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张文质:文质彬彬一诗人

 

他是爱飞翔公益讲师张文质老师,且听方心田慢慢道来他与张先生会面的点滴……...

他是爱飞翔的公益讲师,从第一届起便从不间断,连续七年来到现场,深受乡村教师们的欢迎;

他是位教育家,也是位诗人,更是位实践者;

据说,他像陶行知,像胡适,又有点像徐志摩、郁达夫;

他就是爱飞翔公益讲师张文质老师,且听方心田慢慢道来他与张先生会面的点滴……
想要记述一下张文质先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生命的容量超大,而我又不那么熟悉他。

不熟悉,不等于不敬仰。或许因为陌生,敬仰才会翻番。

当然,说我和他是陌生关系,既不科学,也不人道。坦白地说,在进入《教师博览》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张先生的大名,自然这只能说明我孤陋寡闻。但进入之后,渐渐地就闻嗅到张先生的清新气息,领略到张先生的如雷声名。在我的心目中,当今慨然自称教育家、教育专家、教育学者的人多了去了,出于本能的反应,我都有意无意地和他们保持三十米的距离。先察其言,再观其行;先远观焉,再近玩之;先打问号,再作感叹。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遛过之后,才嗒然慨叹:文质也者,千里马也。

事实上,我在接手《教师博览》原创版之初,就接到张先生一个遥远而温暖的电话。他绵软细腻的声音,不急不缓的语调,听得着实叫人舒服。他肯定了我们的改版尝试,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这个电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至少把三十米的鸿沟压缩到三米了。张先生在做自己的学问之余,兼任几个教育刊物和教育丛书的主编,应该是教育领域编辑出版方面的行家,他不吝赐教,首先就驱除了同行之间的龃龉心理,拳拳之心苍天可鉴。众所周知,性情文章是最能暴露一个人隐私的告密者。我其后不时向他约稿,他通常给的都是散文随笔,而且看似和教育关联不大,但恰恰最能再现他本人的气质和情感。我也经常去他的1+1博客游览,既愉悦身心,又增长见识。他是个典型诗人,虽然他的诗我没多见,但他的散文中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性,他的大脑里时刻飘飞着诗的叶片。相对来说,他的教育言说,比如“教育是慢的艺术”,“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富有人性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对生命的自然状态的尊重,是对学生差异的关注,是让学生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开发的人本主义教育”,“生命化教育更适合为人父母的人”,“保卫童年”等等,其实大多是教育常识,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性识见,本身并无深奥的哲理,不过因为这个怪胎一般的时代,遮蔽了事实的真相,戕害了人的判断力,流毒甚广,贻害极大,而对生活常识、普遍真理的重新发现、反复提倡,当然也有莫大的拨乱反正之功。这样的人,同样值得敬佩。中国有一批举着前人的火把引领迷路的行者的人。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学术成果,还有金钱、地位、名誉。当然,这无可厚非,天道酬勤。只是我希望,希望他们更加诗性一点,更加行动一点,更加低调一点。诗性使人更美,行动使人厚实,低调使人可敬。很荣幸,张先生基本做到了这三点,难能可贵。
张先生毕业于华东师大,曾经也是个文学青年,他身上有着那个时代文学青年敏感多思、浪漫激进、理想主义等共同的烙印,当然也有壅塞不去的难以言尽的郁闷、孤独、彷徨。他在《空想者的石头》一诗里的句子“以深刻的伤口给予阅读者一片羽毛的温暖”,我非常喜欢且认同。这些年来,他新著不断,笔耕不辍,以一根一根擦火柴的兴趣和毅力长年累月地照亮着自己和他人面前崎岖的教育之路。诗人最可贵的特质,不是吟出了感人的诗句,而是从此踏上了一条荆棘之旅。

推行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落地开花结果,仅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论道者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走进校园,走上讲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才是先进理念吸引人改造人的终南捷径。很荣幸,张先生做到了。如果有人说张先生是生命化教育的开创者,张先生会摇手纠正,说自己只是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慢镜头身影”亮相城乡上下,他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演讲动员,示范教学,科学点评,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可以说,生命化教育的星星之火,燎原中国,张先生功不可没。

比起那些借助行政威力,自上而下发动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纯自发、纯民间的生命化教育自然属于小范围、小声音。但惟其小,才务实,高效,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种瓜得瓜,得寸进寸。它的宗旨:民间立场、草根情怀、田野作业、逐步推进。张先生近出一新著,名曰《教师的“微革命”》,主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有著名的“微革命”十五条,且录于此:

第一,一定要关注时局,议论时事。

第二,一定要尽你所知,说出历史事实。

第三,对任何有新见解、可能说出真相的文本,都尽量通过个人网络平台加以传播。

第四,努力说真话,无法做到时,也尽量不说假话,少说假话。

第五,尽自己所能,至少参与一项旨在助推社会进步,改善民生与教育的公益活动。

第六,坚持每天阅读,并与亲友分享阅读心得。

第七,回家吃饭,休息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第八,多喝水,多走路,不抽烟,少喝酒。

第九,认识一百位以上的非本地的朋友。

第十,走访三十所以上非本地的学校。

第十一,一定要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十二,坚持每天至少写两百字。

第十四,坚持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样的爱好。

第十五,对新事物、新知识始终保持好奇心。

张先生说,这里所说的微革命,更重要的是守住内心的火种,让这样的信念,变成一种活性的状态——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分享教育的好。我认为,拥有这十五条的老师,无疑是当代最合格的老师,也是当代最合格的公民。
2012年福建东山笔会,我期待着和张先生第一次晤面。其实,在我向他发出会议邀请时,他当即允诺。之后他又告诉我不能来了,有其他会议冲突。我便有些遗憾。但到会议之前几天,他又告诉我,可以来了。我不由欣欣然。7月19日下午,我听说张先生和谢云等人到了宾馆,我马上和聊天的朋友说:我一定要去见见张老师,我还没见过他呢。到了他的房间,我当然认得出他,个儿不高,光头,白净,脸相圆润,眼睛炯炯有神,衣着清爽时尚,是个让人见了不会有压力,感觉很舒服很可靠的邻家大哥的样子。握手,寒暄。沉静,话不多,无喧哗,我们都是那种内敛的人。会上,我问张先生准备了什么样的讲座题目,他沉思了一会:就叫“从未来思考现在”吧。你看,典型的诗人口吻。张先生的温和性格、幽默特质、自由精神,贯穿在他的每一句话语里。他说,铁屋子打开了,自然就有清醒的痛苦,麻木赖活着多舒坦啊!然而这痛苦,逼人逃离,终于就逃离出一批崭新的建设者。他希望所有的教师都做启蒙者,教师不做教奴,学生不做考试虫,“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挤掉身上的奴性”,如此,中国教育有救了,中国有救了。具体做法,他提出“三退”,此“三退”非彼“三退”也。“退到家庭(童年),退到个人,退到生活”,个人的自由乃是国家的自由,个人的幸福乃是国家的幸福。

我的感觉是,张先生,像陶行知,又像胡适,当然,也有点像徐志摩、郁达夫。

转自:心田小品


    关注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