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考古学家讲5000多年前的一把玉勺

 

你知道吗?中国发现最早的勺子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土于内蒙古的敖汉旗,是用兽骨制成的。这把有5000多年历史的勺子,发现于安徽含山县,为中国发现最早的玉勺,是用坚硬的玉石做成的,可见5000多年前制玉工艺的发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你知道吗?中国发现最早的勺子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土于内蒙古的敖汉旗,是用兽骨制成的。这把有5000多年历史的勺子,发现于安徽含山县,为中国发现最早的玉勺,是用坚硬的玉石做成的,可见5000多年前制玉工艺的发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良渚文化

距今约5300~4500年

兴隆洼文化

距约今约80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多年

齐家文化

距今约3700

大汶口文化 距今 约6500~45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约4600~4000年
想起前几年,我关注过凌家滩的一把玉匙,凌家滩只出土了这么一件,非常美也非常好。我觉得发掘者可能都没有太重视它,并不了解它的意义。昨天在凌家滩的遗址现场看陈列的时候,有一个说明,有一张照片。说明写的是凌家滩遗址能有这样的东西,说明我们的祖先喝羹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说明那时候饮食器具就很讲究了。这样作为一般的理解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实际上也还有些问题。这件勺子的意义,我想稍作一下发挥,对不对大家批评。
关于这件玉匙,我要说的可能要涉及到两个内容:它的时空特点;再一个它的用途,发现这样一个勺子的意义何在。这个勺子出在 87 M4(1987年发掘的4号墓),不是最后一次发掘吧,那是1987年发现的最大最壮观的那座墓。勺子的规格有16.5厘米长,注意一下出土位置,它处于墓主的腰部。我搜罗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这座墓是出玉龟、玉板的那座墓。这个墓出了玉器103组(件),数量非常可观。
其实作为一个餐匙,在史前发现还是很多的,主要是骨器,南北都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土很多,有像勺子的,也有不太像勺子的。黄河流域大汶口、龙山文化都有勺子,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也发现很多。在墓葬中看到经常是一个死者一件,这一件也放在腰部。这样的勺子都有一个穿孔,我推断它都是用于系绳挂在腰上的,这个东西是不离身的,是吃饭用的,是随身的必备小物件。从形制上看,也不能说像勺子的就晚一点,像条形的就早一点。像兴隆洼文化的一件,骨料做的,很规范,也有点像勺子的形状。有的虽没有勺子的形状,如河姆渡的象牙匕,但河姆渡也有勺子形状的匙。最精彩的是河姆渡出土的一件,鸟首柄的匙。含山凌家滩这一件,是我们看到匙里质料最好、制作最精、形制最成熟的一件。
说了史前的骨匙,我们再看看青铜文明时代匙形制的变化,这一点可能大家过去都没太关注。像商代的一些骨匕,与史前的形制还是很接近的,但是已经出现了尖头形的青铜匙。到了西周就完全流行这种尖叶形勺宽柄的匙,这个时代特点很明确。春秋时代开始有西周那样的尖勺的形制,也出现了这种我称它为舌形勺的匙。到了战国舌形勺的匙流行,两汉以后主要用的就是舌形勺的匙。南北朝有一个很特别的复古现象,匙的形制为尖叶形。其实,从文物上看,南北朝的复古,不仅仅是这样一种东西,在其他方面的器物形制也有表现。隋唐宋元以后就比较一致了。比如战国的,唐代的,它们大致的形状,曲柄、舌形勺这个特点,已经比较固定了。实际上,我们看凌家滩一件就有这样的特点了。
最后要说一下凌家滩玉匙的意义。
我们知道现在上正式的餐饮的场合,我说中餐,餐桌上应该是放两样进食的餐具,一个是筷子,一个是勺子。不论你喜欢用哪个,但是摆一定要摆两样,这个是传统,不是现在的新的规范,我称它就像是兄弟一般,在餐桌上同时出现。但西餐是三小件,刀、叉、勺子,咱们有两件,其实我们也有叉子,也有那样的三小件,在齐家文化里同时并出的就有刀、叉、勺子,只是后来这种传统就没有了。到了规范礼制开始,就从周礼开始吧,就很规范地用筷子和勺子。有个发现很有意思,就是跨湖桥,杭州的一个史前遗址,发现了几件小木棒,发掘者当时好像认定说是筷子,我也希望那个是筷子。而且这个很有意思,这个木棒头上有像类似于卦符的东西,出现这么早,有点奇怪。如果这是筷子,就是考古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筷子,有7000多年了。过去还发掘到一些筷子,有春秋时代的,还是比较细。有汉代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那是很著名的考古发现,出土的竹筷子非常细,只两三个毫米直径。
筷子的用法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表现的很清楚,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图像,你不仔细则看不出来。一些画面上表现有盘子,盘子上都有筷子。还有嘉峪关魏晋时代的砖画,表现包含生活的画面也绘有筷子,绘两条黑道表示的就是筷子。
回头来看勺子,这是隋唐的,就是晚一点的。从敦煌壁画上看到,唐代的桌面上都摆有筷子,很清楚,一人一双,一个人一双筷子一个勺子。这个就是上面我说的这种规范,至少从唐代看就很明确了。这是从图像上看。从文献上看,这种用餐规范可以早到周代。唐代这样的画面很多,不是偶尔出现的,就是这么一个时尚。清明上河图,这么壮观的场景,过去我们也没有注意到,其实他的画面上是有筷子的。我们可以看餐馆里的桌子,两个人面对面进食,一个人一双筷子。
说了一通筷子,还是要回来说匙,古代叫匕,匙的名字实际还有很多,都是指的这样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勺子。它是做什么的,刚才我开始就说到了,我们发掘者已经确定它是用来食用羹汤的,它可以用来舀汤喝。实际古代的传统不是这样,勺子是吃饭的,不能用来喝汤。从周礼的规定,一直到唐宋时代,甚至很晚,都是这样。勺子跟羹汤没有关系,至于汤怎么喝,我没太弄明白,恐怕不会端着大汤罐汤碗喝,应该有其他方法。但确实,勺子不是喝汤的,三礼的规定很明确,勺子一定是用来吃饭的。它明确规定,“饭黍毋以箸”,就是说你吃饭的时候不能用筷子。用筷子直接去吃米饭,大米饭小米饭也好,这是越礼的行为。实际上是要用勺子吃饭,不是喝汤。匕即勺子,是用来吃饭的。箸是筷子,是用来吃羹中的菜,捞汤里的菜用的。我们现在就不分这个用法,上班族有一个勺子什么都可以吃了,同样一般的宴席上也没这么明确的分别,就一双筷子也可以打天下。
再回过头来说凌家滩的这件玉匙,我想到像凌家滩这样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礼制的这种社会,有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这个玉匙可不能等闲视之。从我们看到的一些相关资料比较,就可以明白它的造型非常成熟,应该是考古发现的史前最完美的餐匙。有一个奇怪的感觉,就是我们不能把它归纳到我现在理出来的这个时空范围里,他这种形制应该是更晚时代出现的东西,为什么5000多年前就有了,还这么成熟,这还是一个谜吧。从另一个方面讲,用这样的一个玉匙的,就这么一件,也许以后还会出,我想这个玉工不会说就做了这么一件,突然心血来潮,但是就这一件看呢,它的主人不是一般的地位,应该是有相当层次的一个人。使用这样的餐匙,也许并不是一般的场合,会不会是在礼仪场合上才能用它?值得我们探索。


    关注 器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