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报纸,算是“融合”吗?

 

广播与报纸,宣传上共享互惠只是取暖;​暖和了,荷尔蒙就大量释放,就要抱团尝禁果了,那,生了娃归谁?...



书接上回:

“互动”与“主持人”,广播媒体融合的两大关键词

广播与报纸的联姻,也涉及媒体融合的范畴,当然较之现在朝气蓬勃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显得层次要低一些,可坊间人愿意将之理解为传统媒体“抱团取暖”的有益尝试,言外之意,既然你日子不好过,我也不好过,我们相依相偎,“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或许彼此温存能带来额外的热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比翼双飞在人间”。而从各自立场看,也的确是你情我愿,媒介形式不同,呈现方式各异,优势互补,资源互助,这也谙合开放发展的理念,互利共赢。

这种融合起始于双方的互助宣传,比如彼此推介——朋友见面,总是从打招呼自我介绍开始,因为大家都默认为彼此受众不对称,很有必要周知一下,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唐三藏的三句经道尽了人生哲理: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其实这放在融合之前,应该是软广告,和那些专业版面上的软性介绍是差不多的,这是什么台,哪个频点,都有什么节目,哪些主持人,做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绩,诸如此类。这是很低层次的融合。

然后,就开始有对彼此推进的重点项目与活动的宣传。一般而言,这些宣传稿都挺硬的,冒昧揣测,就是广播人拟的新闻通稿,报纸也就一字不落地登出来了。从这里开始,就见出融合的不如意了。前文所述,报纸、广播是两种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各异,如果纯粹拿着稿子上报是不负责任的,打发一般客户人家也不会满意,毕竟受众不会买账。说白了,没有把它当个真正新闻事在报道——这也是很多发新闻通稿的媒体人的通病,没有观点,没有态度,人云亦云,就是躺在某个旮旯里的豆腐块,与“启示”、“声明”差不多,而“启示”、“声明”只具有象征性的法律意义。

广播自身新闻不多,节目按部就班,新闻性不强;活动时常标新立异,但不是常态;落到双方共同受力点——新闻报道上来,倒是有很多共同的事情可做。比如对重要新闻线索的追踪报道,共享新闻素材与数据,模拟“中央厨房”,生产适合不同媒介表达与传播的新闻产品;比如对广播UGC内容的深入挖掘,展开话题讨论,进行观点分享,多媒化推进舆论监督;如果再进一步,向双方的受众提供媒介之外但依托媒介而延伸的服务就有太多共同话题了,比起媒企联姻,媒媒联姻就会有更多的拓展思路,也能让这种融合更加常态化、更加相融共济。而这似乎就涉及到利益问题了,宣传上共享互惠只是取暖;暖和了,荷尔蒙就大量释放,就要抱团尝禁果了,那,生了娃归谁?

相关案例可询度娘,在此不表。

来一趟不容易,再聊个十块钱的:

“互动”与“主持人”,广播媒体融合的两大关键词

广播VIP:忘掉“V”也是和papi酱一样的好IP

广播与“智能家居”的距离

广播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Copyright © 2015-2016 涂有权 (微信号:golover)


    关注 传媒聊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