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山口庙会!市里人一定没见过,光会期就有半个月,规模这么大……

 

隆尧尧山山口庙会每年有农历正月十六、四月初一、六月初一、十月初十、腊月初一5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农历四月初一...





隆尧尧山山口庙会每年有农历正月十六、四月初一、六月初一、十月初十、腊月初一5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农历四月初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四月初一山口庙会会期多半月,远近来赶会的人能有百余万人,可以说,什么样的人都有。



尧山位于隆尧县城西4公里处,含南山尧山和北山山宣山务山,是帝尧陶唐氏的始封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由于尧山在华北平原的腹地突兀而起,一峰独秀,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是尧帝的始封之地,因而尧山兴起的庙会也十分有名气。尧山山口庙会以其独持的祈福求安、亲友沟通、物资交易、民间娱乐和文化交流等功能而历久不衰。


尧山山口庙会以祭祀而兴,以求神拜佛而影响日大。祭祖是祭祀的主要活动之一,据史料记载:从汉代起,尧山顶上就建有尧祠,以后历代都进行修葺,并增修舜禹殿,每年官府和民间都要择良辰吉日上山祭祖。隋朝时,佛学翻译大师彦琮在山宣山务山上修筑隆圣寺;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子纪王李慎出任邢州刺史,为了在祖籍之地展示大唐王朝皇恩浩荡,不惜动用民工匠人,在山宣山务山上大兴佛事,开凿了山宣山务山石窟,包括千佛堂、心经石室、同声谷石室等,建塔立碑,摩崖造像,雕石刻经,使信佛、拜佛、念经还愿之风一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明末进士徐养元在南山重修尧帝庙,立南山庙会;独二魁赵渔在北山上修建三天阁、大悲殿、大佛殿等殿宇,立北山庙会。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刑部尚书王世祯的儿子王启舫做唐山知县时,又将尧帝庙改建于山宣山务山,祭祖和拜佛合流。之后,庙会从祭祀、拜佛逐渐发展到多神信仰,以满足大众需求。


据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柏乡县举人韩瑶所撰的“万古流芳”碑记载:“迨至四月上旬,庙门洞开,则四方远近,百里内外,或乘车骑以奔驰,或携男女以徐步,或千人百人林林起会于庙顶,或五步十步历历叩拜以谢神,迤逦而来,络绎不绝。”记述了尧山庙会的盛况。
每逢四月初一尧山庙会,每年从三月初就开始有人了,来赶庙会的不光是隆尧的本地人,还有附近柏乡、任县、巨鹿、平乡、广宗、临城、内邱、高邑、宁晋的人,甚至远的还有石家庄、唐山、山东、河南的。几百里外的客商云集尧山,附近居民,更是倾村出动,庙会涉及冀南及邻省近百万人参加,尤其是临近四月初一那几天,山上山下人潮涌动,香烟缭绕,纸灰飞舞,一直延伸到几公里外,人们虔诚地满怀希望登山朝圣,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庙会上,买卖东西的地摊比比皆是,焚香烧纸、求神拜佛不在话下,算命算卦的生意火暴,耍枪耍刀耍猴儿、跑杂耍儿的更是吸引人的眼球,说笑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经久不衰,保留至今。就是乞丐们也趁着热闹,趁着人们积德行善的空当,甚至不远几百里的赶来,在人们必经之地找好自己的地盘,祈求善男信女的施舍。


来庙会的人们大多是带着祈愿而来。有的祈盼五谷丰登,有的祈盼生意兴隆,有的祈盼有个好的前程,也有的期盼送子娘娘给久婚不孕的妇女“送”个娃娃。

尧山山口庙会上“抱娃娃”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般由婆婆领着久婚不育的媳妇前来,到千佛堂石室东南角的准提塔前,一丈高的准提塔二层塔檐上透雕许多圆孔,婆婆抓一把石子掷上去,然后忙用偏襟的大褂去接,由圆孔内落下的石子,接住一个石子,便会有一个娃娃降生到自己家中。

庙会上,卖面老虎的、卖糖人的、卖酸枣面的、甚至还有卖虎头鞋的,比比皆是,捏面人的、吹糖人的大显身手,跑功的、跳扇鼓舞的更是各显神通,这些形成了尧山庙会的一大地方特色。

庙会上各色小吃,风味独具,十分诱人,尤以凉粉摊儿最为火暴,凉粉摊儿成了庙会上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有关部门利用庙会时机,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用欢乐喜庆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广大基层群众的法制意识。特别是举办的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等活动,为尧山庙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崭新内容。

尧山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正在进一行推陈出新,科学发展,丰富内涵,使得尧山庙会得以持久延续和发展壮大。


您只需负责阅读

我们负责新闻

最大的媒体微信

邢台影响力

我们

广告招商

本微信广告招商

责任编辑:小牛哥

招商微信:289825598   手机:18931956615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下
小牛的工资就涨六毛!


    关注 牛城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