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期客家人形成

 

西晋时期的中原人正忙着应付“八王之乱”,就在这个时候千年不遇的大旱灾发生了。北方平原的匈奴人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分别向西和向南举兵,他们的西进导致了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往南则席卷黄河南北,使中原成为一片异族领地,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华”。...



公元三、四世纪西晋时期的中原人正忙着应付“八王之乱”,就在这个时候千年不遇的大旱灾发生了,北方平原的匈奴人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分别向西和向南举兵,他们的西进导致了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往南则席卷黄河南北,使中原成为一片异族领地,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华”。为了逃避战乱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差不多一百万的中原汉人被迫踏上了南迁之路。
西晋末年的某一天,一群长途跋涉的中原流民,穿过武夷山的东段山口,他们走上一处隘顶,放眼望去,一片土肥水美兵革不侵的世外桃源就在山脚下,他们欣喜无比,决定就在这里安家,这个地方就是江西宁化的石壁盆地,在这里逃难的中原人建起了好几个村落。据说有近两百个姓氏的客家先祖,都曾经住过这里,再由这里去了广东、福建和更远的地方,民俗学家常说:“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今天海内外的客家人都把这里的石壁村视为客家人的祖地。

从中原汉人变成一个新的民系,当然需要历史的时间。正如黄河是华厦民族的摇篮一样,赣闽粤地区的五条江河,提供了客家民系产生的温床,其中的汀江被客家人认作“母亲河”,凑巧的是当条条江河向东流的时候,汀江却和客家人最初的迁徙方向保持一致,一江春水向南流去,汀江连通赣闽粤的航道,一度使它成为客家人的经济命脉,它上游的长汀古城,也因为客家先民的涌入,而成为汀州府的所在呈现过“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镇洛川桥”的繁荣景象。

要安家得有房子,客家人为自己建起的家园,堪称举世一绝,这些建筑集防卫、居住、仓储、加工、祭祀、教育、娱乐的功能于一身。可以防盗、防震、防水、防火兼且控温,绝对是易守难攻,好住好用,被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称为东方的传奇,土楼围屋是客家人保护自己家族的堡垒,也代表他们选择了新的大本营。

客家先民的迁徙共有五次。第四次、第五次大迁徙主要是从广东的梅州辖地出发向广东、江西、台湾、四川和广西拓展,甚至向南洋和北美迁徙。
明末之后,梅州成为新的客家人集散地。因此被海内外的客家人视为现代客家文化的中心,“处处为客处处家”石壁村的传说,如今已经被客家人带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今天,海内外共有客家人近八千万。其中国内有六千多万,海外一千多万。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等五大洲。客家人成为汉族中分布最广的民系。

客家话以其他六大汉语方言不同,它不是以地域割分或是以地名来命名的,这是非常独特的语言现象,客家话分为闽西、粤东、赣南三种类型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义,来自中原的客家先民带来的中原古汉语是他们作为中原汉人的印记,也是他们流离的一个精神故乡。

俗话说:“日久他乡即故乡”,但是客家人总也忘不了他们黄河边的故园。无论远难故土千里万里,由原乡到沿海,到五大洲四大洋,他们的根总是深深的扎在中原,而离乡背井的他们也把关于中原的记忆带到新的家园。

广东兴宁博物馆居然有春秋时期的编钟,它使我们也体会到客家先民不肯放弃这样的宝贝家当,而轻装流亡的复杂心情。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山脉商州市和丹风县今天仍有客家人居住的村落。广东坪村就有客家村,村里人至今还保留着客家的生活习俗,老人们还会讲客家话和梅县来的客人用乡音激动的交谈。

酿豆腐更是个典型在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山区,客家人用它形象的寄托了对北方饺子的感情。再看看客家人爱舞的龙,还有什么比龙能够更好地记录下客家和华厦古老文明的渊源。表达出客家人的中原本色呢。
微信号:kejiaren998


相关精彩文章:

1、“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

2、历史上,客家人是怎么形成的?

3、客家人亲戚称呼大全

4、客家十八个“最”


    关注 客家大家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