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款传统守岁姿势,你体验过几款?(内有过年福利)

 

这些守岁姿势,深刻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家风...

▲点击蓝字“拱宸”即可关注
在拱宸,读懂中国大运河

(温馨提示:页末有福利)
守岁,通俗点理解,是有仪式感的熬夜行为。所熬者,除夕夜,为农历年最后一晚。这么讲,似乎有点说给外国人听的意味。华人世界,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夜,年改岁更。有老话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以,守岁也叫“熬年”。“守岁”一词,西晋《风土记》中已出现,可见此俗起源比西晋还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也发展出独特的文化风景,书香守岁即为其一。
中国传统书香守岁的方式有很多,

我们整理了以下几个,

有条件的你不妨体验体验!


弘历御笔丁亥岁朝图(故237140)
方式一  写守岁诗
书香守岁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写守岁诗。书香守岁这一文化现象,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南北朝时期已有人写守岁诗。唐代,由于皇室倡导,守岁之风盛行,写守岁诗也蔚然成风。李世民就有两首传世,分别为《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和《守岁》。唐代一些著名的诗人,例如杜审言、杜甫祖孙二人,以及白居易、崔涂、皮日休等皆写过守岁诗。《全唐诗》卷一一五中还记载了一段史青五步写成除夕诗的佳话。开元初,史青向唐玄宗上书自荐诗才:“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以除夕为题出考,史青随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官职。唐代宫廷守岁的故事很多,且再讲一件。唐中宗李显执政时期,有一年守岁宴间,他将皇后的乳母王氏赐给御史大夫窦从一为妻,并令窦从一诵《却扇诗》数首。却扇是古代婚俗中的仪式,新娘用团扇遮面,新郎欲见芳容,需献“却扇诗”。一桩美事就这么文雅地成了。守岁、婚俗、作诗,也在这段佳话中溢出喜庆的书香。唐代书香守岁风之盛,如上所述,可见一斑。此后,守岁诗在历代宫廷与民间皆十分盛行。两宋时期,苏轼、范成大、姜夔、陆游等人也有守岁诗流传于世。元、明、清、民国时期,也皆有守岁诗传世,不胜枚举,作者有皇帝,也有一般文人雅士。



清 容祖椿 坡公守岁 己酉(1909) 立轴 设色绢

倘若给历代守岁诗的创作场景作一个简单的分类,那么大抵可分四类:或写于旅途之中,如唐代皮日休的《旅舍除夜》、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或作于家中,如梁朝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有的是在宴会上所作,如唐代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有的是在值班时所写,如清代曾燠的《除夜禁中宿直》。流传至今的守岁诗中,包罗了各种各样的年俗,这使得守岁诗成为除志书、历史笔记之外,又一个丰富、直观、精彩地记录中国传统年俗的载体。于是,守岁诗就有了文学之外的另一种更大的价值,即文史意义——不仅为今人记录下丰富的中国传统过年风俗和景象大观,也反映了守岁是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界之情感的表达。

除夕写守岁诗的传统,并非只在宫廷和文人之间流行。清褚人获《坚瓠集》中有一则《江湖巨盗书除夕诗》的故事。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万安太平寺中,一位短发、头戴铁圈、跛足拄拐的人,于该年除夕在寺内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长竿火炬照田间,山寨归来兴未阑。稚子送穷惊爆竹,老妻学富出椒盘。江湖朋旧皆为鬼,乡里儿童半是官。少日壮心犹尚在,唾壶敲碎烛花残。”此则故事之末,褚人获评曰:“观诗意,斯人固尝朋巨盗而亡命者也。”



清 罗聘   岁朝图  1787年   立轴  绢本
方式二  祭诗
如果说写守岁诗是书香守岁传统中的主流节目,那么贾岛的做法可算是一个另类。他的节目叫“祭诗”。每年除夕,贾岛必拿出一年中所作诗稿,以酒脯祭之,他的说法是:“劳吾精神,以此补之。”贾岛祭诗,后来成为典故,为一些文人引入守岁诗中。例如:“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宋戴复古《壬寅除夜》)“祭诗贾岛谁继踪,善文韩愈忘送穷。”(《尊闻阁词选·除夕歌》,载于《申报》1914年1月14日)



清 宜春帖子岁朝图轴 细部
方式三  拣诗
文徵明在除夕的做法,与贾岛类似,不过并非祭诗,而是在这一天拣诗,他的说法是:“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贾岛和文徵明虽然做法不同,却皆可视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总结与反思的一种行为。检阅一年所读之书或所写的作品,这是书香守岁的又一道传统风景。



清慈禧《岁朝图》
方式四  量书稿
比贾岛更另类的做法,发生在清代杭州人王丹麓身上。此人好学博览,每读一书,务求读透,方肯罢休;为人也好,当时士大夫都喜欢与他交往,名士宴集,常可见他在座,但为人十分朴素低调;还是个大孝子,对兄弟也很爱护,分家产时,不肯多取一分。晚年,辟墙束草堂,吟献其中。他在堂内放了一把乌木做的量书尺,每年除夕,就将当年所积累的“四方投赠诗文及诸杂编”叠一起,量书尺一比——“准以六尺上下,如七尺外为嬴,五尺内为绌”。



当代 徐悲鸿 孔子讲学图 1943年 国画 109×113CM
方式五  拜书
清代经学家臧镛堂,每年除夕也要做一件事:陈所读之书,肃衣冠而拜之。因此,“拜经”遂成其号。清人陈康祺讲臧镛堂这件事的时候,说臧镛堂的做法“盖慕其 远祖荣绪庚子陈经之故事也”(《郎潜纪闻二笔》卷十六)。臧荣绪,旧《晋书》的作者,“庚子”即指孔子生日,就是说每年孔子生日,他都要置《诗经》、《尚 书》、《易经》、《礼记》、《春秋》于案几上祭拜。是故,臧镛堂选择在除夕拜经的做法,便多了一层含义,既是拜书祭孔,也祭了祖,而祭祖历来又是除夕年俗的重要内容。



明 周文靖 岁朝图 轴 绢本设色 138.5×72cm  上海博物馆藏
方式六  祭书大会
祭诗、量书稿、拜书在书香守岁的传统表现形式中,属于少数派的个体行为。而另一种形式,虽然也是少数人的行为,却场面很大,堪称少数派的群体行为。那就是藏书家们的做法。沈士元《祭书图说》中讲到清代藏书家黄绍甫(即黄丕烈,绍甫乃其号,又号荛圃)从嘉庆六年(1801年)至十六年(1811年)及二十一年(1816年)除夕,举行祭书仪式十余次,并画成祭书图。祭书场面之壮观,按沈士元的说法是“巨且博矣”。黄绍甫的做法,不仅开启了清代祭书之先河,也使过年祭书成为一场文人雅士、藏书家之间雅集的文化盛宴。在其之后,另一藏书家傅增湘也于1912年的小年日,在他的藏园举办了祭书大会,并作诗纪之。

书,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往往被视为圣人的化身。藏书家以祭书的形式,表达出对生命、智慧、天地的敬畏。祭书,也反映出读书人希望书籍能永远传下去的强烈愿望。他们期待书能够得到神灵的护佑,也希望子孙能够将书籍永世续保。清代杭州人沈廷芳就曾在乾隆七年(1742年)的除夕,在一套书上郑重写下告诫子孙的跋:“《黄山谷集》,南宋刊本,吾家世藏,宋本,仅留此种,是可宝也。子孙共善守之。”非但如此,在这套全集的各册上,还盖了“古杭忠清里沈氏隐拙斋藏书印”、“购此书甚不易遗子孙弗轻弃”等印。



清代 郎世宁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绢本设色
方式七  子时开笔
子时开笔,也叫元旦开笔。这个元旦,指的是大年初一,并非公元纪年的1月1日。清代宫廷和民间都有此俗,是一种隐含着祈福祈愿内涵的守岁活动。乾隆执政时期,每年腊月初一写福赠送群臣,除夕夜子时分,则到养心殿东暖阁研墨开笔。雍正、嘉庆也都在每年元旦开笔。清人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元旦开笔“条下载:

今人于每年元旦作字,必先用红笺庄书两语,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之类,或作“动笔”,或作“举笔”,士农工商皆然,随人所写无一定也。记余少时,先资政公于开年必令书“元旦开笔,读书进益”八字,乾隆辛亥年,则令书“元旦开笔,入泮第一”,是年秋,果入县庠第一名,甲寅年元旦,语余曰:“汝现应举,但书元旦举笔可也。”是年果举于乡,此后则违侍之日多,音容杳不可复接矣。忆余偶问此事起于何时,公曰:“似前明即有之,前人多作把笔,《五灯会元》载净慈道昌举此语云:岁朝把笔,万事皆吉,此是三家村里保正书门的。又《大梅祖镜》云:“岁朝把笔,万事皆吉,记得东村黑李四年年亲写在门前。则此事由来久矣。

方式八  除夕读书
书香守岁的传统,归根究底,所体现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倡导的书香传家的精神。因此,写守岁诗,祭诗、量书稿、拜书、祭书……诸如此类的各种表现形式,可视为人们对书香传家这一价值观的执着追求和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皆认为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历史上,上至王孙公子,下至贫苦百姓,除夕照样通宵达旦读书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清代,即便贵为皇子,除夕也照例是不放假需要上学的。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一提到此事时说:“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曾当过乾隆老师的徐士林到老的时候,还“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孔子后代,清人孔仙洲常年发奋,人道其“年终除夕举家欢忙,先生读声犹不辍”。再如许光泗,“家极贫,守母教,读书寒暑不辍,虽除夕元旦常闭户自精”,后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经魁当上县令。还如史称“青词宰相”的明朝大臣严讷,年少时,曾在影娥道院读书,除夕也挑灯夜读,清王应奎《柳南随笔》讲到他因为除夕夜读,“一灯荧荧,无异平时,邻人目为‘守岁老僧’”。读书人个人发奋用功很好理解,但如果是一个地方的人除夕时都在发奋,那就成风俗了。《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九十五《除夕部汇考·直隶志书》之“吴桥县”条下,赫然有四字:“除夕读书。”



清代 禹之鼎 幽居读书图 设色纸本

中国人对书的情结比较复杂,既想学而优则仕,垂涎着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又常发出“读书何止到青云,岂为功名始读书”的呼吁。但不管是为了什么而读书,总之只有读才是最好的。“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清金缨《格言联壁》里的这几句话,算是给中国人心情复杂的读书情结作了比较到位的注脚。

春秋重世家,六朝重门第,唐宋以来,重家学、家训,不仅教子孙读书,实际上更教其做人。然而个人的素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达到,书香世家却是个缓慢形成的过程,既要靠其家族之力慢慢养成,也需要历史和社会的推动。历史上书香守岁这一传统文化现象的发展,离不开历代书香之族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并尽力使这条规则代代相传。书香守岁的传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尽管现在看来,“书香守岁”有点远了。但人类对书香的渴望,对书香传家的向往,一直都在。要是有条件和精力体验一回书香守岁的独特魅力,那不仅是对生命之来处和智慧之成长的感恩,也是对人生的负责。倘若能复兴“书香守岁”之俗,那“书香社会”何愁不成?
书香传家就是好家风!阅读就是回家!今年除夕

拱宸书院邀您一起

书香守岁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书香守岁”的独特魅力,拱宸书院决定在除夕之夜向全社会开放,以“书香守岁”的形式辞旧迎新。感谢诸位对拱宸书院的厚爱与支持,特拿出20个名额,诚邀热爱读书的人们参与到除夕当晚拱宸书院举办的“书香守岁,爱在拱宸”的活动。(全程免费!)

“书香守岁,爱在拱宸”的活动内容,将围绕“诗书礼乐”的内涵展开。主要形式有:跨火盆、守岁诗话、书香红包、民乐演奏、子时开笔仪式等。

参与条件:

热爱读书、自带才艺节目(报名时请注明表演的节目,没有节目的话愿意朗诵诗歌也可以)。

亲子家庭和不能回老家过年者优先。

报名截止:2017年1月27日中午12点。



活动地点:杭州市拱墅区桥西历史街区

桥西直街78号 拱宸书院(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找到)



2017年1月27日 除夕 20:00—2017年1月28日01:00
公益活动,免费参与方式
步骤①:长按二维码关注“拱宸”微信号

步骤②:在“拱宸”微信号输入“姓名+联系方式+表演节目名称”
往期导读
如意里亮起浙江第一盏电灯

江河湖海的牵挂

大河南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把星火

拱宸桥,见证那个年代的杭州地产

运河边,那条悠长的红道路

墅说|运河的"A4腰"你见过吗

京杭国道,中山先生理想国之构件

起于小河 六年筑就杭长线

莫干山路  大道上的精致雕刻

莫干山路的三围

百年回响 公路大纲

一个世纪前的筑路之争

拱埠 杭城近代公路之滥觞

浙麻的糖醋排骨

杭一棉食堂

天禄园: 取食材于运河的拱埠老菜馆

廿四留言:“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史无前例!请收好这份共同的年味和记忆

廿四书签 | 鲁迅文学奖病了的字母

廿四书签 | 嘴巴,才是人身上最醒目的漏洞NO.02

饭菜票



请点下方阅读原文,找到拱宸书院!


    关注 拱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