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故事汇】于锦文:支教我们可以做得很酷

 

我的图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微力量点燃梦想之光

微改变叩开命运之门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这是微光故事汇的第二篇故事

来自第六期第八支队队长于锦文的

所看所想所得




于锦文

【微光支教】

第六期第八支队队长
2017—2018项目部工作人员


现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16级ACCA专业

“这两天垂刚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些支教的故事?其实有很多话要说,也有很多故事要讲。但是呢,又比较杂乱无章,所以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唠唠嗑。鄙人文笔不好,如有文章中不如人意者,请多见谅。”

1
周围有很多认识的人曾问过我,

▪“你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参加支教干什么?”

▪“那边的生活环境你能适应吗?”

▪“你对当地的情况熟悉吗?”

▪“寒假期间就应该好好的在家过年,为什么要去山里面?”

面对这些问题,我确实一时间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一个事实是,参加支教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从山里走出来的,他们抱着回馈自己家乡(或是和老家环境类似的地方)的热忱投入支教。

朋友的问题很对,我原本并不属于那里,我对那里的情况也非常的不熟悉。可以这么说,于我而言,去山里面支教,或许比其他人更难。

可就因为事情困难我就不做了吗?
2


还记得那天,我们所支教的那所学校正在招生。当时我们招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了。或许是一时新鲜,或许是前一期做的效果比较好。三年级本来人数是不多的,但是这次报名三年级的学生数目异常繁多。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周边学校的学生一起过来报名,或者是过年期间有很多在家呆着的城市里面的学生也过来报名。但我们渐渐发现,更多的学生是四到六年级,甚至是初中生,隐藏了自己真实的年级,冒充三年级的学生过来报名。

我内心是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这些孩子,他们其实大可不必报名这样的项目,因为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讲真的太简单了;另一方面,这个现状也可以侧面地体现出一个事情,这里的教育资源“很紧缺”。
△小伙伴们工作到很晚,有的改教案,有的填信息表,基本上都要过了凌晨才休息。
3
我在这里所说的紧缺,并不是说他们对于书本难以接触,或者是知识的教授难以吸收,亦或者是这里老师的教授经验不好。反而,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师范学校毕业,而在这里的校长很多都是当地人,出去上过大学之后,回报自己的家乡的。那么这里缺的是什么?这里缺的是城市里面孩子所享受到的学习的快乐。

他们的生活都是如此的单调,一天六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语文和数学的。有极少的一部分,给了政治课,或者是健康课。他们很少有体育课,很少有时间出来活动。你可以说他们在中午下午有很多的活动时间,但是你知道吗?他们连准备活动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呢!书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填鸭式的教学。一所学校,有的只有两名老师,好的,最多也就只有四名,然而一所学校至少要有三个班级。老师没有时间给他们培养感情,没有时间让他们爱上学习,可是他们已经学三年了。
△二年级科学课,学生们在讨论火是从哪里来
4
可能你会问我,这些事情,让原来是山里的孩子去做就好了,你,凑什么热闹?是的!他们可以去做,但是他们做的可能没我们好。我们这些城市里生城里长的孩子,不会生火,不会挑水,更不会去河里抓虾抓鱼。论起吃苦耐劳,我们确实是倒数第一。但是别忘了,我们从小接触的是更系统,更优越的教育环境。我们接触到的视野更宽广,了解到知识更全面。我们虽然不是师范类的学生,但是对教书育人肯定会有自己一份独到的见解。这是我们的优势,是无人可比拟的优势。我在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想说我为何不把这样的优势拿出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没有人说支教不可以做的高大上,没有人说支教一定是低端的,没人说支教一定是山里的孩子去做的,没人说支教城市里的孩子不能插一手。

支教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做得很酷,因为它本来就很酷。
△拍于大广塘小学

天色已晚,接队员回家

一时兴起便挥起了旗子
支教,是一段故事,

如果你愿意,我温一壶酒,慢慢讲给你听。
支教这件事,现在不做,可能以后都不会做了


    关注 微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