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说】烙画,火针上的绝美“刺绣”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据史料记载,这门技艺源于秦代,盛于东汉,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年间才被民间艺人重新挖掘整理。从前烙画仅限于在木板上烙绘,如今烙绘的材料已扩大到竹片、葫芦、皮革、帆布、丝绢乃至薄薄的宣纸。过去是用炭火烧烙铁来控制烙绘的温度,现在是将各式铁笔通上电来调控烙绘的温度。温度不同,施于材料上造成的碳化程度也不同,故呈现出的图画色彩有深有浅,层次丰富,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上海是我国烙画重要的产地之一。以最难的宣纸烙画为例,艺人以烙铁代毛笔,以温度代墨色,在宣纸上进行皴、擦、点、染,巧妙自然地把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与烙画的工艺技巧融为一体,被称为“火的艺术”。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 烙画简介 』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 历史渊源 』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




『 工艺手法 』

传统烙画,艺人常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故古称“火针刺绣”。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





无论绘画工具如何改进,但烙画创作对于画画之人的要求却始终那般严格。匠人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也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的创作原则。既要融合中国绘画中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手法,还需灵活运用温度,烫出了画幅中丰富的层次与沉稳的色调,赋予画中之物较强的立体感。





烙画,不仅要求匠人“烙”的技术要过硬,也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作为基础,更需要强烈的创作灵感,方可完成。如今,烙画作为一门濒临失传民间艺术,因本身工艺复杂,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画艺术 』

中华烙画,从成品来看,虽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但其中的成画过程,独具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它既保持了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了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实可谓吸收古今中外之大美于一身的艺术精品。





它与华夏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渊源,其丰富的艺术语言、特殊的材质肌理、独特的色彩关系都能够充分展示其装饰美感。




    关注 一箱有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