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群 知青生活点滴:三番难

 

几次飞来的横祸,几乎使我致命致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与你一起分享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
书不厌精,

文不厌细。
六十杂忆
《六十杂忆》是深圳商报的一个专栏,记录了我人生六十年来工作、生活中的故事。
知青生活点滴:三番难
  
□ 俞晓群


我一九七四年中学毕业,跟随知识青年大军上山下乡。临行前,身为老三届知青的大姐不放心,她已经回城当工人,说城里孩子笨手笨脚,不适应农村生活,不会干农活,事事都要小心。割地时,注意镰刀不要砍在手脚上。上马车时,一定要从后面上,千万不能迎着马车,马是畜生,它随时会动起来。当年大姐青年点的一个小女生,想从前面爬上马车,马受到惊吓,一下子窜出去,将小女生甩到车下碾死。还有冬天挖冻土时,千万不要围着看人家抡大锤,锤子飞过来会要命的,俗话说:“宁看拉屎的,不看打锤的”。

大姐絮絮叨叨,讲了许多提醒的话。当时我没太往心里去,但后来类似的事情都发生了,现在我的手上,还留着当时镰刀砍出的伤疤。还有几次飞来的横祸,几乎使我致命致残。

一次是我刚下乡不久,生产大队安排我与一位民兵大哥值夜班,就是晚上在村里巡逻。天黑后,我们每隔一两个小时要提着手电筒,在每条街道走一遍,遇到事情及时汇报。巡视完之后,到大队托儿所的一间活动室休息。那里有一个煤炉和一铺火炕,白天有孩子在那里活动,晚上孩子回家了,就成了我们的休息室。有一天晚上,我们俩巡视到下半夜两三点钟,很累了,就给火炉加上煤,盖着大衣,躺在火炕上睡着了。大约四点多钟,民兵大哥起来扒拉我说,他有些头痛,先回家了。我感到昏昏沉沉的,继续睡觉。五点多钟时,天还没亮,社员开始送孩子,托儿所老师也来了,她是一位老知青大姐,大姐推我说,别睡了,这屋里气味儿不对,恐怕有煤气,赶紧回青年点睡吧。我迷迷糊糊爬起来,出门一阵北风吹来,我一阵眩晕,一头摔倒在地上,来了一个狗啃泥,下巴都磕破了。我是煤气中毒,吸几口新鲜空气才缓过来,被人们抬回青年点。

天亮以后,民兵大哥来看我,他满手满脸都是摔伤,是爬回家的。他长得人高马大,肺活量大,睡觉时离火炉近,如果睡到天亮,肯定没命了。我当时很瘦,肺活量小,吸入煤气少,挺的时间长。我说大哥,你怎么不回来叫我?他说摔懵了,在街上躺了好一会儿,一直蒙头转向,竟然忘了我还在里面。
再一次是三伏天,大地已经合垄,农闲季节到了。北方的盛夏一片寂静,没有蝉鸣,没有鸟叫;夜晚没有风时,你躺在大地里,伴着轻轻的虫鸣,能听到庄稼咔咔的拔节声。那天我们热得受不了,跑去抽水机站,那里在抽地下水浇地,一个大圆池子,水清而凉。我一头跳进去,晚上就开始发高烧,患上大叶肺炎。我记得早年,邻居家的大哥是军人出身,身体极棒。他三十几岁时,冬天卸车脱棉衣,结果患急性大叶肺炎,几天就死了。我那一次也好悬啊,大队赤脚医生用中药、针灸都没用。正赶上有汽车拉货,把我带到城里大医院,医生说,再晚一天就没命了。

还有一次是青年点盖房子,我跟车到采石场拉石头。卡车斜停在山坡上,我们抱起石头装车。有一块大石头很重,我把它扔到车厢里,没想到它又滚回来,直接砸向我的左腿,我下意识收腿,石头砸在我脚面子上,还好我的脚也在收缩,没有砸实,不然一定是粉碎性骨折,一生就是瘸子了。汽车把我拉到小镇卫生院,缝了七针,但消毒不好,第二天肿得老高,一跳一跳的痛,只好再去大医院。医生打开一看,创面已经溃烂,缝线都崩开了,里面还包着碎石和泥土。我卧床一个多月,一年中都一瘸一拐,还好后来没留下残疾。


俞晓群

现任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主持策划出版“中国地域文化丛书”、“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海豚书馆”等。本人著译有《自然数中的明珠》《数术探秘》《数与数术札记》《人书情未了》《一面追风,一面追问》《这一代的书香》《前辈》《蓬蒿人书语》《那一张旧书单》《可爱的文化人》《精细集》《我读故我在》《一个人的出版史》(共三卷)等。

微信号:yxq195609

往期关键词
2016年海豚人文书要目(三) | 谈“淫书”

2016年海豚人文书要目(二) | 爆破手

2016年海豚人文书要目(一) | 背后的女人

胡适论选题 | 版本,出版人的专长

那22封关于《读书》的来信 | 不甘心正襟危坐

许渊冲:款步走来的大师 | 无云而雷

阅读八问 | 阅读基于私藏 |  迷人的时刻

书香忆,最忆是董桥 | DK,死在营销王手上

让我惊呆呆呆了的毛尖 | 沈公的背面

值得尊重的小辈|能量来自辛勤


    关注 俞晓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