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中国风”

 

一段有关中国功夫背景音乐的小故事。...



任何事情追溯到源头,都是那么奇妙。

不到国外,永远不知道中国人多幸福。无论外国人对“中餐”的了解有多深,做出来的东西,总会让人啼笑皆非。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人对于唐宋风流的重新演绎,和当时情境的差别也应该是天上地下。

所以,今天就来说一个关于“中国风”的小故事。

《功夫熊猫3》马上要上映,因为万达集团收购了AMC的原因,美国有7家影院会上映普通话版,然而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没有……如果你看过《功夫熊猫1》,应该对片尾曲有所印象,主要是其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会让你回忆起这个——
这首片尾曲其实是首老歌——Carl Douglas非常经典的《Kung Fu Fighting》。这首由老外演唱的“中国风”歌曲,除了在歌词中传达“少林功夫好”之外,在1974年可是当时最热门的迪斯可金曲。甚至在周星驰的《功夫》当中,也使用了这首歌作为配乐。然而说穿了,这首歌之所以带有“中国风”,只是因为里面不断地重复出现“东方小乐句(Oriental riff)”。

所谓的“东方小乐句”,就是在《Kung Fu Fighting》里面一直出现的“Re Re Re Re Do Do La La Do”这段旋律。回想一下,你一定不只在这首歌当中听过这段旋律,因为它已经出现在流行文化当中,各种代表“东方”的桥段当中。不论戏剧、歌曲,甚至卡通动画,只要出现这段“东方小乐句”,不用练咏春拳、不用搬青花瓷,直接能够让人联想到中国。到底,这九个音有什么魔力?它又是从哪来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九个音(其实只有三个)虽然正好符合了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Mi-So-La-Do-Re),然而,最早写下“东方小乐句”的,并不是中国人。目前对这段旋律最早的纪载,来自于1847年的一出美国杂耍剧《阿拉丁神灯与大中国奇观(The Grand Chinese Spectacle of Aladdin or The Wonderful Lamp)》。

阿拉丁?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出看起来像是张飞打岳飞的剧名,倒不是重点;而是里面的一段“阿拉丁快步舞”中,就出现了类似“东方小乐句”的旋律。虽然,也没有证据能证明这出戏剧的配乐者──Thomas Comer,就是写下“东方小乐句”的创始者,不过,这个年代正好恰逢美国加州的淘金热。在大量中国移民涌入美国的状况下,配乐家开始思考如何透过简单的旋律,就能在演出中直接点出中国人的特色。结果,“东方小乐句”就成了配乐市场上的最爱。

然而,三人成虎加上以讹传讹,让许多西方人相信“东方小乐句”真的源自于东方。就连鼎鼎大名的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也曾经在1957年的音乐会演讲当中,称呼这段旋律为“古老的中国音乐”。

而除了戏剧配乐之外,“东方小乐句”甚至也出现在正规的音乐创作当中,用来作为中国人的描述。例如英国作曲家柯特比相当有名的《波斯市场》,音乐中,美丽的波斯公主游行喧闹嘈杂的波斯市场,队伍中除了随从和杂耍演出之外,还有来自东方的使节。这一段当中出现的也是“东方小乐句”。

说了半天,“东方小乐句”和东方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段旋律只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音乐的想象,有时更被延伸使用,拿来描述日本、泰国等东方国度。因此,这九个音,只是西方人对于中国音乐的滑稽模仿。

相同的例子,还有由美国政治家兼音乐家的Sol Bloom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期间,而写下的《开罗大道的贫穷村姑》。由于这首歌曲开头的旋律很像阿拉伯的吹蛇人音乐,因此后来也常被当作卡通或戏剧的配乐,成为著名的“阿拉伯旋律”。

你可能会觉得,位在埃及的开罗和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差的实在有点远了,不过这段音乐乍听之下,竟然如此的“理所当然”。

当这类旋律被转化为听觉上的符号,它代表的是时代和文化中的差异和想像。


    关注 孙志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