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四:我本将心向明月,摔在沟渠满脸血……

 

看别人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到公司三个月,Anna顺利结束试用期。刚转正负责绩效考核的经理Mark说需要帮手,Anna被先安排到绩效组。

Anna心里犯嘀咕找Tom八卦,“那个Mark看起来阴阴的,人行吗?”

Tom:“他对绩效比较了解。人倒是平时接触不多,这人话少。他说啥你干啥呗,又不是固定在他们组。”



“大棒”策略的失效


“先去找诰老师,让他提交下部门的绩效分数。”Mark上来就给Anna安排了任务。

Anna:“那人实在是不好打交道,要不您去吧。”

Mark:“要好办就不需要你了。人人都能跳得过去的坑,不需要咱们费劲儿的。我昨天给他发了邮件,让他今天把分打了,全公司就差他一个部门了。就跟他说收齐了才能发工资。”

Anna:“这人不太通人情事故。上次跟他吵架的编辑,不到一个月就被他挤兑走了。我负责招聘时他就各种不满意,抱怨找的人不合适。还……”

Mark:“这正是个机会。扭转下你的颓势。招聘是你欠他的,绩效是他欠你的。快去!”

Anna无奈找到诰老师。

“诰老师,Mark哥的邮件您看了?贵部门的绩效打分今天得交,分收齐了才好算工资,发工资啊!”

“还没看,我忙啊!您来的正好,我招聘的那两个编辑还没合适的人。这都找多久了?你得抓紧,我可是有业绩压力。不行就抓你到我们部门。”

“还在找啊,您口味儿太重了。刚给您发的一批简历有合适的吗,有的话,咱们马上约。”

“没合适的。咱们公司的要求就是全才加全能,薪水只发业界一半的。靠好前途忽悠,不不不,吸引人才。这个你得明白。”

“咱们还是说下绩效打分您啥时候能交吧。”

“这个不急,先忙业务。”

“您是有啥难言之隐?”

“先忙业务……”

Anna一脸不高兴地回来。

“他不交。要不您再去试试?”

“不用了。我给他发邮件,今天4点之前不交,部门绩效工资足额发放。”

“他不打分,不是应该从绩效工资适当扣减吗?不然下月他还这样儿。”

“工资这么低还扣减。他那点儿小算盘打的梆梆响,你没看明白?”

“就是业务忙。”

“忙个屁!他那点儿事儿3个人全干了,现在部门算他5个人。每个人拿钱都不多,效率自然不高。他想用这20%的绩效工资要挟下边的编辑,自己又不想做恶人。不打分,下月还是全额发。”

“没看出来您还挺仗义。”

“一来工资太低,二来扣的也没道理。业绩没完成到时候扣部门的奖金,绩效工资没有大错都照常发。”

“那还让他打什么分?”

“我理解就是缓解诰老师的无力感。他还以为马斯洛那套很有用,都什么时代了。呵呵……”



当马斯洛已成往事



“马斯洛五层次需求论,世界人都知道啊!存在好久了,大伙好像都在用。”

“存在好久的未必是对的和好的,比如战争。有历史记录的时候就有战争了,但是战争不是什么好事。马斯洛的观点50年前用用还成。现在90后都是职场主力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呃……上月培训您可不是这么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我回去还专门查了一下,啥叫保健因素,啥叫激励因素。”

“讲课要看听众,不能没有层次感。HR专业人员,不能理解的太表面。我讲什么你听什么,自己不能更进一步的思考,那跟应声虫就没有区别了。”

“要不您给讲讲?”

“明天中午吧,现在有点儿忙。”

第二天,又是B1食堂,Anna对面换成了Mark。

“需求层次论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太适合咱们这种公司,你见哪个人不来上班就吃不上饭的?人生不是爬梯子的过程。”

“这样不是正好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吗?”

“这是第二个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几个目标一起追求,而不是什么先满足低层次的,再满足高层次的。再有就是难以量化和评估,什么叫‘实现人生目标?’后来克雷顿.阿尔德佛还把五层次精简成三个层次——存在需要,归属需要和成长需要,这个问题仍然没解决,高层次需求看着都很虚无缥缈。盖洛普做过一个研究,从2005年到2010年,对123个国家十多万人调查显示,证明马斯洛层次需求论多数时候靠谱,但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最重要的观点,底层需求制约高层需求,完全没有得到证据支持。”

“那什么是正确的理论?”

“只存在某一阶段内有效的理论,没有对错,随着社会的发现理论也得更新。现在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更倾向于支持‘自我决定论’相关框架已经很完整了。”

“您先给大概讲讲,我回去继续查。”

“简单的说就是满足内在动机为主,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不少90后员工不高兴立马辞职,愿意做的工作比谁都努力,这是为什么?”

“任性呗!”

“你这观念还得更新。应该是他们更愿意满足自己内在动力,只做自己重视和喜欢的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好。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好像是乔布斯。听着像忽悠……”

“还是补齐基本知识再聊这个吧。”

“这跟绩效有什么关系?”



今后不会玩就真的没的玩了



“再聊就得收费了,你还是看完相关的书再说。”

“我看了!绩效循环四步,什么以沟通为主啥的。”

“看你还挺好学,那就再讲讲。绩效考核的出发点是什么?提示一下,是人性恶还是人性善。”

“嗯……这个没想过,不过看着像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怕你不好好干,先扣个20%。”

"是这个意思。假定你来打工有坑公司的意思,所以拿出薪水的一定比例当做绩效工资,好就给,不好就不给。"

“不是绩效好还有奖励吗?”

“你干的时间短。我反正没见谁拿超过100%的绩效工资,干的好就发奖金了。”

“那这个怎么破呢?诰老师那的招数不是没用了?”

“就是找到共同目标,大伙儿一起努力,责任共担。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社群’,刚说的就是真正能在职场中玩好社群的关键。”

“听着也像忽悠。不就是把‘给我上’变成‘跟我来’吗?”

“大概是这个意思,视角的转变可以改变很多事。别以为自己真的明白了,回去还是得查资料。”

“您放心,肯定不能跟您这儿白听。”

此时,诰老师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对Mark叫到:“刚看邮件,我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怎么都足额发了?我还要给他们打分呢!有干的不好的!”

Mark只冷冷的回答:“下月多退少补吧,早干啥去了。”说罢收拾餐盘和Anna离开食堂……

我们想的、说出来和别人感受到的是三个不同的事情,为了尽量减少失真需要双方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更多沟通。一些老板以为的胡萝卜加大棒手段,在员工看来完全没有什么用,即使实施也未必真能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自己的成长之后,Anna接下来如何提升?明天与您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
挑选一本书你最想读的书吧!


    关注 智联招聘HR公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