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把自己活成了“今日头条”。

 

我的社交模式像今日头条一样是去中心化的,我不依靠任何亲密关系生活。...



@L.Y.E:

3.27 《拆掉思维的墙》

原文:外界变化了,内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变,思维方法和心态要变化。今天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改变。按照外界的条件变化,升级你的心智模式,就是这本书希望告诉你的

跨界应用:最近发现自己在和别人交流时要看对方关注的是什么。就如和自己的某个朋友交流时只用聊聊八卦,互相骂骂傻逼,两个人就可以很开心了。然而和自己的另外的一些朋友交流时要聊一下某些新闻,自己怎么成长,大家要做什么才可以开心的聊下去。记得我把两种模式互换时那个只用聊八卦的朋友会很蒙很尴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聊成长的朋友友则会觉得我有点傻,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

所以我以后要学会找适合自己和当下的各种模式并划清两种模式的界限,随外界而变,不管是和人聊天还是做事情。

@L.Y.E:

恭喜你,终于发现这个秘密了!

我自愧不如。你比我自己发现这个秘密早了足足两年。我在你这个大学一年级的年纪的时候,整天忧虑的无外乎是:啊,我怎么居然进不了学生会?啊,进了学生会以后要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好吧,原谅我不能向你透露更多的“丑事”。你是汪君相看好的人,汪君相这货看中的,现在基本都在阿里腾讯待着呢。现在看来,你只会更好。——你进步太快了。

还记得吧?你来向我请教新媒体问题的时候,我是这么跟你说的:我会看着你的,你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咱们再来谈新媒体的问题。

听起来我的口气似乎很骄傲欠揍吧?我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跟你谈新媒体的问题呢?——答案现在你已经知道了。

就像张德芬说的:从来没吃过冰淇淋的人,你对他再怎么样描述冰淇淋的滋味都没有用。如果他尝了一口,那么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了。现在,再次恭喜你,你自己尝到了“冰淇淋”了。

假如当初你丝毫不了解新媒体的情况下,我就跟你谈新媒体问题,实际上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收获,而现在咱们终于有机会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继而,你会越来越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以是无限大,有效率的交流取决于有相近思考质量的两个个体。

咱们的思考质量就像是咱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你可以想象的到,有的人的系统可能还停留在xp系统,有的可能是win7系统,有的可能就是Mac系统了。

整天只会聊八卦的人,头脑可能是停留在xp系统。聊学习的人未必有效率,可能是停留在win7系统,聊做事还真正做出成果的,往往可能是在Mac系统。

于是乎,你会越来越发现,你与八卦属性的人可能聊不了学习,最坏的情况会被群起而攻之,嫉妒什么的是小事。你与学习属性的人可能聊不了轻松愉快的话题,他们可能太死板了。至于Mac系统,一般只有你听他说的份。等级差距太大,只能被人当作学生补课。

我刚开始也误入歧途了,直接就把娱乐属性的人隔离在外面了。尽管这样从思考质量上来说可能是最大化的,但是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人嘛,还是要有娱乐的,不然整个人就太死板了。

后来呢,我把自己活成了“今日头条”。——自己练习“多系统”的社交模式。

多系统这事儿现在很正常,你买一个苹果电脑,然后又想要用windows系统,于是乎你就去安装了一个win7系统,可以和mac系统切换着开。咱们的社交模式是否也能够这样呢?——当然可以。

咱们认识一个新人,聊个天,彼此熟悉一下,基本上就可以粗略判断对方的系统等级了。好了,咱们可以开启“今日头条”模式了。

从现在开始,咱们开始推送个性化的信息给他。跟娱乐属性的人就聊开心舒服的事情,跟学习属性的人就正儿八经的探讨知识,跟Mac系统的人嘛,就好好跟人家学习。(三个系统等级实际上是根据你自己的等级来相对定位的。所以,Mac系统就代表对方的思考质量高于甚至远胜于自己。)

根据对方接受信息的反馈,你可以有节奏的迭代和调整自己推送的个性化信息。比如,你可能一开始觉得这个人是娱乐属性的,结果深入交往以后发现人家是学霸,那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探讨知识了。

人都是复杂的,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人展示出来的系统等级可能不一样。这样一操作,你推送的消息就会越来越趋近于对方的点,你们彼此相处的就会越来越舒服。

有人可能会说:这好恐怖。要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没有人告诉他们的是——套路得人心。套路不是套路,其本质是社交共赢。

试想一下,你如果去找一个娱乐属性的人聊学习会怎么样,你可能不仅问不到知识不开心,你可能还讨对方不开心了对吧。人家就想聊一下隔壁老王的事情,你居然跟我说统计学与概率?双输吧。

相反呢,如果你们两个都喜欢讨论统计与概念,两个人都开心,自然是双赢的概率更大一些。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双输也不愿意双赢呢?

大部分人可能都想自己有一个闺蜜,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花费太多心力去结交新朋友了,整天和闺蜜在一起就好了,活得也舒服。所以你会发现,现在三两个人成为一个小集体的人很多。

闺蜜的好处是相处舒服,坏处是太舒服了基本以后可能就是隔绝世界,自成一个小群体了。于是乎,大部分人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闺蜜“欲求不满”。他们总是觉得,应该和我可以聊的更多一点,更像一点。然后人际关系可能就出问题了。

咱们的交友规则刚好相反,是我们为了进行不同的社交活动主动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是我们,是我们自己去选择的。

所以,你会发现:我没有所谓的闺蜜和亲密好友,甚至没有固定的朋友圈。我的社交模式像今日头条一样是去中心化的,我不依靠任何亲密关系生活。

我自己干活累了,我想轻松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去找学霸聊学习,我又不是疯了。我可能就联系朋友圈里活跃的娱乐派去走一局王者荣耀吃烤肉去了。

相反,我想学习的时候。娱乐派找我玩,我可能就拒绝不去了。我可能就去找汪君相讨论智慧旅游去了。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双赢的结局。

最后,明确一点:咱们的思考系统有分类无好坏。不要忘记张德芬的“真我”。

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只要找到一个点可以共处就可以了。娱乐派比咱们会玩,这也是一种能力,想玩的时候就跟着人家好好学学怎么玩。学习派的知识丰富,想探讨统计与概率,咱们就凑过去聊。

最好的情况是:你可以面对不同的人切换不同的操作系统,然后两个人都开心的聊和开心的玩就好了。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有趣的东西:你知道我在别人的眼里有多少印象吗?说出来很有趣。老师觉得我是一个诗人,同学觉得我是一个作者,微商朋友觉得我是一个创业者,还有觉得我是一个运营的,一个产品的,数不清了。

这就是“今日头条”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他们只是看到了我特定推送的个性化信息,然后轻轻的在自己的心里,贴上了一个关于我的一个标签。

他们不知道,我是“今日头条”。


每天一起读书|一起应用知识

现在0元加入社群

长按二维码加入社群


    关注 咱们坐下来谈谈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