢华灵魂》

每到中午时分,当厨房师傅敲响悬吊在屋檐下的铜铃,员工们会闻声纷纷踏来,有的在室内,有的干脆在室外阳光下就地而坐慵懒地开吃了……

——摘自《A+A》2011年7月号专访

《永恒的沉淀》
他在院子一角设了一个露台便池,像孩子一样对着大树撒尿;食堂门口的洗手池被刷上了“节约用水”四个红字,仔细辨认,还画了一只眼睛,就像小时候一样。

——摘自《行周末》2014年11月7日

《陈耀光的魔幻世界》

倒是墙面上那些斑驳残旧他不管,任它剥落,最后还原于自然。这面墙于是有了沧桑的表情,也跟人的记忆发生了互动。

——摘自《互动家》2015年4月,总71期

《陈耀光跨界之归属诗性》



为了排解这南宋古院中百年老樟树的寂寞,特地收来了石雕石兽陪伴其间,将阳光和树影,年代和环境重新做了梳理,一种缓慢节奏和休闲江南的工作氛围自然形成。

院落经过数次改造,风铃、餐厅、会所,一个个被赋予了奇妙的情绪与故事。

——摘自《新视线》2011年5月,总109期

《设计是生活的掩体》

从最初入驻院落的奇石嶙峋,那是与江南的细叶春雨泥土相应,到后来对器皿的追逐,这是他们这十年来生活肌理的变化,与情绪的一一呼应。

——摘自《名车志》2012年4月,总145期

《回归生活本初》



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启动户外的照明系统,以散点漫射的泛光把后院披上了一层东方写意的朦胧。中国的造园法则是非常讲究意境,看不到西方古典的透视和精确的层次。

被悬吊在树枝上的十二盏灯笼不再是发光的器物而是江南夜空的气流。所谓由“形”转“神”自然而然地“气韵生动”,古人那种写意而神似的讲究,绝非当下精准的手法而所能为之。

——摘自《ID+C》2009年10月 ,总182期

《凤凰山脚下的后院》



所谓的“设计感”,消失在建筑空间和窗外绿色之间。这里既是一个极端情绪化的场所,按照陈耀光的想法,又是一个非完全情绪化的所在,他和他的伙伴们,正是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设计灵感的。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9月22日,总35期

《杭州设计师和他们的第二居所》



设计师是猫,是宠物,很敏感,很自恋,很优雅,猫很脆弱,受不起委屈和考验,尽管长得像老虎……这句口号已在业界飘荡了十多年。

——摘自《中华建筑报》2007年7月21日,第14期

《陈耀光:情绪与空间的碰撞》

——摘自《ID+C》2005年1期,总125期

《做一回甲方》

设计灵感无处不在,可能是过去的一种记忆,可能是心里的某种潜意识的期待和向往。

——摘自《费加罗FIGARO》2012年6月15日,总12期

《隐设计于空间之中》
典尚三期   收藏空间
(2010-2016)




陈耀光收藏,不是因为稀有,也不是投资增值,“美” 和 “快乐” 对他来说,更为昂贵。他轻轻地剥去了“收藏”一词传统属性,就像他从设计师到生活家的快意转身。

南宋江南石雕古典家具,摆件、古旧的收音机、打字机、木雕、老上海artdeco风格的器物以及当代艺术装置等等。陈耀光的藏品保罗万象,作为设计师,陈耀光总是热衷于不同材质、形态的物品,享受不期然地艺术品带来的视觉冲击。

——摘自《AD安邸》2013年2月

《直觉式收藏》



陈耀光的手指摩挲着一套形似钵状的古典铜碗,几代人打磨器物的画面在脑海里不断闪回:“为什么以前的人可以活成这个样子?”抵抗着时间的束缚,把对文化、生活的理解物化在手艺、手工的艺术品上,薪火相传。

——摘自《感觉生活》2011年8月

《藏世不恭》
典尚院子收藏的12年友情






两面砖砌白墙布置着他拍摄的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照片与密集的签名痕迹,这里是以院落主人为中心的社交群体灵魂与情感的理想场所,南来北往全国各地的同行、建筑师、业主、艺术家、收藏人士……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喝着小酒,品尝杭帮菜,陈耀光说菜里有家乡母亲的味道。应该说,在这个“食堂”里陈耀光已收藏数不清的友情。这是他最贵的收藏。

——摘自《室内设计师》2012年,总37期

《生长中的院落》



许多年前,杭州旧城改造,到处都在拆迁。几个看到院子成长的朋友喝高了,心痛不已,恰好一支马克笔溜进了房间,其中一个朋友顺手提笔,在白墙上留下了一个“拆”字,那天晚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了签名。此后,这堵白墙就成了中国设计界的一个标志。世界各地、各界好友更是常客,纷纷留下了签名,这面白墙戏剧性地成为了一件珍贵藏品。在他的众多收藏中,最具有温度和基因,因为友情是不可复制的。而陈耀光和他的院子俨然成了设计界的江湖大佬,五湖四海的来访者络绎不绝。

——摘自《行周末》2014年11月7日

《陈耀光的魔幻世界》

典尚团队在院子












每年春节开工,典尚设计的员工全体集合在老宅子门前,进行开工敲钟仪式。平时有访客来便会写上欢迎辞的小黑板上,飞扬地写着“马上开工”。他们响应当下全民的愿望,不再是鞭炮浓烟式的开工方式,陈耀光领头敲响了收藏已久从异国拍买而得的寺庙古“铜钵”,院子里顷刻钟声回荡,唤醒了院里院外冬眠的老树。树冠上的冰晶抖落在地面层叠的落叶上,让南宋古城沧桑的土地更润湿了一些。陈耀光说,祈祷是人间最真诚的仪式。

——摘自《旁观者》2014年2月,总96期

《耀眼之光》
定格记忆,感恩院子



阳光好的时候,随意地躺在木椅上。情绪来的时候,也可以随兴吹弹一曲,或者画两幅院子的写生。下雨的时候,他会跑过去接屋檐下的水滴,找那种触感。在这里,不用像在办公室里那么机械。这里的风啊、雨啊随时都可以感知,他们可以完全体验自己动物本能的东西。

——摘自《GQ》2011年4月

特辑《杭州:南宋古村的老宅子里享受自然》
各界朋友来访




他不是资深的收藏专家,更不是以此为业的商人,只是带着好友去到一块原本留给自己诗意的栖息地,收获与分享,如陈年醇酒,悠久回味。

——摘自《LUXE.莱斯》2013年7月

《木竹东西》


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说是公司,其实更像是会客大宅庭院。

——摘自《互动家》2013年9月

《一个跨界的室内设计符号》





陈耀光不吝展示自己的收藏成果,他常带到访的客人走走院子、讲讲故事;也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举办小型私人展览,供大家分享。迄今为止,他与杭州两位知名的设计师好友举办了“雅集心悦”鉴赏会、装置艺术展、“木竹东西”私人收藏展。他们拒绝在这类展览中附加任何其他东西,纯粹邀请一帮热爱艺术与收藏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分享器物与友情的故事。

——摘自《INTERIOR DESIGN美国室内设计》2014年10月

《自然使我成为一个鲜活的个体》


100本杂志报道过的院子
 
“怀念是另一种最美的拥有”


十二年中的春去秋来

钟声、铃声、风声、雨声、还有院子的落叶声;

十二年间的南来北往

在院子食堂的四面砖墙上,刻录着曾经无数个有温度的签名;

在这里,收藏的不仅是友情,也收藏了时间与感恩。

让我们期待未来更美好,回忆是另一种更持久的拥有。

——陈耀光

(本文来源室内设计师)

► 他给爷爷设计的这个夯土房子,竟然成了全球最美民宿,连美国最牛的酒店杂志都封它为冠

► 有一种很高大上的睡法叫“打地铺”,你知道么?

► 天了噜,爱马仕、香奈儿、Gucci私底下居然……,这是要搞大事啊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卫生间,看完震惊了!


喜欢就按个
吧~


    关注 建E室内设计装修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