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 京剧名家书法欣赏

 

书法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沈尹默...



记得沈尹默先生说:“书法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所有的艺术门类,只是形式有别,其本质实际相同,俱是情感之表现,故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栾继生教授

梅兰芳、余叔岩、言菊朋、奚啸伯、程砚秋等为20世纪初观众公认的京剧大师。这几位艺术家为京剧声腔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还潜心翰墨,挥毫写意提高艺术素养,常常与书画名家联袂创作,一时传为佳话。

京剧与书法,除了同为国粹的关系之外,关联甚多。书法是高度抽象的艺术,京剧是高度浓缩的艺术,但抽象和浓缩的东西一旦发散,其威力无限,魅力无穷。舞台上,鞭子就是战马,凳子就是城楼,摔倒就是死亡……书法中,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书法横平竖直,追求的是气息;京剧字正腔圆,讲究的是味道。京剧靠嗓子,书法靠笔锋。嗓子有真嗓假嗓,笔锋有藏锋露锋。青衣、小生用假嗓,就是藏锋;老生、老旦用真嗓,就是露锋。真嗓假嗓相间,藏锋露锋相杂,恰到好处才叫艺术!

精致和完美自然重要,但若没有性情,精致和完美便成了技巧,格调终究不高。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除了舞台表演之外,他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他在书画等多方面的造诣,让他不仅仅是一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师从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等大家。他在抗战时期他曾蓄须铭志,以卖画为生计。


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河湾》、《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 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言菊朋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欺”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历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


程砚秋(1904年-1958年),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以外,程砚秋对其它艺术也非常感兴趣,例如书法、绘画、舞拳练剑、观摩电影等,这都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程派”唱腔虽幽咽委婉,但程砚秋性格则是十分刚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世人所景仰。观其书法,亦是字迹刚健,一丝不苟,蕴含着静静的书卷气,可见这位京剧艺术大师书法上的个性和不凡造诣。


    关注 同聲相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