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离去,他是回家

 

梅葆玖与昆曲昆曲的功力跟京剧相比,应该说比京剧的表演程式更规范,它的演唱、它的板眼、它的尺寸、整个舞台的...





昆曲的功力跟京剧相比,应该说比京剧的表演程式更规范,它的演唱、它的板眼、它的尺寸、整个舞台的调度,以及它的眼神比京剧要严格得多。京剧演员要是不学一些昆曲的话,那他的表演,他的手、眼、身、法、步再想提高就有困难了。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序言,2015年5月





我觉得昆曲真是咱们国家的瑰宝,联合国把咱们的昆曲作为重要保护的一个艺术门类,我觉得真的太重要了,不要让它中断,也不要让它慢慢消失。而且懂昆曲,体会到它的那种词曲的美,对自己的文化修养,对一个演员的素质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沈世华老师收徒(孙尚琪)仪式上的讲话,2016年3月20日



上面两段话,其实是梅葆玖先生多年来对昆曲艺术的一贯观点,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直到病重入院抢救的前几天。



梅葆玖
梅葆玖先生对昆曲艺术的重视,源自父亲当年的叮嘱:“你必须学昆曲。”是“必须”,而不是“应该要学”、“尽量要学”。据葆玖先生回忆,少时父亲为他择师授艺,青衣师从王幼卿先生、花旦师从朱琴心先生、刀马旦师从陶玉芝先生、昆曲师从朱传茗先生,皆为一时之选,而“昆曲比京剧看得更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有三层原因:

首先可从梅兰芳先生的从艺经历来看,1904年农历甲辰七月初七,11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演出,扮演昆曲《长生殿·密誓》中的织女;1913年起,梅兰芳开始系统地向陈德霖、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等前辈学习昆曲并逐步对外公演,“我先从北京唱开了昆曲,观众看了并不讨厌。每次叫座的成绩,往往超过我的预计之外。舆论上也都用很好的批评来鼓励我。这一来引起了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有两个大学里面,还增加了研究南北曲的一门课程,聘请专家去教授”。.梅兰芳当年已是戏曲风尚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在他的倡导下,走向衰微的昆曲艺术开始重新受到大众的关注;1945年抗战胜利,阔别舞台八年,剃须复出的梅兰芳,在上海兰心剧场试演后,于美琪大戏院正式公演,与俞振飞合作演出《断桥》、《游园惊梦》等昆曲剧目,同台演出的演员大部分为仙霓社“传”字辈昆曲艺人;时任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陆军一级上将的白崇禧之子——时年9岁的白先勇观看了全部演出,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梅葆玖为父亲配演《游园惊梦》中的春香
进而可从梅氏梨园世家的传统来看,梅兰芳先生的祖父梅巧龄公,祖籍江南,开蒙就在昆曲戏班,后又执掌以“曲子”为特色的四喜班多年,昆黄兼擅,直至晚年还与晚清维新派名臣徐致靖(即著名记者、戏曲理论家徐凌霄之伯父,梅兰芳先生秘书许姬传之外祖父)在席间合唱昆曲《长生殿》诸曲(徐饰唐明皇,梅饰杨玉环),梅兰芳先生的伯父梅雨田先生不但是著名的京剧琴师,而且“笛子、唢呐吹的也不坏”“肚子里装满了三百来套昆曲”,更不要说巧龄公的岳父是清嘉道年间名满天下的著名昆生演员陈金爵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昆曲与京剧的表演程式、内在艺术规律的一脉相承与世代积累,恰好契合了梅氏梨园世家数代人所追求、所实践的中正平和的审美典范。梅兰芳先生曾言:咱们学了昆曲之后,再学京剧就得心应手了。“梅派”艺术诸多代表剧目都有载歌载舞的经典表演,随处可见吸收了昆曲艺术的丰富营养,“梅派”艺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随处可觅昆曲曲词一般的文学内涵。葆玖先生终身践行了这一艺术理念,在他晚年亲自主导排演的诸多新作品中,亦不难发现这样的审美追求。由此可见,梅氏梨园世家历来重视的,是昆曲、京剧艺术之间的贯通与融合,从无所谓的南北之分与门户之见。

1961年,梅兰芳先生逝世;1974年,朱传茗先生逝世;1976年以后,梅葆玖先生开始恢复演出大量京昆传统剧目,失去了父亲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他的昆曲研习之路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不断延续。
 

梅葆玖与父亲合演《雷峰塔·断桥》
近百年的昆曲艺术传承与一批名字中间带有“传”、“世”二字的昆曲伶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80年代初,梅葆玖先生第一次见到了同师朱传茗先生的师妹沈世华,在观摩了她的昆曲闺门旦表演后,葆玖先生欣喜地发现,沈世华一招一式的表演规范与父亲、与朱传茗先生当年的传授几乎如出一辙;很快,年近半百的葆玖先生就在这位师妹的帮助下,公演了昆曲《金山寺》;1998年,葆玖先生为父亲梅兰芳先生1954年与姜妙香先生《贩马记》的演出录音配像,还专门请沈老师去担任排练指导,并坚持将此头衔列入片尾字幕;2006年,葆玖先生又专门推荐沈老师为梅兰芳先生的老唱片《铁冠图·刺虎》配像。根据葆玖先生的回忆,梅兰芳先生从不干涉朱传茗先生对他的昆曲教学,并要求他处处以传茗先生的教导为依归,这也是数十年之后,葆玖先生能与沈世华老师在昆曲表演方面进行默契交流的根本原因。


 《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子、俞振飞饰许仙、梅葆玖饰青儿
25日正午,梅葆玖先生仙逝的消息开始通过各种媒体对外发布。在与北京相隔12个时区的波士顿,沈世华老师因此彻夜未眠,她在微信中这样写道:我与他几十年的交往,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怎么能不悲痛万分……

本月2日,在与第二故乡杭州的观众阔别三十余年后,沈世华老师再次粉墨登场,演出自己的代表剧目《玉簪记·琴挑》,七十六岁的她完满演绎了陈妙常的少女形象,全场观众都甚为陶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就在演出前一天,沈老师获知葆玖先生病重入院抢救的确切消息。十几天前的3月20日,沈世华老师的口述自传《昆坛求艺六十年》(北京出版社2016年版)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首发式,同时收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青年教师孙尚琪为徒;作为此书序言作者之一,葆玖先生不顾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疲惫,兴致勃勃地亲临现场祝贺并致书面贺词。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因为葆玖先生和沈老师不但经常出席对方的收徒仪式,还将对方的弟子视同己出,传授技艺;原定4月3日,沈老师的入室弟子路洁还即将正式拜入葆玖先生门下。但当时不会有任何人想到:这竟是葆玖先生和沈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

由于沈老师半年前就定好的行程无法改变,杭州演出结束后不得不远赴美国,于是将探望之事托付给老伴。那天,八十四岁高龄的钮骠老师回到北京,一下高铁就立即赶往医院探问葆玖先生的病况,梅葆玥先生之子范梅强先生紧握住钮骠老师的手深情地说,九叔最尊重的就是沈老师。
1998年,摄自《贩马记》音配像录制现场,左起:沈世华老师、梅葆玖先生、迟金声先生,照片由沈世华老师提供

2008年5月9日,笔者曾有一次难忘的亲身经历,葆玖先生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做了积极发言,题为《重视昆曲艺术对京剧艺术的滋养》后提前告假:“这几天晚上上海昆曲团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我每天都要提前去现场架好设备录制资料,今晚是岳美缇和张静娴的《玉簪记》,非常难得,我那些机器别人玩儿不转,请容我先走一步……”

人所共知,葆玖先生从少年时起就爱好广泛,尤其对音响设备的热衷达到了“发烧”的程度,这绝不是什么“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六十多年来,经他亲手录制的戏曲音像资料绝对是一笔惊人的艺术财富,所憾者,葆玖先生再也不能亲手摆弄这些他最爱的玩意儿了。

回过头来想,葆玖先生此去,才是真正的回家,终于回到了父亲、母亲、兄长、姐姐们的身边,而这一天,他的骨肉至亲们已在彼岸等候多年。我们应该祝福他们的团聚。
1940年代的梅氏全家福。前排左起:七姐梅葆玥、母亲福芝芳、九弟梅葆玖、父亲梅兰芳,后排左起:五哥梅绍武、四哥梅葆琛。如今,他们终于再度团聚了

行文至此,本该画上句号,猛然忆起几小时前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一条转发标题:梅葆玖(1934-2016)。葆玖先生与家人团聚了,可以跟父亲,甚至可以跟素未谋面的伯祖父、曾祖父讨教昆曲和京剧艺术了,但自私如我,仍不愿看到葆玖先生名字后面的括号中居然从此多了一组数字,仍希望葆玖先生能无限期推迟这一与亲人团聚的时刻。窃以为,今夜如我一般自私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夜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一书编撰者

【 昆曲电影《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子、俞振飞饰许仙、梅葆玖饰青儿】



关键词回复
关注北青艺评,回复下方红字可以查看3月精选内容

太阳

《太阳的后裔》: 爆款韩剧是如何养成的

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碗鸡汤总好过碳酸饮料

老树

老树:荣辱得失算什么 此生只向花低头

梵高

亲爱的文森特,别再担心没人懂你

胡兰成

这一次,胡兰成终于与张爱玲没什么关系了

女权

“我的价值不多 但也不比你少”
-END-


    关注 博深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