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回到中国电影完全不傻逼的年代。

 

曾经看电影,是哭,是笑;如今看电影,是哭笑不得!...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看过一部不招骂的中国电影了?

上一次你和女朋友约会去电影院,你说你要看进口大片,女朋友一噘嘴:不是机器人就是外星人,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国产大片,都是女明星,还有小鲜肉,又是根据热门小说改的,肯定好看。结果,你花240元买了两张票,目瞪口呆地看了两小时以MV手法拍摄的《第三调解室》。一群疯了逼似的小娘皮,在银幕上跑来跑去,一会儿好得同穿一个胸罩、一会儿又哭又闹互扯头发,你试图去理解她们为何如此喜怒无常,发现翻来覆去就这三样事:你有事瞒着我、你抢我男人、你比我过得好……于是,你崩了。等电影结束,你隐忍着生闷气,没想到女朋友也怪不好意思地对你说:老公,我错了,咱下次还是看机器人、外星人吧……

又或者,你在视频网站、在微博、在朋友圈,看到铺天盖地的预告:哗,又一部逗逼网剧改成同名大电影了!你看到一边倒的好口碑,想着自己无聊时看过的这系列段子剧确实挺逗,于是,你决定去电影院支持下。果不其然,这样的段子剧大电影总有一个一事无成但最后逆袭的屌丝男主角、风骚美艳的女神、一心一意的女备胎,既有校服怀旧、又有制服诱惑,台词都是用热门网络段子改的,仿佛看一出长达两个小时的春晚小品。走出影院,你怀疑自己上了营销的当,急吼吼搜索影评网站,妈的!评分果然还不到5分!你气急败坏,朋友圈里骂了脏话、网路上转了差评贴,再过两天,一看新闻——卧槽!这烂电影票房轻松破十亿了!你使劲骂,也是在宣传呢。

还有,当你想从电影中获得一些对于单身生活的安慰时,电影告诉你:大龄女青年心里可苦了,外表再光鲜都是装的,就等着男主角来解救呢;当你想从电影里找到一些过往青春岁月的踪迹时,电影呈现的,是早孕堕胎同学之间为丁点儿破事撕一青春期的逼;以及,当你想从电影里看到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时,对不起,能公开放映的电影都是花团锦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

是的,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反复消费主力观影人群的共同成长记忆;急吼吼地套现社会两大群体:屌丝和“剩”女;眼里没有剧本,只有IP。

什么时候走到这一步的?什么时候中国电影票房份额跃居全球第一、而电影质量惨不忍睹与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甚至伊朗都无法同日而语?

就在过去20年,明明有过那么多感动过时代、感动过世界的中国电影,让我们这些中国人,深深体会到:电影,是一门普世的艺术、更是一种生动的文明。

《霸王别姬》   那个情痴教我的事



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霸王别姬》在当年获得金棕榈大奖后,曾短暂在国内公映过一阵,大抵是1993与1994之交,我便是在那小小的时候、在家乡那间有些年头的电影院,泪流满面直到散场,然后从此成为影迷。

《霸王别姬》那充盈的情感、悲剧的张力、人生如戏的感叹,是无需阅历,亦可体会的——戏将终了,蝶衣与小楼游街,满目潦倒与苟且之中,一身红妆的他,还要去给意气早已尽的霸王细细勾脸,这一辈子,他们毕竟是体面的。然而,霸王还是背叛了他、甚至背叛了为他舍得一身剐的结发妻,烈焰熊熊中,虞姬泣血、厉声控诉,他一生的骄傲与情爱,彻底葬送,生无可恋。

人生自古有情痴,说的便是这样。

蝶衣说:说好了一辈子,差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小楼说: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蝶衣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小楼说:错了,又错了!

蝶衣说:你们杀了我吧。



1994年,我即将上初中,不知爱恨、不解风月。一部《霸王别姬》,像晴空一道闪电,照亮我心头某个幽幽的角落,让我发现,原来我生命中还深藏着一种我不明所以的情愫;2000年,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学,第一件事,便是去逛了前门、天桥以及去了老舍茶馆听戏。我迫切想看看,我因为《霸王别姬》选择而来的城市,是否真有戏中的风骨。

《霸王别姬》哪里只是一部电影?分明是将一段活生生的人生,裁剪下来,给你当写生。那寂寞凄凉,都是将心比心;那疯癫痴狂,都是潜伏在人性中的一种可能。所以,二十年过去,中国最好的电影依然还是《霸王别姬》。

2014年,我在傍晚时分的北海公园,听见一个老人吊嗓,应该是票友,唱的不是《霸王别姬》,而是《锁麟囊》,那一句“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借着晚风,悠悠然然在湖面回荡。

她唱得悲凉,我听得眼热。

《甜蜜蜜》   原来爱情不止一种面貌



2003年,我就读的大学大搞五十周年校庆,我作为学生会干部,负责一件事:在志愿者休息室里给待命的志愿者们放DVD投影。

结果校庆第二天下午,我在学生会办公室整理文件,辅导员气急败坏来找我,问我给志愿者们放了什么电影?刚才在签到处接待的志愿者个个儿都红肿着眼、哭丧着脸,来宾们还以为是来奔丧的!

我一想:坏了!我出于私心,挑了《甜蜜蜜》在休息室放,难怪呢!李翘认尸看见豹哥背后米老鼠纹身,那对准张曼玉的一个特写长镜头,肯定让观众哭得此起彼伏、哀鸿遍野啊!

你说什么是爱?是李翘和黎小军那般,郎才女貌、缠缠绕绕、渴望占有又不过分依赖、试图抗拒却在人生的兜兜转转中愈发深沉的情感?还是豹哥对李翘那般,霸道的坚持、任性的宠溺、心中深藏着一句真切的“为你好”,也随时愿意放你走、让你去追逐幸福的成全?

这两种,都是。

每个中国人,这辈子都应该看一次《甜蜜蜜》。它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最骄傲,也是作为导演、作为编剧、作为演员,必须参考的教科书。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揣摩一种情绪,《甜蜜蜜》,给了最动人的答案。

当然,作为普通观众,《甜蜜蜜》给我们的启示是:也许这世上的确存在一种微妙的缘分,令你相信一切等待都是值得、一切苦楚都有因果、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却又受之无愧。但,即使你还没有看见这段缘分发生,你依然可以去爱,以及接受爱。

所有的缘分可能都会带来爱,但所有的爱并非只是缘分。爱也是寻常,爱是生活。

《桃姐》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如果你看过《桃姐》,那么,恐怕你光是看一看上面这张剧照,就会哭出来。

这是近几年来,能在大众电影院里看到的最好的中国电影了。虽然你知道,一涉及到亲情与生老病死,题材上先就揪了观众心,但如何将这个沉甸甸的话题拍得温情而克制,不过度消费观众的悲伤,还能唤起他们心底的柔软,是好导演的功力、也是好电影的使命。

《桃姐》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只有微小琐碎的细节:冰箱里的牛舌、悄悄塞给好色老人的零用钱、以及最后迎着阳光的笑靥。所以在看完《桃姐》后,你很容易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某一个人,她是如何疼惜你、如何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举动教会你做人的品德、以及,她最终如何定格在你的回忆里。

是呵,一个人的一生,最终能被别人深刻记下来的,全是细节。
除了《桃姐》,许鞍华的另一部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也很能说明导演对细节刻画的炉火纯青。同样是一部简单琐碎、基本没有什么剧情可言的家常小品,可如果你能安静下来从头看到尾,你就明白:为什么看到最后,贵姐和萍水相逢的寡居老人,一边絮絮叨叨、一边张罗中秋晚饭的那一幕,能令你看到潸然泪下。
许鞍华无疑是中国电影人的良心。这许多年,她沉浮不定,哪怕名声大噪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拍电影,四处举债,甚至全靠相熟艺人和善心企业的仗义疏财,才勉强能一年拍一部。许鞍华拍的,未必是卖座的电影,但,全是好电影。

六十几岁的她,还在期待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你看,中国还是有电影人怀抱赤子之心、还是有好作品文以载道、还是有坚持品格的企业扶持我们的文明。

所以,在前几天一年一度的IWC万国表“时光传承·执爱电影”电影人之夜,看到品牌将今年的“IWC杰出电影人”大奖颁给九十四高龄的秦怡时,我特别感动。


这么一个世纪老人,挨过了历史创伤、亲手送走一个个至亲,清贫地活着,用一生的坚持与气节,捍卫了“中国电影人”这份职业。

秦怡这辈子,从未接过任何商业广告,她说自己就只知道拍电影,不懂得如何替买卖人吆喝,自己也不确定那些产品是否真有实效,所以她不敢去向信任她的观众推荐。秦怡曾有一个身患重疾的儿子,在他病重的最后日子里,开销十分大,好多企业找来,劝她接广告代言,这样马上就能拿到钱解燃眉之急,她坚决不同意。同行组织为她捐款,她也不好意思收。这么大年纪,她硬是跑起了龙套,在一个个剧组轧戏,挣取演出酬劳。秦怡说:这样我才能心安理得。

在IWC万国表晚宴领奖时,全场为秦怡站立鼓掌,主持人打趣问她:领了这个奖,接下来是不是就安度晚年了?秦怡说:怎么可能!我还要拍电影,接下来,我主演的《青海湖畔》就会上映,我还可以为中国电影做贡献,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也可以!



我知道再提“情怀”这个字眼,会非常俗气。但谁也不能否认,情怀是真实存在的。它存在于一些电影人矢志不渝的追求里,它存在于一些企业不求回报的资助中,它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每一次期待,以及对这些有气节的电影人和有品格的品牌,有形或无形的支持。

愿闪光的,永不灭。
如果你有感触,请把这篇也分享给你的朋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相关推送
88部好电影|不错过爱,不辜负生活。
戳我 ►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努力为你提供有内容的内容。

合作请发邮件:coolchar@126.com


    关注 反裤衩阵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