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正文 第4章 名胜古迹妙联

 

------正文 第4章 名胜古迹妙联------



西山大圆觉寺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阑人在画图中。

大圆觉寺,即华亭寺。

此联笔下有景,景中有人。上联烟云岚气时有时无;下联雨中有晴,晴中有雨,浓淡相宜。把景写得幽静深邃。”拄杖僧“和“倚阑人“的出现,给画面注入了生机。读此联胜似观赏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西山华亭寺钟楼联绕寺千嶂,松苍竹翠;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华亭寺钟楼,在西山华亭寺一侧。

此联用笔洗炼,不仅勾勒出华亭寺钟楼周围的幽静、清爽。”出门一笑“风趣、幽默,写出了“海阔天空“的开阔胸襟。

西山顶达天阁石刻联举步艰危,要把脚根立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赵鹤清,不详。

达天阁,又称“龙门”,在昆明西山顶端处。此地由下向上,一路全是峭壁悬崖,所经之处,石栏石殿,桌几香炉,均由石刻成,鬼斧神工,堪称绝艺。还有这副石刻联,又添一绝。

联语明白如话,似乎在劝游人小心攀登。其实,语带双关,内含哲理。不仅指脚下此地,更切坎坷人生。

秀山还鹤楼联步步小心,谨防前头路窄;层层着眼,须知后面山高。

沈昭,不详。

此联言似行路中劝诫之语,意则含有处世做人的经验之谈。”后面山高“须着眼细看;“前头路窄“要小心慢走。

秀山公园联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古风古柏香。

秀山,在云南通海县南六十里处,又名青山、螺峰。

构思奇特,对联自然也就奇妙不凡。这副对联巧借秀山风物,撰成一副回文妙对,读时,上联前一个“青“字,可作“轻“字解;下联前一个“古“字,可作“鼓“字解。顺读倒读都有谐音之趣。

云南五华书院联鱼跃鸢飞,活泼泼地;日华云烂,糺缦缦天。

尹壮图,不详。

上联“鱼跃鸢飞“节自《诗经·大雅·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句。下联化用《尚书·大传》中载《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联内尤其精彩的是“糺缦缦“对“活泼泼”,把天和地写得活灵活现起来,可谓生花妙笔大理云天阁联异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杰阁遥临天半,上有天,下有天。

此联形象地将“异峰斜插水中”,让“杰阁遥临天半”。巧妙在联语中三次复描“水”、“天”,画出了“异峰“与“杰阁“的特殊地理位置。

大理鹤云寺联鹤立鸽王台,看道旁纸彩旖花,秋月艳于春月夜;云环狮子座,听院里金铙法鼓,中元闹似上元宵。

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这副对联把“中元“景色,从道旁到院里写得有色有声。全篇对仗工稳,词句雅丽秀隽。在联首嵌入“鹤云“二字,与寺名相切。

巍山圆觉寺联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远峰远刊,近峰近刊,人在山上观山。

此联重复用了“高”、“低”、“远”、“近”,使“阁“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让“峰“虚实相间,增加立体感。因此,创造了“画中有画”、“山外有山“的奇妙意境。

宾川悉坛寺静堂联去草搜奇石;留云补断山。

此联遣字用语别出心裁,“搜”、“补“二字奇妙尖新,不同凡响。作者巧夺天工,拔草“搜奇石”,拈云“补断山”。

昆明龙门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这副对联读来似乎无奇妙之处,但细想来却有寓意哲理含在其中。告诉人们要克服眼前困难,对前途应充满希望。读此联使人不由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川金华山石刻联邀来明月同观海;锁住闲云不下山。

上句“邀来明月”,下句“锁住闲云”,笔下功力非凡,堪为神来妙笔。

景东天华寺联看花明柳媚,有象文章,苦趣化为乐趣,妙妙听燕语莺啼,天然节奏,忧心变作欢心,呵呵雷文明,不详。

此联声色俱佳地把游人带进欢乐天地:看“有象文章”,苦化为乐,“妙妙”;听“天然节奏”,忧变作欢,“呵呵”。后面两个叠音词用得妙趣横生,增强了对联的欢乐气氛。有与没有,大不一样。

鹤庆镇江庙联景物望中奇,春柳迷眼,夏麦翻浪,秋稼如云,冬门破雪,变化四时,都觉眼前生意满;湖山分外好,银河曲抱,金斗暗堆,玉屏对峙,宝岫来朝,环围五里,应知醉后有情多。

这副对联构思巧妙,上联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下联嵌入了山水名“银河、金斗、玉屏、宝岫”,读后,确有“景物望中奇”、“湖山分外好“之印象。

石屏关帝庙联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三国魏、蜀、吴,呈三足鼎立之势。蜀国刘、关、张,虽三姓却情同手足、胜似同胞。此联所言即其中之意。

上联“笑”、下联“恨”,写出了关羽的爱憎。”异姓”与“同胞”、“三分“与“一统”联中前后出现,其义所指不同。”笑他人同胞异姓”,似乎是指曹丕、曹植,此处的“姓“可理解为“心”。”恨当年一统三分”,这里的“一统”指东汉,末年时分作魏、蜀、吴。前面的“一统”,指三国归一统为晋。此联中的同词异义之妙,值得品味。

昆明聂耳亭联酒罢客将归,翠海苍茫斜照紫;曲终人不见,素峰渺霭暮烟青。

聂耳亭,在昆明城北螺峰山南部山巅,建于1940年。

联语饱含缅怀人民音乐家聂耳之情,盼望“客将归”,可叹“人不见”。上下联后面短句,首尾色彩对应:“翠”与“紫”;“素“与“青”,更见对仗工丽,有“曲终”意无穷之妙。

云南丽江黑龙潭得月楼联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黑龙潭,位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象山脚下。潭水澄澈,玉龙雪峰倒映其间,堤上绿林蓊郁,景色异常秀丽雄观。潭边有“玉泉龙王庙”,乾隆御笔题有“玉泉龙神“碑记。潭中有“得月楼”,此联就悬于此。

上联三个“龙”字,把天地融于潭水倒影之中。下联三个“玉”字,不仅写出了潭水的态势,而且写出了它的神韵。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成都吟诗楼联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吟诗楼,在成都市碧鸡坊,相传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建,现已无存。

对联和诗一样,一字闪光,全联增色。这副对联妙就妙在以“香”、“活“二字为联眼,写出了人物的非凡和景物的秀丽。

成都杜甫草堂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栋高(1679-1759),字复初,又字震沧,江苏无锡人。清史学家。

杜甫草堂,在成都市西郊。

此联采用上问下答的句式,不仅切题,而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殿堂联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青城山,位于灌县城西南,因峰峦被碧树层层环绕,犹如绿色城廓,所以取名“青城山”。

全联除几种动物之外,其余的字,都反复重用。以静引动,静中有动。仔细一读,方知其中之妙。另外,此联从环境保护、维系生态平衡的眼光看,也不无可取之处。

青城山天师洞台榭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上联以“浊“反衬“清”,愈显心清。下联以“矮”反衬“高”,更见人高。巧意天成,让人叹绝。

成都文殊院门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利用佛门语撰联,自有佛门独特的情趣和韵味。

江津石门大佛寺联自在观,观自在,无人在,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如来佛,佛如来,有将来,有未来,究这身如何得来已过来如见如来。

钟沮芬(1847一1911),号耘舫,四川江津人。清末文学家,有“联圣”之称,我国最长联1612字的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就出自他手。

此联以佛家语写成,别具-格,特色自现。细细品味一番,联内蕴含一定哲理。

峨眉山清音阁联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占月浮。

此联上下句都是连谓式,“着”、“迎”、“腾”、“占“四个动词,给联语以勃勃生气,跃动了起来,好似身临其境一般。

剑阁县姜维祠联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姜维祠,在剑阁县的剑门关。

上联含姜维被剖腹剜心故事:姜维继诸葛亮遗志,思谋恢复蜀汉,事败被杀,传说剖其腹,心特别热,胆尤其大。下联含姜维与母亲通信故事:他归汉后,留在魏国的老母寄中药“当归“为信,他回寄中药“远志”,以图兴汉大业。

此联用词贴切严谨,嵌典自然生动。如一曲悲壮的挽歌,动人心魄。

四川都江堰玉垒关联架长虹于两岸;带二江之双流。

玉垒关,在岷江之畔,关前有竹索桥。

联语巧在数目字上作文章,“两”、“二”、“双”,都作“二”解,避免了重复雷同。且与此处景物相符合。

四川大渡河泸定桥联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境内,桥横跨大渡河。因桥身由十二根铁链组成,上铺木板,故又叫“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这副旧日题泸定桥联,用比喻手法,在河中倒影上落笔,“波底月”、“镜中梯”,形象贴切生动,只几笔把行人过桥的画面,跃然纸上。

陕西华岳庙联鸳瓦贴云霄,俯挹明星兼玉女;虎贲卧庭庑,犹强周柏与秦松。

华岳庙,始建于秦汉。

此联从华岳庙的鸳瓦飞檐写起,上联显其高峻入云,“明星”、“玉女“二峰即在脚下;下联现其古朴雄宏,“周柏”、“秦松“掩映婆娑。对仗工巧,耐人品读。

西安华清池联将军肝胆美人魂,寄迹芳池,想少帅陈兵,杨妃出浴;风雨湖山词客泪,感怀胜地,有杜郎高韵,白傅长歌。

此联围绕“将军肝胆美人魂”,既写英雄“少帅“之果敢,又写美人“杨妃“之妖艳,互为映衬。”杜郎高韵“是指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白傅长歌“是指白居易《长恨歌》。皆与华清池、杨贵妃有密切联系,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兴平杨贵妃墓联存何招怨,殁为招魂,地下应三思,当悲薄命人归李;曲谱长生,歌吟长恨,坟前诚一恸,自笑多情我姓杨。

杨贵妃,名玉环,本系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后为玄宗所有,可见红颜命薄做了李家牺牲品。”曲谱长生”,指清代洪异写的《长生殿》剧本,内容为李杨爱情故事。”歌吟长恨”,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联语紧扣李杨爱情悲剧,嵌典、嵌作,用以抒怀,文情并茂。此联点睛之笔在末尾二字:“李”、“杨”,巧点主人翁之姓氏,同时暗语笔者与杨贵妃同姓,饶有情趣。

华山玉泉院联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

严长明(1731-1787),字冬友,又字道甫,江宁(今南京)人。清乾隆年间举人,官至内阁侍读。

华山,五岳中之西岳,在陕西东部,华阴县城南。玉泉院,位于华山北麓,因有“玉泉“而得名。又因此院是旅游者登华山必经之路,故又称“华山之门”。

三峰三霄:指华山三秀峰,芙蓉峰、明星峰、玉女峰。三霄:指云空。

宝掌:即华山的“仙掌岩”。号称“华岳仙掌”,是“关中八景“之一。

此联华山名峰秀色集于一体,写出了华山的奇丽壮观。

陕西潼关城楼联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

潼关,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处,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城楼始建于后汉建安时期。

这副对联用笔简洁,用词精炼,高度概括了潼关的险要地势,“凭”、“抱“二字把景物写活了,真是关雄地险,妙语生成。

宁夏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

六盘山,在固原县西南,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

对比、夸张在此联综合运用,写出了六盘山的雄伟气势。

甘肃兰州五泉山联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凭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关来。

五泉山,在兰州市皋兰山北麓,因有五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蒙泉)而得名。

此联将长城群峰、清泉黄河摄入眼帘,山水如画,气派雄宏壮观,非大手笔难以为之。上下联未句,竟与潼关城楼联撞车,因城楼联无作者,不知撰联先后,所以,谁为因袭,已难以查考。

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

青海湖,古称西海,在青海省东北部。日月山,位于青海湖南山间。

这副对联匠心独运,在撰联手法上,采用了先分说,后合说的“分总法”。具体遣词用字时,又叠复、并字互现。上联“日”、“月“合为“明”;下联“青”、“水“并作“清”。联语既切碑名,又嵌湖名,真可谓无处不妙了。不过,以“海“对“上”,欠工。实为美中不足。

新疆天池联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

天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境内。传说这里便是王母娘娘的瑶池所在。

郭老在这副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比喻,上联将天池当“砚”,池水为“墨”;下联则把树木作“笔”,可谓别出心裁。

这里,还有一副长联,不仅两嵌“天池”,突出地名,而且对仗工稳,词句华美,令人百读不厌。联云:

飞鸿映天光,秋妍冬灿,屋脊冰场舞翩跹,锦雉低翔,银峰奇幻,天山竞关诗情艳,何须筑王母九苑;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葱,花丛野筵喝玲珑,金鳞荡漾,林涛歌喧,池水微寒浴兴欢,胜过游西湖三潭。

过复亭联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过复亭,在新疆伊犁,前清为犯事官员谴贬之地,其地有过复亭。该亭为谪往该地官员游憩而设。

上句取《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句,省去为首“君子之“三字。以“过“为始,与下句首字“复”,切“过复“亭名。下句取《易-复》卦原句。对句集经传语,天造地设一般工巧。

沈阳北陵公园联白马无言,空驮数百岁月;青松有恨,曾记几朝兴亡。

此联颇具特色,从园中景物“白马”、“青松“着眼落墨,并赋予其灵气人感,一下子,把景物写活了。”无言“方“空驮”;“有恨“才“曾记”,遣词准确,不同凡响。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正文 第5章 戏谑妙联(1)------

东坡斜安石过此墙东坡斜矣是置安石过也相传,苏东坡与王安石一次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即出此上句,以戏东坡。苏东坡仰天大笑,就题吟成此妙对。

嵌名为巧,语带双关尤妙。

柳丝常伴钓丝悬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有一天,黄庭坚和苏东坡在松树下饮酒下棋。忽见一松子落入棋盘,苏东坡灵机一动,以此出句,黄庭坚未等三步棋走完,指着河边钓鱼者,对以下联。

此联看似无奇,妙在其中。上联“松子”、“棋子“皆为子;下联“柳丝”、“钓丝“皆为丝。

三步对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就在同一天,苏东坡和黄山谷边饮酒边下棋,不觉已是日落西山时。黄山谷以曹子健能七步为诗,让苏东坡对三步联。黄先以晚霞吟出上联,拉着苏就走,想让他三步对不上受罚。苏猛一松手,他竞跌了黄一个仰面朝天。趁此时,苏吟出了下联。二人相对开怀大笑。

上下联都是以景得句,巧在均嵌入词牌名《满江红》和《普天乐》。

风自浪兴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一日,黄庭坚与友人同游浸月亭(今烟水亭),亭中有一香客正在吸水烟。同行友人即景生句,请黄庭坚答对。黄才思敏捷,想起汉朝灌婴所掘的“浪井”,随口对出下联。

上联从“烟”、“水“着意,切眼前烟波淼淼、水光粼粼之景。”烟从水起“语带双关,既指水波,又状吸水烟。下联以“井“对“亭”,出奇之笔在一反常态,不言浪随风起,却说“风自浪兴”,让人击节称妙。

醉汉骑驴艄公摇橹醉汉骑驴,点头颠脑算酒账;艄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相传,秦少游和妻兄苏东坡同乘一叶小舟,舟刚离岸,东坡观见岸上一个骑驴醉汉模样,破涕为笑,吟出一上联。此时,秦少游见舟末摇橹艄公的神态,十分有趣,即对下联。

语言形象逼真,联想自然贴切。神态姿势,幽默可笑。

戏评秦观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苏轼对秦观词作只知吟风弄月,缺乏社会内容的创作倾向,很想批评一番,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写了此联赠秦观。

“山抹微云”、“露花倒影“分别是秦观《满庭芳》和柳屯田《破阵子》中的词句。以其人之句戏评其人,倒也俏皮滑稽。

黑白炭嫩老婆黑黑白炭;嫩嫩老婆。

冬日,苏东坡好友黄庭坚踏雪登门,探望刚办过婚事的苏东坡。一进门,只见苏东坡正围着火盆烤火。兴致突来,即指着烧乏的炭吟出上句。苏东坡正在寻思对句,忽见娇妻从门口走过,眼前一亮,心想:何不以新婚妻子戏对?于是,笑着对出了下联。黄庭坚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连声称妙炭是黑的,燃烧已尽时变成白灰。”黑“与“白“反意对比。我国民间,不管是刚过门的新娘,还是多年的妻子,皆习惯称“老婆”。”嫩“与“老“亦为反意对比。虽是“无情对”,但却颇富情趣,妙不可言。

兄妹戏对长兄门外迎双月;小妹窗前捉半凰。

有一天,黄山谷应约到苏家做客,东坡出门迎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吟出一对句,苏东坡脱口对出了下联。

“双月“即为朋;“半凰“恰是虱。拆字手法新颖。

考苏小妹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相传,苏门兄妹一次聚在一起,苏辙问苏轼:“小妹近来学识有何长进?“苏轼日:“待我当面考她,便知分晓。”于是,苏轼出对题让小妹应对。苏小妹不慌不忙,眼瞅门外走来的春芳丫环,对成此巧联。

词语典雅,对仗精当。上下联内,各自妥帖地嵌入三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

女又可称奴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有一天,佛印和尚登门拜访苏东坡,门上遇上苏小妹。小妹出句开佛印的玩笑,佛印一听,接着也反戏小妹一联,合成此妙对。

上联巧拆“僧”、“佛”;下联巧拆“婢”、“奴”。联语又恰恰切合各自身份,极妙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处知己,时常往来。这天,佛印在小妹房内,见东坡正给小妹煎药。想必是小妹有所不适,便出句逗趣,以趣宽心。小妹性直口快,立即对出了下联。苏东坡在一旁听了,不禁大笑。

上联语句优美,好像一幅轻纱佳人图,淑雅有致。下联流畅利索,犹如一张僧人风俗画,俗而不粗。尤其“浪浸葫芦”,形象传神人间天上两婵娟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八月中秋夜,苏小妹陪同兄长东坡及佛印和尚,在湖心亭赏月。这时,小妹吟上联让佛印对。佛印和尚仰望明月,对成此巧对。

此联巧在不仅遣词造句,而且还有算术在内。上联“千“是“五百“的二倍;下联“两“也是“一个“的二倍。”人间天上两婵娟“一句,想象奇特,大胆跳跃,堪称传世绝句。

新郎戏新娘微笑吹灯双得意;含羞解带两痴情。

相传,苏小妹洞房之夜,三难新郎秦少游,已成千古佳话。然而秦少游进了洞房,口拈一联反戏新娘之事,知者不多。这副对联,就是二人在花烛下对成的巧联。

“微笑”、“含羞“将新郎与新娘的特殊心情表现出来。对仗甚工。

为瓦价以摇头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苏轼和书僮一起出游,行至一渡口处,见船家与一船客因船费发生口角。于是,书僮得此上句,请苏轼对下句。苏轼环顾四野,只见河对岸有座瓦窑,几个人正在摇头晃脑说话,大概是为买瓦向窑主讨价还价。立即以此对了下联。

“港口“与“讲口”,在当地方言口音上“港”、“讲“同音,“讲“读作“港”。下联中“窑头“和“摇头“同音。相比之下,下句比上句略胜一筹,不仅切同音之妙,而且形象地道出了卖瓦买瓦人的形态,毫无牵强附会之嫌。

陈亚有心蔡襄无口陈亚有心终是恶;蔡襄无口便成衰。

陈亚,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北宋咸平进士,擅长作诗,为人滑稽。

一次,他与同僚蔡襄在金山寺相会畅饮,喝到高兴时,蔡襄出联戏之,陈亚一听,随口反戏蔡襄,对成此联。

上联拼字:“亚“有心,则是“恶”;下联拆字:“襄“无口,便成“衰”。拆饼自然,足见功夫。

一月日边明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宋朝徽宗皇帝(赵佶)曾为爱妃筑了一座梳妆台,上有假山鱼池,奇花异卉,十分别致秀丽。一夜,徽宗和爱妃在此赏月,并吟成此妙对。

上下联拼字精当,毫无雕琢,而且下联比喻新颖,皇上为日,爱妃为月,二人相依合成明字。此联很可能属文人拟作,出手不凡。

有一统乾坤在手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

一次,朱元璋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句嘱对,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马上对出了下联。

对仗工稳。上下联句末处,尤为精彩。语气之大,切合身份,令人叫绝。

藕节为对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朱元璋号称“对联天子”,有对对子嗜好。一次,他微服走在金陵街头,见一藕农卖藕节。他凑上去,拿起一节洁白的藕,口出上句。藕农一听,觉得有意思,也不知道面前的是当朝皇上,即对了下句。朱元璋大喜,亲封藕农一“祭酒“官。

“西子“指春秋美人西施女。”比干“指商末大臣比干,被纣王剖心而死。此联嵌典自然,上以“臂“比藕节,下以“心“比藕节的断面,贴切非常。

“噐“与“来“四口兴工造噐成,口多工少;二人抬木归来晚,人短木长。

丁逊学,不详。

明朝初年,吴文泰与好友丁逊学一同去买木头。俩人很早就去了,很晚才抬回木头来。在请木匠锯木头做家具那天,吴文泰想出上联对句,念给丁逊学听。丁逊学很快对出了下联。

这是一副拼拆字联。上联“四口“一个“工“拼成“器“(古时写作噐),又拆为“口多工少”;下联“二人“一个“木“拼为“来“(繁体字来),又拆成“人短木长”。前拼后拆,构思奇巧,拼字采用形体组合法,拆字则用的是会意法,尤其是“人短木长“把“来“字形象化了,幽默多趣。

竹短无书长有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门口题写一副春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当地乡绅见了,大为不快,即令家丁把对面山上的竹子砍去了。解缙有些好笑,提笔在上下联各补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乡绅一看,更为恼火,急令家丁把竹子连根刨掉。解缙挥毫又在对联下再添一字,改成了这副对联。乡绅这回看了,干生气没办法。

上联写“竹”,下联写“书”。两次补字改联,既写出了乡绅的愚昧可笑,又表现了解缙才思敏捷,随机应变,用对联戏弄了乡绅。字词反意对比,更显得幽默风趣。

“活蛙“对“死虾“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有位钦差大臣途经江西吉水,想当面见识一下“神童“解缙的才气,派人将解缙找来。钦差见他穿一件绿衣,便出联戏之,没想到解缙不客气地反戏了钦差。

以“蛙儿”、“虾子“借喻对方,形态描摹得惟妙惟肖。上联“蛙儿“与“娃儿”;下联“虾子“与“瞎子”,有谐音之妙。更有甚者,上联说的是活蛙,下联言的是死虾。更胜一筹贤人进道者来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一看,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三字,巧用了谐音字:“贤”、“道”,使原来的对联换了口气。可见这位对联大师的生花妙笔非同一般。

“残棋“对“旧画“旧画一张,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又一日,解缙与一老者对弈。那老者见解缙年少,故意戏谑他,指着墙上一张旧画吟出上联。解缙听罢,明白老者在有意戏弄自己,于是,不露声色地指着地上的棋盘对出了下联。更使老者吃惊的是,解缙此时走了一步怪棋,让他损兵又折将,自觉脸上无光。

联语自然,毫无牵强之感。四“不“对四“无”,倒生出几分妙趣。

鱼儿伞燕子帘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一年夏天,祝允明与唐伯虎塘边散步,唐即景得句,祝对成此巧联。

联语几乎都由名词构成,给人一种形象群之感,读来画面层次多,而且清晰分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鱼儿伞虱子巢池中莲叶鱼儿伞;被里棉花虱子巢。

前面唐伯虎对题又有这样一种传说:

一日,唐伯虎在池边闲游,观见鱼儿成群结队在荷叶下游来游去,恰得上句。自觉有趣,便自言自语吟着上句,思索寻觅下句。这时,从他身边经过的一个乞丐对出了下句。

上句巧以“莲叶“比作“鱼儿伞”;下联把“棉花“喻为“虱子巢”。若非乞丐恐对不出这样俏皮的下联。联语自然贴切,脱口而来,不着一点雕琢之痕。

小夜初入二三分雪降春前,今宵不知五六出;梅开岭上,小夜初入二三分。

传说,文征明新婚之日,宾朋满堂。风流才子祝允明既是文征明的好友,又是新婚大媒。人们提议请媒人给洞房题副妙联,博众贺客一笑,以为快事。祝允明满口应允,他见室外白雪纷飞,胸有成竹地挥毫写下了这副对联。

祝允明一生喜谑,此联撰得也颇有谐趣。细细品读,妙不可言。

论文谈学流水高山,君是知音客;论文谈学,侬成入幕宾。

相传,明代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混进了王秀英的闺房,谎称为祝允明之表妹,使王信之不疑。王小姐即出上联,周文宾对了下联。

巧将“文宾“之名藏嵌于联语中。

杨花入砚燕子穿帘点点杨花入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双双燕子穿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与上一联同时,王秀英又吟一对句,让周文宾对。周文宾即刻对出了下联。巧以物象点化对方,含蓄风趣。

死水活鱼游假山真鹿走;死水活鱼游。

相传,唐伯虎看上了华府丫环秋香。为了见到秋香,他乔装改扮人了华府。这天,他见华太师正出对题,以试儿子的才学,儿子学无进步无言以对。唐伯虎一旁脱口对出下联。

联语巧用反义衬托,更显鹿“真”、鱼“活”。

赏风赏月赏秋香十口心思,思国思民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唐伯虎在华府内,当了书童。一日,华太师把他叫在面前,出上联试其才智如何。唐伯虎对答如流,合成此妙对。

此联拼字、顶针、重复兼而有之。妙就妙在上下联各具特点:上联切华太师的身份;下联嵌入了“秋香”,更切合唐伯虎的心理。

刘伶不留零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唐伯虎与友人对饮,喝得酩酊大醉。友人视他那醉样,得一对句。待唐伯虎酒醉方醒时,吟出对惧戏之。唐伯虎一听对对子,立即睁开眼,抓起空酒壳倒了倒,对出了下联。

贾岛:唐代晚期诗人。刘伶: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着称于世。

此联巧借谐音:“贾岛“谐“假倒”;“刘伶“谐“留零”。饶有风趣。

铜钱越捉越多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群进群出;柜里铜钱,犹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有位丝绸店老板请唐寅写一副昭示生意兴隆的门联。唐寅落笔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老板不太满意,心想:生意人就是要多嫌钱、发大财,若只是生意如春意,那么春天一过,财源不就中断了吗?唐寅一眼看出了老板的心思,于是,提笔又写了这副对联。

联语形象生动,幽默可笑,让人读之喷饭。但唐寅给老板戏题此联,其中也有几分讽笑之意。

庄子汉书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陈道复(1483-1544),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画家。

一次,陈道复与唐伯虎偕同出游,走进一座花园,唐出句让陈对。陈也不作答,拾起一粒灰块,在墙上写出下联对句,二人相视大笑。

此联巧在末尾,有一语双关之妙。上联中“庄子”,一是说庄园,二是指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下联中“汉书”,一是说汉子写。二是指东汉史学家撰的《汉书》。

妙联配佳偶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辜;天香阁上,二冬叙情夫为天。

文必正,不详。

明朝,洛阳才子文必正,一心爱慕天官府内霍小姐。于是,仿效唐伯虎访秋香事,不惜忍辱卖身,化名到霍家为仆。一日,文必正以送花为名,到绣楼见了霍小姐。二人一见倾心,只是小姐不知文必正的才华高低,便口吟上联试之,文必正当场对出下联。小姐暗自高兴。后来,二人终结良缘。

“一”、“史“拼作“吏”;“二”、“人“合为“天”。上下联皆用二字拼合法,恰有二人配偶结亲之趣。另外,上下联首尾二字相同,前后呼应,更添妙趣。

阁下李先生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明代着名小说家冯梦龙所着《古今谭概》中记载了李东阳所对此联。上联是一位客人出的,让李东阳对下联。李东阳巧妙地把客人称呼他的“李先生阁下“前后颠倒了一下,变成了“阁下李先生”。

下联对句不仅与上联对得工整,而且字字皆有双关妙趣:“阁下“可当称呼,可指方位。”李“是姓氏,也是桃李之李。”先生“既是称呼,又可解为生长在先。此联虽然说是一副“无情“对,但是仔细想来,字字“有缘”,并非无情。

因污巧改联浊酒赏新荷;丹砂访旧友。

沈石田,不详。

明李晔《草阁集拾遗》载:有人以集句联“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乞沈石田(周)挥毫作书。沈铺纸蘸墨,刚写毕“酒“字,不慎纸玷墨污,只得另易联句。沈灵机一动,即以荷花新开题为“浊酒赏新荷”。下句也巧妙地改作“丹砂访旧友”。这样随机应变的改对,可谓神来之笔。

“对锯“与“出蹄“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牲怎得出蹄。

陈震,字启东,明代人。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作者:李宏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52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