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个人专访】 09.刘子谞 10.王子琳

 

刘子谞:似山的沉稳,若水的灵动

x0a王子琳:有匪女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

刘子谞:

似山的沉稳,若水的灵动
刘子谞,2014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排名在专业前5%,连续两年获京师一等奖学金,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科研创新方面,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政府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组排名第二);作为通讯作者、第三作者撰写论文《政府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被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录用,并在会议上报告该成果;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委托课题“创新券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模式分析”。

社会实践方面,担任2015-2016学年度经管院学生会新闻部部长一职;参与2016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取得金奖;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优秀个人”称号;参与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并获评“优秀访员”。

此外,连续两年获评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称号。作为准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提到如何度过忙碌的大学生活,子谞首先提到的便是确立好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线。

对于她来说,目标便是扎根于学术研究,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既能以丰富的知识和丰厚的涵养教化世人,又不失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发展爱好与照顾家庭。在她看来,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能使自己避免做过多重复而无意义的事情,从而在专注的领域发掘到专属自己的独特闪光点,寻找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

同时,她坚信,如果未来的理想与现实间存在较大差距,她也会为了心中的目标而披荆斩棘、踽踽独行。人存在于社会,本来就是累的,倘或不在最好的年纪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的梦想拼命,不仅是对自己以往付出努力的不尊重,也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国奖的获得,更是为她增添了为未来而努力拼搏的自信。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也许对于我们,确立目标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而难的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

子谞坦言,看似日复一日枯燥的学习,其实首要的便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那这件在外界看来乏味的事情,便会从内心驱动自己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如此,学习便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直至大三,她仍坚持每天早起,在图书馆或自习室沉浸醲郁、含英咀华,即便是周末或节假日,也从未放松。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在子谞眼中,大学重要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优秀,还是能力的提升和情商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成为她获得国奖不可或缺的助力。

国创中令人击节赞叹的科研创新、大咖云集的管理学年会中见解独特的论文、中科院项目中出类拔萃的表现……这些在学习之外活动的出色成绩,证明了曾为新闻中心部长的她并不拘泥于两脚书橱,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与工作间游刃有余,掌握着人生的平衡点。

清朝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提出了读书的三大境界: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毫无疑问,子谞已经对于学习与人生,有了如“台上玩月”般自主的把握。活泼而不失内敛的她,独具一种亲和力。亲切甜美的笑容,令每个人过目难忘;宽容而大度的心胸,让她能够轻松地在各项活动中,与同学们团结协作。她,似乎是戈尔曼提出的“情商型领导者(emotional intelligence leader)”概念中,最完美的注解。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在兼顾工作与学习并不容易,但在她看来,秘诀在于四个字:管理自己。她自嘲着曾经的“拖延症”,如今的她,习惯于将一切的安排在deadline前做好,在自我划定的期限面前,她形成了内在的动力,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效率地做完每一项事情。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
王子琳:
有匪女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目标明确,静心沉淀
      被问及人生目标时,王子琳师姐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在高校工作,从事研究并取得教职,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喜欢的事。同时对经济学专业纯粹的喜爱,让她能静下心去研究,不被其他事物打扰。这两点对她获得国奖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社会上很多理想与现实不对等的现象,王子琳说她会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下来,比如说在这个阶段可以做什么,不会有太大的落差感;做好手中可以达成的事情,不会一天到晚想着那个最大的目标。

她笑着告诉我们:最初选择经济学这个专业是因为她物理不好,不想学工科。而当真正的接触到了经济学这个专业的时候 就觉得自己很感兴趣。可能有的人会觉得经济学很抽象,但她感受到当面临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候,确实可以通过她所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去解释,可以用她学到的一套范式去思考。

在大一参与过学生会、广播台、主持人协会,在很多方面她都去尝试。而后发现最能带给她成就感和乐趣的还是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对迷茫的新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尽可能多的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在与学习不矛盾不冲突的情况下,做自己最想要去做的事情。
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
      由于是双胞胎,王子琳说小时候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初中则更多来自升学的压力。而到了高中,高考作为决定你进入怎样一个平台的选拔机制,大家都朝着高考这一个方向奋斗。

谈到当前的学习动机,她表示是为了自己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她认为:学习是基础,是对自己的保障,是面对选拔机制的信息。用经济学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事实上效用并不只有现实的色彩,它同时指给自己的心理带来满足、幸福。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接着她跟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小习惯。比如说:早睡早起。就算有重要的事情要熬夜,她也都在1点前睡觉。每天六点半早起的这段时间她通常用于背英语,同时她认为早起能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定下一个小目标或者任务。另一个她认为对学习经济学帮助很大的习惯就是预习数学。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把自己认为有难点的步骤标出来,实现上课的效率最大化。她建议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同时选用另一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推导过程也相应不同,这有利于找到自己最能理解的解题思路。总的来说就是在不断调整和适应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才能找到使自己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其实她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拖延。对于这个很多人都存在的小毛病,她的解决方案是:将任务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设定deadline,从而确保在整个任务的deadline之前完成任务。

他人也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她就曾因管理学上一个小组的优秀表现意识到团队的效率可以大于个人效率之和。她也总结出了一些构建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地方法,如明确分工,组内讨论,完成任务后有总结,积极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热情。

而针对很多人难以坚持的问题,她说,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改变和益处,对自己有用,就会鼓励自己坚持。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采访结束后学姐给我发来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触:“很多大一的孩子在进入大学脱离家人老师的管束之后会想要放松自己。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可是我所认为的自由不是在想打游戏时就打游戏,想逃课时就逃课。而是在每一个我想要改变、想要尝试的时候,都能有选择的底气和权利”。她细嗅蔷薇,亦心有猛虎。短短的采访,已可窥见她强大内心世界的一角。在敬佩的同时,我们更应执浆而上,以坚韧的内心面对学习,工作以至生活。




供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注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