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广播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适应市场需求而有意识地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包括媒体资源供应方式的调整、精品化内容提供方式、引入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的内容产品等。还要在需求侧有所作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时髦词,简单说就是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百度百科)。

广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对供给需求错配的一种纠正。1-11月,广播广告下降0.7%,资源量下降13.5%(CTR媒介智讯)。这里的资源量下降大概和新《广告法》施行对专题广告的影响有关,大量专题广告撤出,腾出了大量节目时段,一时间让很多广播频率手足无措,也有商人看中时机,大肆兜售成品节目,很受欢迎。

供需错配有很多的表现。深圳的广播市场可清晰收听到包括香港广播在内的70多个FM频率(北京电台研究中心调研数据)。一般城市能接收到的频率都在十个以上,广播广告资源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一定程度上让广播经营者陷入了恐慌,尽管不至于被淘汰出局,但是要找到市场存在感已非常困难。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公众号在论及南方传媒上市事宜时提到,“政府主导的某些特许经营使得行政垄断迅速转化为市场收益。但是,这些福利或收益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政策注意力的转移而消解。”这种消解其实更多是市场的冲击、市场与计划(行政)决策程序不对称导致的。然而,即便在深圳这样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深圳广电在当地广播市场的收听份额占60%以上,广播广告市场占90%的份额,并包揽收听市场的前三名(交通、音乐、新闻),处于绝对的龙头老大地位。那么问题是,那剩下的几个数字如何盘点?60多个频率对应的40%的收听份额和10%的广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竞争主体更能够贴近一线市场需求,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让资源在竞争中实现优化重组。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主体上产生的效益完全不同,这与主体本身的竞争优势有关,而这种竞争优势对广播而言,更多是包含了生而有之的资源配置,政策、牌照、补贴、扶持等——从这个角度讲,拥有这种先天资源多的主体成功的几率要大许多。如果让一个平台上所有主体没有区别地齐步向前,直面市场竞争,将难以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看似十个指头弹钢琴,其实难免滥竽充数之嫌;看似补了短板,实是拖累了长板。

也许,需要一种平台意识和协同意识。越是充分的竞争环境,越需要一种协同发展,让众多主体在整体平台或者生态或者产业链中各展所长。这是市场体制下的商品经济形态,不是小农经济形态——养鸡养鸭种菜种庄稼,看上去吃喝不愁,其实很难小康。让养鸡的去养鸡,让种粮食的种粮食,让做副业的做副业,让唱戏的唱戏,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各得其所,自成精英,共享平台收益。

是适应市场需求而有意识地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包括媒体资源供应方式的调整,改变资源量供求关系,减量提质;包括精品化内容提供方式,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人力资源,补给更有价值、更有创新活力的作战单元;包括引入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的内容产品,填补内容短板,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多元化呈现,改变小农生态,开放发展。

做好供给侧改革,其实在需求侧也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车语传媒集团CEO周伟提到,“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将逐渐实现资本化。在广告需求严重不足、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媒体将剩余广告资源以投资的方式投向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将剩余资源盘活成资产并转化为资本,使媒体在获得广告经营性收入的同时获得广告剩余存量带来的资本性收入。”“传媒聊斋”(RadioForum)认为,这是跨界融合,是有意识创造市场需求。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广播等传统媒体可以为人作嫁,亦可浓妆艳抹跨界发展,以资源换资本,反向促进广播的共享发展。三年前的旧文《涂有权:媒体产业莫跑偏》,提过类似话题,出门左拐“阅读原文”可以见个大概。

Copyright © 2015-2016 涂有权 (微信号:golover)


    关注 传媒聊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