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看历史遗珠

 

筑梦“一带一路”,追忆前人功绩。...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闭幕,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是我国主场外交的又一重大举动。出席会议的多国政要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认为这一倡议为各国发展提供机会,为民众福祉创造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从人类历史上看,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国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就承载着这一使命。它是世界探索新型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合作成果,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在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在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能。




他,曾缔造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身影让人无法忽视,他就是郑和。郑和本名马和、小名三保,出生于云南一个穆斯林家庭,洪武14年,年仅12岁的马三保被朱元璋派往云南的征讨大军掳掠到南京,成为燕王朱棣的侍童。郑和跟随朱棣“靖难”,战功卓著,被晋封为“内宫监太监”,赐姓郑。



从永乐3年到宣德8年,郑和七下西洋,历尽艰险。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盛世追迹汉唐。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牛首山郑和文化园

郑和死后被赐葬于牛首山。据同治《上江两县》记载:牛首山有郑和墓,永乐年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当地村民称之为“马回回墓”。




郑和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墓形为回字形,南北走向。墓圹呈长方形,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墓盖下部雕饰祥云草叶莲花座,顶部有青石所制塔式墓盖,刻阿拉伯文“泰斯米叶”。





为缅怀郑和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之伟业,佛顶寺祖师殿供奉有郑和灵位。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与“一带一路”不仅是“郑和文化”的链接,丝绸之路源远流长,佛教更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作为供奉佛顶骨舍利的佛教圣地,一直致力于在社会各界开展交流合作,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10月27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心经》文化论坛在江苏南京开幕。这次论坛以文化为纽带,以佛教为平台,以《心经》为载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阵地,旨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古代“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意蕴将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前人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忆缅怀。




    关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