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如月看多时——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盛开,不是所有约定的人都会到来。我知道,是流星赞美了黑夜,鲸鱼安慰了大海。...



上次的游记有意见说图太少字太多,我表示接受。所以首先强调,这次几乎全是字,毕竟观后感,虽然不太正规。

我的笑点和泪点都很低,太复杂的情绪太累并且不容易控制所以并不喜欢,尤其讨厌忧郁。因此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文艺或者小清新的爱情电影,特别是国产的和王家卫拍的。这次是被人以“汤唯黑乖,真的”这样的理由拽去电影院看《北京遇上西雅图2》(没看过1),原本以为会很无聊,结果没想到中途两度哭得稀里哗啦。我平时也不太会认认真真的好好说话,但现在我决定写点儿什么。电影里每一句诗词的梗我都能一口接上,准得连我自己都目瞪口呆,大概这就是共鸣。

好了,下面开始我要好好说话了。

题目出自黄仲则的一首诗,天上没有月亮的时候,一颗孤星明亮得如同月华,流泻千里。

电影里那个骗姣爷感情的渣男说了这么一句话,“很久没有人陪我谈诗了,上个世纪末是最后的浪漫,这个时代,诗人已经死了。”

这是一个无诗的时代,或许是因为你好不容易爬上了牛背山,经历了臭烘烘的帐篷、因为缺氧和通宵的头痛欲裂,最后却依旧没有看到云海和日出,原想引吭而歌于是张口结舌;或许是因为你千里迢迢来到箱根,却因为地质活动加上大雾迷漫,最终也没能亲眼见见富士山,本已诗兴满怀却又提笔难言;晚霞太少,晨星寂寥,付出太多,期待太满,而现实却太多遗憾,于是我们多少都心存怨怼。不曾注意路上的花、脚边的沙,未能活在饱满的当下,倘若尚有一缕诗性未泯,往往只言片语便足慰平生,一星如月看多时,这句话用来形容这样的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片子是为了纪念海莲汉芙诞辰一百周年,长居纽约的她和伦敦的书店老板法兰克通信二十年却始终不曾见面。她把这些书信编成了《查令十字街84号》,被称之为“爱书人的圣经”。焦姣和Daniel的情缘便从这本书开始,从误会发展到鸿雁传书,相近最后相逢。

焦姣总说自己活得有点儿乱,于是她把大牛想像谈笑有鸿儒的教授,也许是因为她内心深处也渴望有这样一个导师拉她一把。大牛活得像个仙人掌,于是他把焦姣想像成了一个短发利落,干净单纯的小姑娘,这或许是因为他说过太多的谎言,想要寻找到一个清净的寄托。两人交流精神,交换思想,相互慰籍,却又数次相顾不相识,擦肩而过。

爱情常常就是这样,只看到对方的一点便以为是全部,或者给对方强加很多自己喜欢的人设,却还以为自己爱的只是对方。

不过好在这毕竟是电影,哪怕是北京和西雅图,该遇上的,总归还是会遇上。

大牛说,我活得像个仙人掌,我以为扎别人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没想到,扎了别人,原来自己也会这么疼。

焦姣说,你还能扎别人,我就只能被别人扎。人生有好几种,我选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焦姣的勇敢让我心生羡慕,不管失败多少次,总要尝试下一次,哪怕再次失败,至少比上一次失败得好看了那么一点。

而在大牛的身上,我又能找到很多的共鸣,比如不好好说话,喜欢把真实的情绪藏起来。

两个主角,一个是同类,一个是我最喜欢亲近的那一类人。片子叙事的逻辑相当清楚,虽然两条主线还穿插五条支线,但条条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扔出去的包袱也能一一捡回来。加上今天陪我看这部电影的刚好又是一位挚友,我们旁观过彼此十几年来的所有故事,曾分享过双方所有的文字,也曾写过一盒子的书信、明信片,大概这就是我喜欢这部文艺咖云集的国产电影的原因。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那个支线里的老爷爷。

爷爷叫林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生。老爷子一开口就是道理,一讲道理就是满口诗词,引经据典,却句句戳到我的心里。

“苏轼有一句词。”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叫做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一刻我的心脏突然剧烈的跳动了一下。

“刘禹锡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诗。”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人心不如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我知道,更深以为然。

爷爷很轴,很大男子主义,八十六岁了还不服老,开车撞坏了房子,重新考驾照还骂印度考官口音太难听。在说一句“Yes,I do.”就能结婚的拉斯维加斯他让牧师一边儿去,走到唐奶奶面前说:

愿不愿意又怎么样呢?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难道还能选么?你不爱动,总坐在椅子上织毛衣,多半是要走在我前面了。这样也好,你胆子又小,又笨,我要是比你先走,你该怎么照顾自己呢?你先到那边,愿意等我的话,你就等等我。我知道我脾气不好,如果你想找个脾气好的,我也依你。

看到这里我跟着男女主角一起哭了。有些爱,是藏在经年累月的生活中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不相信爱情一定会被柴米油盐消磨殆尽的理由。不管是升华成亲情也好,还是维持本来的模样也罢,我一直都相信爱情可以是永恒的。相濡以沫,执手偕老,陪伴,本来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只是可惜,最终林爷爷还是走在了唐奶奶的前头。

唐奶奶带着林爷爷的骨灰回到秭归,把骨灰撒到江水里,慢慢的说着,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坐船去的上海,现在终于回来了。

唐奶奶最终在房屋转让的协议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她不识字,唯一会写的,就是林爷爷曾经教她的,她的名字。

林唐秀懿。

她最终还是冠着夫姓,虽然我们的年代已经不必如此了。

奶奶说,爷爷的字写得好,她却不识字。爷爷总说有空了教她写字,没想到养大了三个儿子,又带孙子,总也没空。现在终于有空了,爷爷却不在了。住在美国,是因为想离儿子更近一点。从前是父母在,不远游,而现在却是儿女在,父母不远游。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大牛问,那现在人不在了,家又在哪儿?

奶奶拉着他的手放在他心脏的位置,说,家在心里。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一边在心里反复的念着,一面泣不成声。





还记得曾经那些中二的年纪里,哪怕是最不善言辞的男生,也总在QQ空间留下过三言两语。但不知从何时起,文字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大家都更倾向于图片,或是言简意赅的关键字,因为这符合现代人快速阅读、快速提取信息的习惯。不再有老师提醒你细节描写容易得高分,你也不再有应付作文的必要。于是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写,也不再有时间去看别人写了什么。

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懂。故事是每一个人的标签,但没有人会因为贴着标签而显得与众不同。所以我不想跟你们讲什么故事,也不想讲什么道理。简历上写特长,大家都会写钢琴十级,声乐舞蹈,又或者国家二级运动员,写作仿佛都不能称之为一种技能。但二十多年来我唯一真正喜欢并且坚持下来的东西就只剩下文字,我不介意有没有人愿意看,愿意听,我只希望能够一直这样,自由的表达。

平生所求,不过心安而已。

曾经我喜欢写信,包礼物的时候会留下小纸条,到了一个地方会寄明信片。但这些举动更多的时候只会让对方觉得唐突,现在偶尔我仍会做这些事,但信只给那么几个人写,小纸条留得少了,明信片也只寄给自己。

鸿雁传书,鱼沉尺素,这样的词语不知道几十年后还有没有人能够想像它的含义。大多数人都羡慕着从前慢,却又越活越迅速,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愿意如此。

我承认,我赢不了时间,也赢不了现实,但至少现在,我不愿意认输。我会往前走,但我的心就留在原地。兰因未必成絮果,亦求初心不负。

生活并不是电影,我的坚持和等待,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没有意义也不会实现的。没有阴差阳错的相识,更没有查令十字街84号的相逢,但我情愿此生自困。我本来就不勇敢,不像焦姣那样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倘若没有了这一点点的信念,我大概会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遗忘是一种自由,而记忆是一种相会。

祝大家一生都有诗和旋律相伴,哪怕填词尽是柴米油盐。


    关注 狒狒的果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