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刻之般若洞(南响堂篇)

 

般若(bōrě),意为终极智慧。从名字上看,想必叫做般若洞的第二窟定是穷开凿者智慧凿建。...



点击蓝字  关注更多

般若(bō rě),意为终极智慧。从名字上看,想必叫做般若洞的第二窟定是穷开凿者之智慧而凿建。

整体上来说,南响堂的造窟形式、装饰风格都与北响堂相似,只是规模较小。装饰上没有北响堂讲究工整,大概因为南响堂并非北齐皇家出资开凿的关系。

(南响堂第一、二窟外观)



(南响堂第二窟般若洞,窟门左侧)

(南响堂第二窟般若洞,南壁)

如果从损毁程度上来说,南响堂要大于北响堂——基本都是空空的石洞。个人认为是因为南响堂佛造像,尤其是菩萨造像,要比北响堂精美造成了文物盗抢者的青睐。

突然发现这也是符合佛家因缘的。

发现般若洞造像精美为因,遭疯狂盗抢为果;遭疯抢盗抢为因,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石洞为果;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石洞为因,想知道般若洞造像的精美为果;想知道般若洞造像的精美为因,寻找般若洞造像照片为果;寻找般若洞造像照片为因,发现般若洞造像的精美为果。





(南响堂第二窟,菩萨站像,现藏赛克勒艺术馆,172.5*51.8*42.9cm)





(南响堂第二窟,菩萨站像,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88.0*51*37cm)





(南响堂第二窟,菩萨站像,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8*56*35.5cm)





(南响堂第二窟,缘觉站像,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68*47*33cm)



(南响堂第二窟,弟子头像,私人藏品,29.2cm)



(南响堂第二窟,佛造像,现藏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47*35.6*16.5cm)

从这些收藏在海外各大博物馆的般若洞造像,可以看到南北响堂的区别:南响堂造像身形相对较“纤瘦”,给人以高挑的感觉,虽没有北魏晚期造像身形灵动;造像细节上处理相对要细致,菩萨服饰华丽程度有所加大。说明北齐工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显示出工匠主观意识在南响堂已可较为自由表现。

从服饰上来说,这几尊菩萨造像算得上是北齐较为成熟的作品;但从面部处理上来说,算不上邯郸地区发现的北齐时期造像的精品。

我们来看看青州佛造像博物馆收藏的北齐时期造像。







(菩萨造像,青州造像博物馆,北齐时期)







(佛造像,青州造像博物馆,北齐时期)

个人认为青州造像中北齐时期精品者多为北齐晚期作品。造像服饰上,我们南响堂造像虽没有青州造像繁复,但风格一致。造像面部处理上,我在《头像》那篇里已介绍过,响堂山头像中精品以及临漳造像博物馆收藏的头像,与青州造像不相上下。

有专家说北齐造像模式以青州为发源地,个人认为是有所偏颇的。毕竟我们邺城是北齐的国都。当然,是什么力量把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留在青州而不是北齐国都邺城,我是想不通的。留待日后慢慢琢磨吧。

由于不是北齐皇家出资开凿,南响堂造像细节处理手法以及装饰风格上,显然有很大自主权。工匠们开凿北响堂时被抑制的主观想法得以在南响堂发挥出来。虽然缺少了北响堂的工整大气,但南响堂随意自然值得称赞。

(南响堂第一窟)

也许这些小龛是后期添补的,因为不能进洞,没能仔细辨别。



(南响堂第二窟,中心柱南侧的千佛)

第一窟和第二窟,在入口上方都有一副西方净土图像的浮雕,这两幅浮雕都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早出现的净土图像,下一篇再仔细介绍。



(南响堂第一窟,西方净土浮雕)



(南响堂第二窟般若洞,佛会浮雕,现藏赛克勒艺术馆,120.8*338.6cm)

内容与题目是不符的,是因为自己已经用了六篇写响堂山了。而南响堂的浮雕和水浴寺又不得不写,自己也觉得过于拖沓。当然这样造成了只是片面的写了南响堂的一部分,许多东西没能写出来,比如刻经和碑记,还有整个响堂山唯一个北齐时期的头像等等,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忍冬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