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四:健商保证智慧(上册)》:第2章 健商(HQ)改善身心健康的财智与技巧(2)

 

------第2章 健商(HQ)改善身心健康的财智与技巧(2)------



现在的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确实需要接受更多的训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但这对他们来说,都不容易。想像一下,医生有时要把坏消息告诉病人;遇上不愿透露实情的病人,医生还得一点点套!被病人问及从别处得到的治疗(例如辅助医疗服务)时,医生的意见还必须不偏不倚。有时,医生或其他医疗人员在问病人一些敏感问题时,必须小心谨慎。全科医生也许需要了解你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经济状况,来分析你的治疗风险与好处。然后,你们还要共同决定该怎样做。这是最理想的设想,但是大部分医生都很繁忙,能这样做的实在不多。事实上,大多数对医生的投诉都是沟通不好造成的。在新的健商世界,这种情况将得以改变。那些懂得保健、能自己把握健康的人无需再挤在候诊室里。传统的家长式医生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我们正一天天地迈进以消费者为主的时代,你和医生在医疗保健中结成伙伴关系。这是一个巨变。

证据医学是当今医学领域的革命之一,越来越多的医生拥护这场改革。它的最基本意思是,医学要跟上发展的步伐。牛津大学医学教授戴维·L萨基特(DavidLSack-ett)是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证据医学定义为“在进行病人的个体护理时,自觉地、详细地、明智而审慎地利用目前最可靠的证据”。证据医学还试图寻找新的方法,验证治疗手段是否能增进患者的健康,以增强医生的信心。

证据医学的观点是医疗决策应当更清晰地反映科学研究的结果。它不赞成医生诊病凭直觉,而要求医生有新的素质。普通医生、实习医生或外科医生不仅要掌握一流的医学技术,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懂得查阅医学杂志,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嗯,这个我在医学院已学过了”的说法是不够的。因为新的医学知识不断出现。现在,任何医疗方法都必须经过最新的科学手段验证。另外,有个稍有争议的观点认为,医生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对当前最佳的医疗实践了解得就越少。

证据医学目前尚处于萌芽期,但在向医生咨询建议你多请教医生。健商高的患者会问:“您相信证据医学吗?”如医生表示相信时,可以接着问:“这种医学的最新科学证据是什么?有没有经临床实验验证?您研究过有关的最新医学文献吗?”

我们拥护证据医学成为我们未来的工具。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健商的根本,不管你是医生还是患者。

三、认识你的心理健康

人类超越于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有思想、有情感,并通过努力奋斗取得成功。因此,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就必须保证个人的心理健康。

人类的本质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有思想、有情感,并通过努力取得成就。因此,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就必须正确认识个人的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标准

目前,心理健康判断标准众多,还缺乏公认的标准。下面我们选择几种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标准作介绍。

(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美国学者提出的标准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

能悦纳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虽然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意,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既能认同别人而又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大家是相同的、相通的;而且能和别人分享爱与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并能多方寻求信息,倾听不同的意见,把握事实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能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效率。

(3)中国学者提出的标准

中国着名学者王效道在其主编的《心理卫生》中提出了判断心理健康的三项原则:一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二是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三是人格的稳定性。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水平的7条评估标准;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等。

中国另两位着名学者王登峰、张伯源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一书中,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整理,提出了八条心理健康的指标: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③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⑥人格完整和谐。

⑦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⑧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几种心理健康标准尽管表述方式不完全相同,但在重要的方面本质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相对来说,我们认为王登峰、张伯源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归纳和表述两方面都比较好。

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的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①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心理不健康。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要持续多久才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②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但心理健康与病态之间很难找到确切的界限,因而在有些情况下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

③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判断都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态,既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将来,但与过去和将来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有发展的眼光。

④上述心理健康标准仅仅反映了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境界。每一个人都应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2.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

假如心理病态和心理健康之间可以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的话,无论是心理病态还是心理健康从程度上来看都有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可依程度划分为多个等级,例如:在心理病态的范围内,起码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在心理健康范围内,起码可以分为基本健康、相当健康、非常健康三个等级。我们进行心理保健的任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或层次:初等目标是使已经属于心理病态的人得以摆脱;中等目标是使尚属心理健康的人免于陷入心理病态;高等目标是使已属心理健康范围的人达到更佳的健康状态。从心理保健的角度来看,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但就重要性而言,它们是有差别的,是依次变大的,这就决定了心理保健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高等目标上。在人群中,按目前的标准看,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人占绝大多数,但在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未能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研究这个绝大多数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那就等于中等目标也同时实现了。

以往提出的众多心理健康标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包括心理健康所应达到的最起码要求,也包括心理健康有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例如: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写就应算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要重点实现心理保健的最高目标就要先研究心理健康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最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认为,主要应有下列几个特点:

(1)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很顺利的,在顺境中能热爱生活是不难的,但在逆境中也能热爱生活则是很难的,这需要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平和修养境界才能做到。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深知他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不会为此而怨天尤人,他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更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些他能够改变的地方,同时,也更容易适应那些他所无能为力的地方。他不仅热爱轰轰烈烈的生活,同时也热爱平凡普通的生活。当他作为售货员站在柜台前,千百次地用同一套言词为顾客介绍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当他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年复一年,教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懂得“加、减、乘、除”的时候;当他在家里每天都得做出一日三餐的时候……对这些他眼前必须得做的事情,他不会感到单调乏味、心烦郁闷,他会感到它们之中包含着无尽的乐趣,甚至还会发现其中具有某种崇高的意义。在他的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会为某种崇高的理想或信念自愿贡献和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决不会因为个人的失败和挫折而糟蹋生命或抛弃生命。

(2)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

因为他站得比较高,因而看得比较远,更容易从宏观上、本质上认识生活、把握生活,所以自然容易具有宽阔的胸怀。他对人对事都善于宽容,这种宽容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态度,而不是勉强或违心的表现。他不苛求于事,也不苛求于人(包括他人和自己),只争取尽可能的好,而决不会去追求十全十美。所谓小事本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在这里指的就是个人的一切事,在他看来,个人的事再大也都是小事。升学考试失败也好,失恋也好,顶头上司不欣赏自己也好,有人在背后造谣或拆台也好,生意赔本也好……都不会使他陷入烦恼不能自拔。

(3)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

他也有欲望,别人所有的各种欲望他也都有,最大的差别主要在于他的欲望是适度的。他不会让任何一种欲望无限地膨胀,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他不排斥物质生活,但更注重精神生活。他不排斥应得的名利,但他从不把名利看得太重,始终是名利的主人,而不是名利的奴隶。他也需要赚钱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对合理的劳动所得通常他也不会嫌多,但当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他就不会把积累个人财富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绞尽脑汁了,他更关心的则是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怎样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他乐于关心社会的利益、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他渴望通过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来建功立业。

(4)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既清楚自己的长处,也清楚自己的短处;他深知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一无所能的。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心里充满自信。他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同时也知道怎样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来创造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他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有可能屡遭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不会因感到一败涂地而从此一蹶不振,他可能会调整前进的方向,但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也不会从根本上认输。

(5)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

他和所有的人一样,喜、怒、哀、乐、忧、恐、惊各种情绪样样俱全。他的特点是一般不会因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以及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过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他的情绪波动持续的时间短;他生活在现在,他的情绪反应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他的心境的基调是轻松愉快,即使是在较严重的问题或较大的困难面前也常常如此,正所谓: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心不跳。

(6)善与他人相处

他很清楚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最亲密的人)都有着明显的缺点,他们或者自私、或者小气、或者爱嫉妒,但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优点。他对人怀有广泛的爱心,善于容忍和忘记别人的过失,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当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由衷地乐于牺牲个人的利益。在集体中,他始终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享受独处的超然,他不会为讨好别人而违心地做一些事情,不会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接纳而不顾原则地盲目附和。他不拒绝他人的帮助,但他不依赖他人,因为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经常愿意帮助他人,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因而他并不希求得到等量的或超量的回报。他可以和各种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善于享受独处的超然。凭着自然、真诚、热情和理性,他往往会获得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好感,但他并不期盼人人都能理解他、人人都说他好。

(7)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

他判断和评价事情不会绝对化、极端化,不会以偏概全。他会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会去抗拒。

他能坦然地面对各种变化,因为他知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事物的生、变、灭都是事物内外各种相关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各种条件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事物本身的变化就是必然的,因此,他会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条件和利用条件以便能把握变化的方向。对那些自己难以有所作为的变化,他会去接受它、适应它。他可能会因车祸而下肢瘫痪,但他不会整天愁眉不展,哀叹自己的下半生彻底完了;他的头发会一天比一天变白,他脸上的皱纹会越来越多,但他不会为年龄发愁,他会去追求心理上的年轻。正当他准备与未婚妻结婚的时候,她突然告诉他:为了出国,她已经决定嫁给一个“老外”。他为此可能会感到有些气恼和伤心,但他不会弄一瓶浓硫酸泼在她的脸上,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一生的幸福被彻底毁了,更不会为此痛苦得无法自拔而自杀;反而,他会认为这并非是坏事,相信自己的爱会找到合适的归宿。

他永远立足于现实,以现实为中心,他对现实的存在和演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力、洞察力和预见力。他通常会有比较远大的理想,但他的理想始终植根于现实的土地,他是依据现实来确定目标和方向的。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4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3章 健商(HQ)改善身心健康的财智与技巧(3)------

上述几条在心理健康达到良好状态的人身上通常都是同时具有的,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最为重要。有了健康的认知模式,他就自然会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也自然会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也自然会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也自然会充满自信、善与人处和保持情绪的稳定。

总之,心理健康者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自然、接受生活现实。这种态度使他们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减少或削弱了冲突、斗争以及选择时的犹豫和矛盾。许多问题被淡化了,与其说解决了这些问题,不如说看清了这些问题。许多问题并非是固有的问题,而是被“病人制造的”。在心理健康者看来,许多表面上不可调和的斗争不再是斗争,而是快乐的协作。

以师生关系为例。健康的理解应是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不是对权威和尊严的威胁。一种是自然的坦率,一种是做作的尊严。前者不容易受到威胁,后者则容易受到冒犯。采用第一种做法,教师用不着装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用不着威吓学生,也不必摆教师的架子。这样在课堂的气氛里,就没有猜疑、小心、自卫、敌意和担心。

心理健康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不仅有很高程度的个人化,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化,有着对人类的更深刻的认同。在他们身上,欲望与理性相吻合,自私与无私融为一体,工作与娱乐界线分不清,他们既是最成熟的人又保持着孩子的天真和诚实,既很讲道德又保持本能的欲望。也就是说,他们的本我、自我、超我是相互协调的,很少冲突的,而神经病患者则恰好相反。

3.精神压力与健康

精神压力,在医学上称作“应激”,是指机体对那些可以引起体内平衡失调的刺激的反应。它是一种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应,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反应的强度是依刺激的性质和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

引起精神压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①客观因素

又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实质环境包括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如地理条件、气候、意外事件、疾病、亲友尤其双亲的生离死别。在一年级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变迁而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家庭关系、社会规范和限制以及人际交往、专业兴趣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不适应、不协调,从而限制或阻碍大学生动机活动的实现,造成精神压力。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们经受社会环境的变迁较大,对个人动机的形成和实现产生的障碍远比自然环境所引起的多,而且影响也更深远。

②主观因素

包括个体生理条件、心理素质以及个体对挫折的耐受性。个体生理条件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智力、能力和生理缺陷等。生理条件所造成的限制,常可导致学习、就业、交友和恋爱以及自尊心的受挫。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有人曾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最难忍受的是:被人轻视,才疏学浅,庸庸碌碌”。

(2)精神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

①焦虑

焦虑是由内心冲突而造成的持久痛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投入行动。它同时伴随交感神经系统的适度激活,对人的适应环境是有益的。而过度的焦虑却使人不能准确观察现实,也就不能作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从而导致适应和应对的失败,致使下述的情绪反应接踵而来。

②情绪反应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愤怒与激动,往往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对人怀有敌意,甚至有攻击的行为反应。另一种表现为忧郁、悲伤、失望、绝望等,通常是屡经挫折所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严重干扰人的认识活动,甚至造成认识功能障碍。有时在消极情绪与认知障碍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还可导致自我评价的丧失。当事人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对一切均不感兴趣。严重者会导致自责及自杀作为。

③自我防御反应

由于精神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人们常常采用一种自欺的、歪曲实际的自我防御机制来对待现实,以减少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常见的如癌症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在强烈的焦虑和惊恐下,开始怀疑医生的诊断,采用的是“否认机制”患者还可能变得凡事不分大小,一切依靠家人或医护人员,采用了“退化机制”;有些病人把对医生的不满转向护士表露或转而挑剔伙食等,采用了“转移机制”。

自我防御反应有益于维护心理上的安宁。否认机制可为病人赢得必要的时间,以便最终接受严酷事实;退化机制也可帮助病人接受病情;转移机制有助于发泄内心的不满。但“否认”可能导致诊治的延误;“退化”使病人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康复后承担社会职责;“转移”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经常应用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对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精神压力的致病模式

生活事件(如离婚、失恋、亲人突然死亡等),往往使人们原有的生活轨迹发生偏离,使原有的人际关系发生动摇,使原有的心理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疾病。物理性刺激(如噪音、高温、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和社会心理刺激(如个人的行动目标受挫,原有人际关系受到破坏,别人的误解,歧视和误会),也将影响健康,导致疾病。以下是精神刺激的致病模式。

据美国一组报道,门诊病人中65%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35%是在情绪不好的状况下发病。又据报道:500名患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由于情绪因素造成的占74%。随着认识的深入,心理因素的病因学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4)适当的精神压力是有益的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压力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由于饥饿的压力,使机体有寻求进食的行为。由于有维护自尊有关的压力,学生有努力学习的行动。由于压力产生体内一系列生理反应以适应客观的要求——参加剧烈运动竞赛、生动而又紧张的辩论、考试时敏捷而又精确的思索。幼年时的一定程度的压力对于正常的适应性行为的发展是必需的。所以压力并非都是坏事,问题在于怎样使压力为你所用。

压力可以有益于自己身心。锻炼身体时躯体受到的压力会增强肌肉力量。心理上的压力可以增进友谊,促成婚姻和建立家庭。艺术上和企业上的创造,常常得益于精神压力。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多难兴邦”。危机和压力可以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认清造就我们的环境,认清自己的弱点,认清自己的需要,这就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使自己变得成熟。如果没有经历危机,就不会有这种机会。

美国经济学家伯纳德·巴鲁(BernardBaruch)曾经说过“失去机会是人生的最大痛苦”。人们可以从一起婚姻破裂、一笔复杂的商品交易、一种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或从一件私事的了结中学到东西。磨难可能使人精力耗竭,但是也可将人推向成功。精神压力的后果好坏,取决于我们对它怎样驾驭。当人们以最大努力去进行一次挑战性任务时,身心负荷将会加重,但同时自尊心、自我效率和感情的自我控制都会增强,这就是有成就的人的奥秘所在。

(5)“压力为我所用”的基本策略

①善于组织

事物组织得好,就能使你对事物有了预见性,从而帮助你掌握事物的变化,处于主动地位。相反,失去对事物的掌握就会陷于重大压力之下。当你能够掌握周围变化时,压力就随之减少。

②危机中找机遇

处理精神压力而不招致不良的生理后果的人,都把危机看做机遇。所以在面对某些坏事时,你应该想想怎样借此使坏事变成好事。如果你能把精神压力当做老师而从中学习,你就能减少精神压力。

③创造一个能减少精神压力环境

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感觉和行为。当环境能形成庄重的气氛时,许多难办的事都变得好办些,人们也会变得客观,并能把精神集中于工作,从而使工作富有成效。不协调的环境能使人厌恶工作。

④掌握自己的命运

要想成功,第一步就要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步则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决定采取现实的行动。不被压力所压倒的人,能把危机看做是挑战和机遇。

⑤给意外事件处理留下所需时间

人生中诸如死亡、疾病、挫折和失败等难以意料的事件,常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不利影响。虽然人们完全有能力处理这类事情,但需要有足够时间去认真分析危机,去重新安排内部和外部应对的办法。

⑥不要拖拉

考试前不抓紧复习,就会增加焦虑,使精神压力增强。

如果拖拉,就不可能有时间来充分调谴自己的应对手段,对于意外事件的出现就更没有时间去对付了。

⑦忘却过去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今天是开创自己日后生活的第一天”。

⑧慎于择友

乔治·埃里奥特说过“成就之道在于择友”。好的朋友可以为你排忧解难。有一批可依赖的人与你在一起时,会使你感到不是孤军作战,因而能承受更多的压力。

4.心理障碍与健康

心理障碍或异常可分为六大类。现结合人常见的表现作简要介绍,以便具有相应特征的人能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以指引他们去寻找咨询、诊治和支持,及时解除痛苦,消除无谓的忧虑,从而以健康的身心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

这类异常包括行为偏离、人格病态、性行为变态,以及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不良适应性反应。它可以是固定的,持续的,也可以是一时性的。这类异常并非精神病。当事人智力正常,意识清楚,对自己行为具有责任能力,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能负法律责任。

①行为偏离

这是指没有精神失常症状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着地异于常态,且妨害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这主要包括饮食方面的怪癖行为、酗酒、吸毒、药物依赖、以及某些过失行为(如敌视权威行为、盗窃行为、诈骗行为和拉帮结伙行为等)。

②人格障碍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4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四:健商保证智慧(上册)》

作者:王英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四:健商保证智慧(上册)”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524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