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  五一小长假的精神食粮,从文徵明到黄宾虹,千字文的爱有多深

 

书画|不一样的黄宾虹预告,二级文物干货倾情奉献,祝允明与文徵明合作的《四体千字文》...

点击上方 订阅 “一函” 谢谢您的支持
© 一函团队优质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版权为“一函”所有

欢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在黄宾虹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的万件遗物中,有一件明代祝允明与文徵明合作的《四体千字文》。

1987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来到浙江,在省馆看了大部分的书画作品包括这件,随后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一卷里的头几页就收录了此件,接下来省文物鉴定中心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将过眼的书画划分等级,《四体千字文》定为二级。


1987年4月,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专家参观文澜阁
1987年4月,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在浙江省博物馆鉴定书画
南朝僧人智永是书圣王羲之七世孙,为了传播王氏家学,收集临摩王羲之的书风,抄写《千字文》施诸江南寺院。


智永千字文
明代吴门文徵明一生临写《千字文》数百件,就像最初的智永和后来的赵孟頫一样,文徵明学习他们,自己收藏、过眼、借摹古今各种书家各种藏家各种书体的《千字文》,书写之余,也多赠于他人。

清人顾復在《平生壮观》里说文徵明每天早上起来必定要先端坐着书写一遍《千字文》,勤奋至此。晚明李日华说文徵明在八十大寿时甚至给每个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赠送自己写的《千字文》。

同时期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文征明的四体书《千字文》:“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 也正是因为文徵明的勤笔多书,《千字文》盈至数箱,而传世伪作也以《千字文》为最。

文氏书法向以楷、行最负盛名,流世也最多。现在可以见到的文徵明四体《千字文》并不多。

浙博藏的这件文徵明45岁与祝允明合作《四体千字文》中是他的篆隶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文徵明在73岁时花了六年时间写的《四体千字文》;朵云轩亦藏文徵明在78岁至81岁期间写的《四体千字文》等等。





朵云轩藏文徵明《四体千字文》局部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肖燕翼先生曾经写过《陆士仁伪作文征明书法的鉴考》一文,详细阐释论证了浙博卷与朵云轩卷,甚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文征明《行书千字文》,皆属陆士仁,即文徵明的弟子陆师道的儿子伪作。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多次提及文征明死后五十年间艺术市场上所谓“文徵明之作”的流传情况,他曾寓目过的伪作“遇戴生者,邀看书画,多文、沈(周)杂迹,俱赝物,不足属目。”

有意思的问题来了,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款文徵明的卷子真为后人所伪作,这正好反过来说明了两点,一是文徵明成为十六世纪吴门后学在风格上的标尺;二是他们成功地将文徵明从风格上进行了文献保存,使后人得以一窥时代之风。

浙博馆藏文祝二人款的《四体千字文》,分别为祝允明在壬申夏五月(1512)书于宜逸堂的小楷、草书;文徵明在甲戌夏五月(1514)书于玉兰堂的隶书、甲戌十月五日(1514)书于停云馆的篆书。后段分别为文徵明的好友及学生王宠、彭年、程绍寯三人的跋文。


祝允明小楷(1512)
祝允明草书(1512)
文徵明隶书(1514)
文徵明篆书(1514)


王宠、彭年、程绍寯
题祝京兆文待诏四体千字文跋
祝允明和文徵明一直被鼓吹为吴中最杰出的两位书家,亦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另两位是唐寅和徐祯卿。

祝枝山随丈人李应祯习小楷,随其外祖父徐有贞习草书。时人多称其为“草圣”,而不知他早年楷法之精。比他小十岁的文徵明敬佩其才华,多次与他酬唱诗作、书信来往以及在他的多幅书法作品后面题跋作赋。特别是文氏父子费时63年汇刻《停云馆帖》,在当朝书家部分故意只选择文祝二人的书迹及其所附题跋摹勒上石刻帖,还分别单独成卷,可见文徵明有意将他们二人的书法列入经典法书的排列之序,以期传世。



《停云馆帖》书影
但我们看文徵明款的篆隶二体,感叹的却只是扑面而来的书卷气,雅致清秀,细看则发现他仅取了篆隶的结体,笔法还只是行楷帖学的路数,这是他作为文人身份无法摆脱的一种内在风格,亦是他自己的面貌。雅而不古,也是有明一代书家们的总体特征。这里有多遭后世诟病的馆阁书风不良影响的原因,也有帖学大盛致使过分迷信与真迹相去甚远的帖本之故。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中说“明代是文字学最衰颓的时候,连一本始一终亥的《说文》都没有刻过。”

唐时普通人就已经不会写篆字,李阳冰中兴篆籀,还是由书法得来,他们将隶书变体统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作《开元文字音义》自序说“古文字唯《说文》、《字林》最有品式,因备所遗缺,首定隶书,次存篆字,凡三百二十部,合为三十卷。”这里的隶书,也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秦隶和汉隶,就书体已是楷意多隶意少。唐之后的各代隶书大多没有出此樊篱,文徵明的努力也跳不出赵孟頫的范围。直到清代碑学意识兴起,学隶书的人才大反唐隶而宗汉隶,最忌隶书中夹杂“唐气”,篆隶中对更远的“古”的追求才被放到作品的鉴赏标准里来。

王宠
题祝京兆文待诏四体千字文跋
彭年
题祝京兆文待诏四体千字文跋
程绍寯题祝京兆文待诏四体千字文跋 
 黄宾虹抄录程绍寯题祝京兆文待诏四体千字文跋 
到了黄宾虹的时代,摹古的样式更加纷呈迭出,想必这个《四体千字文》的卷子在他手里是反复把玩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摹本,以及属于黄宾虹的四体千字文。



黄宾虹仿祝允明行书千字文
黄宾虹篆书千字文
然而在宾翁仿文仿祝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只是他自己,就如同当年文徵明也只写出了他自己一样。
附送文徵明版隶书(1514)
局部清晰版彩蛋






一函原创出品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一函

微信YI-HAN

谢谢您关注我们


    关注 一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