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粒明眸,来这里唤醒生命的缠绵……

 

它把一段历史埋在水底,被唤起的却是一种回归自然……...




寻梦野鸭池
黎先发/文
周末,乘坐公共汽车抵达太平镇文龙村的石坝子,迎着春日的暖阳再往前走、路过台子湾再向前约一里崎岖羊肠小道后就是闻名遐尔的野鸭池水库。野鸭池水库,自诞生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磨难洗礼,早把一段历史埋在了水底。此刻,被唤起的却只有一种模糊记忆和重逢之感,或许更让人感悟出一种回归历史在蹉跎生命的苦涩茫然。

当我站在临泄洪排水闸道上,轻雾已被四面青山托举着向塘水中心合围,是两座山挽留了水面上一抹彩霞,才使得如同碎银一般的粼粼波光呈一个扇形收缩于我的眼帘。

这时候,坐落在黄坡鼎的野鸭池仿佛成了一幅变幻莫测的动漫,虚虚实实,动静相接,水天逐渐相融的墨绿色背景画面显得异常静谧,像是所有的声源都被调到了静音。

于是,春风荡漾水面散热的气息裹着波浪向岸边卷动的声音清晰可辨。

野鸭池后面的黄坡鼎仿佛是镶嵌于水中,是水的经脉和骨骼,是水的凝固。山临水而生,水环山而秀,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当薄雾慢慢散去,野鸭池亦如在甜睡中慢慢醒来。松树林里的第一声鸟叫,也提醒了池畔倒映白墙黛瓦的山水人家,一缕炊烟袅袅而起,随着山谷的清风和水池的薄雾一同散去,于是,山与水就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关联。

这就是野鸭池?是的,这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人工兴建的水利灌溉工程——野鸭池。只有六十一岁的大型水库,却于妩媚中泛着青涩,纯洁中透着成熟。遥想当年,这里山高林密,一条深沟在山间蜿蜒,青烟缭绕,邻近普化寺的晨钟于山间起起伏伏。多少南来北往的香客,多少匆匆而过的商人,多少颠沛流离的路人,蹒跚在野鸭池千年古道,见证了“三天不雨地冒烟,三泼大雨浪滔天”的荒凉景象。而今,高峡平湖,天降翡翠,山青水秀,世人瞩目。有诗人说,这是一座怡情的氧吧;环保专家则说,地球又一个心肺;我以为,这是当年五洞及其周边几个农业生产大队的一粒楚楚动人的明眸。

岸边垂钓,青山绿水愈加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我凝视着水鸟,从一只两只,从一群到两群,以至于视线渔网,撒向水的一面。我似乎也成了一只鸟,倾听微澜絮语,阅览浅鱼逐流,展翅于浮云幻影之外,把绿水清波含笑入怀,去窥探湖水深处的隐秘,去领略湖底世界另一番风景。经年之后,千年古道是否崎岖依旧?人工水库的劳动交响是否还荡漾在水底深涧?

遗憾的是诗人不知野鸭池畔还有一片苍翠秀美的松树林,不知道松树林那动人的传说,不知道野鸭池的野鸭子随季节,迁移东南飞凄美的故事……否则的话,他一定会写出比这更加深邃动情的诗句。我相信每一个走过野鸭池的人,再来野鸭池踏青或垂钓,定是有一种相思流连野鸭池的感觉。野鸭池虽然破茧成蝶晚了些,但她,当初嫁于世,便成惊鸿一瞥。幸好野鸭池成了现在这样,否则,这世界将会多一件遗憾,少一页优美。野鸭池把一段历史埋在水底,被唤起的却是一种回归自然和生命的缠绵。

【作者简介】黎先发,男,76岁,垫江五洞镇人,业务时间爱好学习写作,偶有作品在省地县级报刊发表。

热点推荐  

■【丹乡美读】美丽的双河湖……

■【丹乡美读】龙溪河的桨声……

■【丹乡美读】明月山往事……

■【关注】垫江日报微信《丹乡美读》栏目征稿咯!

社长|汪柯 总编辑|周亚飞
主播|谢映东   责编|冉义


    关注 垫江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