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育质量的三大因素(本科教学17)

 

有三个主要因素影响教育质量,依次是:优秀的教师、优选的学生、良好的办学条件。要想有高质量的教育,首先必须...



有三个主要因素影响教育质量,依次是:优秀的教师、优选的学生、良好的办学条件。

要想有高质量的教育,首先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强将手下无弱兵”,都讲的一个道理。联想最早的教育家,中国的孔子、孟子,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因为他们的优秀,所以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优秀。苏格拉底教学生最多的就是思辨,苏格拉底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严格意义上讲,苏格拉底不算是一位老师,他虽以传授知识为生,但他很少有对特定的对象(学生)讲课的过程,他的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苏格拉底的学生拍拉图是西方哲学家中最早的教师,据说他在40岁时,约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地名)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孔子算是中国最早的老师,相传他有3000弟子,72贤人,孔子以教学为生,他的学生虽不交学费,但每年也要给老师十条干肉作为学资。他有带学生周游列国的经历,相当于现在的专业认识实习。现在的一些大学排行榜,虽然也把大学的师资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赋予很高的权重,但考核师资水平的指标往往是教师有什么头衔,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或做了多少(科研)项目,因为这几项是非常容易收集数据的。但对老师如何教学生,或教学效果怎样,排名指标几乎没有考虑,因为不好采集就干脆不采集。开句玩笑,老子只写过一篇5000字的《道德经》文章。孔子写过多少文章吗?《论语》只不过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他讲过的话编撰而成的书。拍拉图写的书几乎都是记录的对话,如《普罗塔哥拉》、《美诺》、《尤息德谟斯篇》、《理想国》、《会饮》、《斐得若》、《费多》等,其中以《理想国》最为著名,主要记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友人的对话。如果按现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孔子或拍拉图恐怕也不会对学校的排名做得了什么贡献。

其次是学生要聪明,聪明的学生老师教起来都轻忪得多,教学质量也会高。学生很优秀,老师弱一点,问题也不大,因为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不一定全靠老师教。中国自隋朝起就开始科举制(考试选拔),虽然考试选拔带来了“应试”的弊端,但这仍然是一种最好的“选优”模式。不得不承认,人才模型永远是金字塔模型,智商高的人是相对少数,处在优选模型中上层的人更适合较高层次的教育(较高的分读本科,较低的分读专科或高职)。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由于人受生理、心理、外部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人的可塑性非常大,优选出来的人有可能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不成才,处在优选模型中下层的人也有可能因遇到好的老师或个人的发奋而成功。只不过,从大数据统计的规律来说,聪明的人成功的概率肯定大些。

最后才是办学条件,办学条件的好坏当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办学条件差,照样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公元前500多年至公元前300多年的时间范围内,有什么样的教学条件呢?那时还没有学校的概念,只有师生的概念。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课,也没有什么实验、实习的说法。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大也没有什么办学条件,经常辗转迁移、东奔西走,但却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所以说,办学条件虽然重要,但不是那么重要。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过度投入的现象,使用的教学设备都是工业级别的,有设备,当然好,但却不是必要的。甚至有的高职学院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某些专业有比本科院校同样名称的专业更好的设备就认为“办学的整体实力不比本科差”。说实话,教学设备稍微差点,再说严重些,没有设备,也可以教学。过去办学条件差的时候,还不都是老师自制教具,现在条件好了,却把这种优良传统丢掉了。学数控专业,需要用数控机床教学,教学型的数控一台机床几万元,但工业精度的数控机床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作为教学设备,有这种必要吗?如果办核物理专业,是不是学校一定要建一座核反应堆呢?办空乘专业一定要买一架波音或空客飞机吗?很明显,这都是不必要的。完全使用抽象语言教学,又能把学生教懂的才是高水准的教学。教学设备、实验、实习都是辅助的教学手段。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最高效的教学是学理论,因为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抽象出来的,有“学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如果实践环节比例过大,大块的时间在“顶岗实习”,明明通过实践已经掌握了理论的知识,但学生还必须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动作),因此教学效率低下。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亲身体会,我在考上大学前,在工厂当学徒,我的师傅教了我三个月后,就几乎没有可以再教我的了,但我必须在学徒岗位上干满三年才能出师(转成二级工)。传说希律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他冥思苦想多日,在跨进澡盆洗澡时,从看见水面上升得到启示,做出了关于浮体问题的重大发现,并通过王冠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在著名的《论浮体》一书中,他总结了闻名于世的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水(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水(流体)的重量。从此使人们对物体的沉浮有了科学的认识。就如梁启超说的: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懂了“浮力原理”就可以造轮船,也可以造军舰。

办学条件除了实验、实习条件外,还有就是学校的(人文)办学环境。纯粹为了学知识,可以忽略学校的人文办学环境,但处在优美的人文环境中学习,培养出来的人与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大不一样,这也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最大的区别。

教育能够使用语言把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情讲清楚,把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抽象为概念,提炼总结为知识,发现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从而上升为规律,总结为原理。总之,把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表象、本质、规律用文字表述成概念、定义和原理,再使用教学的方法传承下去就是教育的本质。


    关注 朱晋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