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管箫对话

 

茶席正对的墙壁上,挂着一管洞箫。竹本色,无漆,颜色略暗沉。较之常见的箫略略细些,显得精致。箫尾缀着长...





茶席正对的墙壁上,挂着一管洞箫。竹本色,无漆,颜色略暗沉。较之常见的箫略略细些,显得精致。箫尾缀着长长的流苏穗头。

没见到有人动过它,它就在那里,静静地与茶席对视。我每次来,都坐在这个位置:临窗的角落。这里安静而隐蔽,适合躲起来,也适合观察他人:茶室内,还有大街上脚步匆匆的行人。更多的时候,是和这管箫做无语的交流。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箫,它是母亲故事中的角色。“吹箫乞食”“吹箫引凤”,我偏爱后者。


在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中,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

by: 列仙传

这美妙的故事常常让我把自己想象成衣袂飘飘的仙女,长箫竖执,纤手轻按,樱唇微启。悠悠扬哉,一缕仙音飘飘荡荡,缭绕飞升。百鸟循音而来,起舞徘徊……

长大后得知,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但单管箫当时多称“笛”。

到了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诸多的乐器中,我独爱箫。不仅因为儿时的故事。更因为它那独有的音色,稳定、恬静、秀雅。



常常在黄昏时分,手捧一盏渐渐凉下去的热茶,让一曲洞箫“梅花三弄”在耳边萦绕。一弄叫月入太霞;二弄穿云到云中;青鸟啼魂到三弄,隔江长闻叹息声……恍惚间,一缕神思悠悠,附在那茶烟之上,飘摇千里……


新茶道美学联盟

客服热线:

可微信公众号:

dsctcdg  直接留言

可咨询新茶道美学客服:

17092516666

17092536666

17075160000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新茶道美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